白字戏的传承与发展探索
2018-03-07钟静洁
钟静洁
(海丰县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广东海丰 516400)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的魅力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坚定文化自信,明晰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白字戏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白字戏研究工作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我国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白字戏特点分析
白字戏于元末明初从闽南地区传入粤东地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结合当地的文化、语言、民间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戏剧文化。目前,白字戏依然主要存在于广东汕尾等地区。作为一种地方性文化,白字戏具有较强的特点与局限性。在开展白字戏传承与发展研究时必须对白字戏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这就需要我们对白字戏的特点进行研究。
白字戏与其他戏曲品种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第一,白字戏用当地方言演唱。这一特点可以获得当地更多人的喜爱,但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白字戏的推广与发展;第二,白字戏具有明显的“半夜反”等特点[1]。也就是上半夜以武戏为主,下半夜以文戏为主。与众不同的演出形式让白字戏显得更有魅力;第三,白字戏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目前,白字戏在表演过程中主要用到的表演技巧有身段功、水袖功、指法功、扇子功、水发功、眼神功等等,这些表演技法不只是单纯的表演动作,它更是演员刻画人物的技巧;第四,白字戏的唱腔以曲牌联缀体为主,以民间小调为辅。在曲调方面,男女并未有明显的区分。
2 白字戏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白字戏作为我国优秀的地方戏曲文化经历了曲折的历程,自建国以后遭到多次破坏,同样也经历过一段时期的辉煌。在2006年,白字戏被正式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各级政府都在加强对白字戏的保护力度。自此,白字戏的保护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白字戏也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然而,白字戏的传承与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后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缺乏高素质的编导团队。第二,缺乏高素质的演员团队。第三,缺乏高素质的音乐唱腔设计人才。
2.1 缺乏高素质的编导团队
优秀的剧目是剧种得以继承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多年来,白字戏愿意从事剧本编创工作的人才越来越少。文化大革命之前还存在有专业的编剧团队,而在近二十年来,已基本没有专业的白字戏编剧人员。现阶段表演的剧目大多是一些传统的保留剧目和一些移植的剧目,导演也只能靠外聘来完成新剧目的排练。由此剧种自身就缺乏了创新性,不能很好地吸引人们的目光。
2.2 缺乏高素质的演员团队
演员是戏剧表演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的白字戏演员队伍中,能在唱做念打全面发展的演员缺乏,存在严重的人才匮乏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辈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已经无法再登台,而能全面发展的年轻演员寥寥无几。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白字戏的传承与发展。
2.3 缺乏高素质的音乐唱腔设计人才
音乐唱腔是剧种的灵魂。白字戏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音乐唱腔设计人才。传统剧目再优秀的乐曲旋律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在新剧目中重复套用。白字戏要真正实现传承与发展必须与时代接轨,积极迎合当代文化,依据传统曲牌编写新的音乐曲调和唱腔。然而现阶段高素质音乐唱腔设计人才的奇缺严重影响到新曲目的诞生与创作。
3 提高白字戏传承与发展水平的措施及建议
对以上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影响白字戏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人才的匮乏。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从业人员福利待遇较低致使人们对从事白字戏工作的兴趣较低。
3.1 提高白字戏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
解决白字戏的继承与发展问题,首先要解决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问题,以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白字戏的学习与工作中来。当前,白字戏从业人员的主要的经济收入为基层城乡商业性演出所得。事实上,这样的商业性演出随着时代发展也在将逐渐萎缩,乃至消亡。白字戏从业人员的生存成了制约白字戏发展的重要因素[2]。对此,相关管理部门与各个白字戏演出团队必须积极创新商业演出模式,获得更多的支持资金,为白字戏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让工作人员不再为生活担忧,投入更多的时间在技能训练上,从而实现演出水平的提高。
对此,建议当地政府必须加大对白字戏的扶持力度,将白字戏打造成一个水平较高的地方文化特色品牌,通过对外演出、交流学习等方式积极为世界呈现白字戏独特的魅力,从而进行更优质的商业演出活动。
3.2 加强人才培养
白字戏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人才类型可以归结为表演人才、编导人才、音乐唱腔设计人才。对此,相关管理部门与各个表演团队需要积极配合起来,共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当然,不同类型的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所侧重的点也不尽相同。
第一,表演人才的培养。表演人才是白字戏演出活动的基础。丰富的表演形式要求表演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表演技法,而较高水平的表演技法必须要求从业人员保持长期不断的训练。对此,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和当地教育部门合作,为一些热爱白字戏表演的学生开设相关课程,有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创办白字戏曲专业学校,从而达到培养专业性人才的目的。
第二,编导人才的培养。好的剧目是戏剧演出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础。对此,必须加强白字戏编导人才的培养力度。一台好戏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优秀的表演形式能与时代相结合,反映现代人的生活状况,吸引现代人的目光。对此,白字戏编导培养除了必须加强白字戏专业知识的培养外,还需要注重培养编导人员的创新能力。
第三,音乐唱腔设计人才的培养。白字戏本质上依旧是一种音乐形式。音乐唱腔是戏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剧种的灵魂。音乐唱腔设计人才的培养除加强人才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外,还需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音乐形式,研究音乐理论,继而将其有机融入到白字戏新曲目的创作过程中。音乐本身是没有界限的,通性相融的,白字戏尤然,在音乐唱腔的继承与发展中必然也不能被固死在特定的范围内。
3.3 加强白字戏的理论研究工作
理论是人们对一门艺术全面认知的基础,是艺术形式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提高白字戏水平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对此,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大白字戏的理论研究工作。组建专业团队对白字戏的经典曲牌、剧目、表演技法、音乐唱腔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建立健全的数字化管理库,对重要音乐资料进行保存[3]。为白字戏优秀的表演艺术的传承与理论研究工作提供充足的材料。白字戏的理论研究成果必须能够及时呈现给相关从业人员面前,加深从业人员对白字戏艺术的理解与认知,使其更好地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同时,理论研究必须与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学的同时,在更深层次上把握白字戏的理论知识,为剧种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 结语
白字戏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白字戏的传承与发扬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对此,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对白字戏形成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在具体的工作中加强白字戏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白字戏走出现有格局,向着更大的市场前进,通过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措施加强白字戏的传承力度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