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舞蹈文化进入小学课堂的思考

2018-03-07吴钰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苗族舞蹈课程

罗 洋 吴钰菡

(凯里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经济文化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在教育方面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改革,时至今日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一块绚丽的瑰宝,是我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然而,现在的现状是:苗家的吊角楼变成了砖瓦房,苗族飞歌、酒歌、情歌变成了现在的流行歌曲,苗族木鼓舞、芦笙舞变成了现在的迪斯科、拉丁舞,苗族刺绣从手工变成了机绣,苗装变成了汉装,民间剪纸艺术成了“孤本”,会唱古歌的人渐渐老去却没有后人愿学,甚至读书的娃娃有些都不会讲苗话了……面对这种现状,倡导苗族舞蹈文化进入小学课堂是拯救苗族文化的正确之举。而苗族舞蹈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门,研究其如何高效率的进入小学课堂是当前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

2 苗族舞蹈文化发展现状

苗族舞蹈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引起人们对苗族文化的重视没提高其社会地位,苗族文化已经被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成为我国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灿烂瑰宝。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优美的苗族飞歌、酒歌、情歌,豪放的木鼓舞、芦笙舞等只有在节日或者特定的日子才能见到,平时是见不到的。苗家的吊脚楼也变成了砖瓦房,流行歌曲取代了苗族传统歌曲,传统刺绣变成了机绣,甚至很多上学的苗族学生都不会将苗话,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苗族文化种类齐全,博大精深、历史厚重,对苗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刻不容缓,而这也是每个苗族人,每个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教育是改变一个人思想的重要途径,通过将苗族舞蹈文化与小学课堂的融合,能够增加苗族文化传承人数的数量,提高苗族文化受众群体,有利于文化的“走出去”,同时也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为新社会、新思想的诞生建立基础。

3 苗族舞蹈文化进入小学课堂的意义

3.1 有利于苗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苗族舞蹈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比较多的民族,对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苗族发展的核心。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现代经济意识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尤其是普通话的普及程度不断加深就影响着对苗族语言的传承,已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苗族文化面临着断代的危机。苗族舞蹈文化进入课堂能够让学生从小了解苗族文化,学习苗族的语言、舞蹈、歌曲和相关的文化习俗,继承和发展苗族舞蹈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的苗族舞蹈文化,能够扩大文化的受众面积,从而提高文化的传承率和存活率,帮助苗族舞蹈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3.2 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激发学习愿望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所学习的学科,小学生只是按照学习兴趣进行选择,苗族舞蹈文化进入小学课堂后,学生可以学习的东西逐渐增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活跃起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另外,苗族舞蹈文化进入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舞蹈练习过程也能帮助锻炼学生坚强能吃苦的性格,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为学生将来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激烈,企业更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那种只知道读书的学生已经不能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而这也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苗族舞蹈文化进入小学课堂,能够通过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在体、美方面的素质,而舞蹈文化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德、智方面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对舞蹈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将来的课业学习奠定基础。小学时学生学习生涯发展的关键阶段,舞蹈文化课程对开发学生的智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智力和潜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 提高苗族舞蹈文化与小学课堂融合效率的途径

4.1 完善舞蹈教学与小学课堂教学相融方面的规章制度

苗族舞蹈文化进入小学课堂也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一步,为了最大发挥这一举措的价值,首先应该制定出详细的课程实施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起各个学校对这一课程的教学形式,从而引起学校对舞蹈文化进入课堂这一措施的重视。各个小学应该严格尊重规章制度完成教学目标,并根据自身课程的发展制定更加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从而从制度上建立起坚实的苗族舞蹈文化与小学课堂融合的基础,使小学教师在制度上做到“有法可依”,对不按照制度办事的学校才能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避免一些学校逃避责任,蒙混过关。

4.2 培养优秀的舞蹈文化教学教师队伍

教师素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高素质的舞蹈教师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关键因素,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舞蹈文化融入小学课堂的关键。为了培养优秀教师队伍,首先,邀请苗族舞蹈文化传承人定期为学校的舞蹈老师讲解课程,形成教师队伍的基础;其次,招聘有苗族舞蹈功底的舞蹈教师进入校内,并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降低高素质教师的流失率;最后,教师自身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在舞蹈等其他课程教学中,应该形成现代文化竞争意识,选择更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增强教师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从而增强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喜爱,提高课堂教徐效率。

4.3 选取苗族舞蹈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进入课堂

苗族舞蹈文化经过千年传承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印记,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文化当中的部分内容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甚至成为文化当中的糟粕,因此,苗族舞蹈文化在与小学课程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也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部分的筛选。小学生是作为苗族文化的未来,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的光荣使命,而教育又是强国兴邦的头等大事,因此,选择舞蹈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去除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才是当前其进入小学课堂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4.4 追求苗族舞蹈文化进入小学课堂形式的创新性

苗族舞蹈文化进入小学课堂不能单纯以舞蹈教学的形式出现,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也不利于苗族舞蹈在课堂上的完美展现,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创新舞蹈文化的形式和内容,解决舞蹈课等其他课程“怎么教”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好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做好文化价值传承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等大的课题当中去,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苗族文化当中的一部分,从而更好的去传承苗族文化。其次,在舞蹈教学上,大胆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对于教学成本高,教学材料难找,教学效果难以达标的课程内容就舍弃不上,转而补充难度较小的其他文化课程,例如,音乐和美术,甚至是语言,达到教师与教育资源的统一。最后,创新学习方式,从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所能见到的苗族文化说起,激发学生对舞蹈课的爱好,舞蹈文化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学好某个舞蹈,而应该学会从舞蹈中找出自身与苗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体现了应用所学知识欣赏生活的实际优越性,也是对舞蹈文化教学创新的一大有力举措。

猜你喜欢

苗族舞蹈课程
苗族蜡染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学舞蹈的男孩子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冰上舞蹈搭档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舞蹈课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民歌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