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美术认知探索

2018-03-0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绘画美术幼儿园

王 萍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100)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幼儿美术认知

美术教育具有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的作用,美术认知能力是美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美术认知的体系包括审美认知、空间认知、形象认知、人文精神认知等方面。理解美术认知的体系,能够更好地为美术教学的开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1.2 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遵循国家幼儿教育的政策规定,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相关美术理论知识、美术创作技能等方式来引导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提高审美情操的一种教育。据心理学的研究,3-6岁的幼儿往往最关注的是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他们对这些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这就激发了他们美术认知的兴趣,幼儿可以通过美术活动、美术读物,随心所欲地运表达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所以美术教育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教育方式。

2 幼儿园教师在幼儿美术认知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幼儿美术认知的开发意识不足

幼儿园教师培养幼儿美术认知的意识不足,在选择幼儿美术教材时没有从幼儿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兴趣需要以及美术教材是否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符合儿童的美感体验等角度考虑。很多幼儿园教师表示她们一般选择幼儿园统一规定的美术教材,个别幼儿园教师会自己选择或者是去别的幼儿园看人家用什么教材就用什么教材。在实际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幼儿园教师开展幼儿美术读物的美术教学课时,仅仅让孩子们进行素描、临摹等枯燥的美术活动,规定孩子们画固定的几种实物,束缚了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孩子学习美术的积极心,进而影响其美术认知能力的发展。

2.2 幼儿园教师过于重视幼儿绘画技能的培养,教学方法单一

笔者实地考察了一些幼儿园发现,一些日常的幼儿美术教学课堂上往往会发生以下的情况:第一是美术教学过于形式化,忽略幼儿的审美体验。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呈现的美术作品,都应该更加重视幼儿发现美、理解美、鉴赏美的情感体验。但受功利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幼儿美术教学普遍小学化,过分重视“术”,而忽略对“美”的感知和教育。这种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幼儿的美术绘画技巧,而不是让幼儿学会如何发现美、创造美并陶冶美术情操。这种美术教学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对美的需要,极易导致幼儿审美体验和情感融入的缺失。第二是美术教学重模仿轻创造,忽视幼儿的个性发展。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互为表里,离开形式的艺术缺少内涵和灵性,离开内容的艺术则偏离了艺术的本真。虽然美术教学一般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这样有助于幼儿掌握美术的绘画技能,但是一味的重视模仿教学,无疑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个性的培养。幼儿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正如教育家福禄培尔所说的那样:“让儿童接受美术教育,并不是让他成为一名艺术家.....一个特定的目标是,让儿童根据各自的潜质自由、全面的发展,让他可以从人性上全面的认识人……让每一位儿童都懂得艺术怎样观察和鉴赏。”

3 幼儿园教师培养幼儿美术认知能力的策略

3.1 美术教学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幼儿园教师要仔细筛选美术读物中的图画内涵,力求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活经历是产生艺术灵感的源泉,幼儿也不例外。幼儿美术认知的灵感来源于他们的实际生活环境。绘画对于幼儿来说就是游戏,无法与绘画专业人士的看法相提并论,幼儿距离他们对绘画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玩”出来的画,既是生活的“反映”,又是情感的表达;既是学习,也是游戏。所以美术教学课堂应该允许幼儿离开自己的座位,边画画边交流,互相学习。打破一切正式课堂的常规,让孩子们画得高兴,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心理学表明,幼儿绘画是幼儿自发的一种表现愿望,是一种认识世界、表现世界的方式,根本不需要绘画基础。幼儿只要有生活的经历就有绘画的需要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使这种“想法”还不容易被成人理解并破译。成人只有懂得儿童的心理才能理解儿童的绘画主题和蕴含。

3.2 美术教学应该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将绘画理解为一种游戏,所以他们的美术课堂不应该像正规的课堂那样纪律严明、要求统一,这是幼儿美术教学与学龄期儿童美术教学的根本区别。为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美术认知能力,美术教学应该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结合幼儿心理及生理发展规律的连续性、阶段性特征,让美术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让幼儿的自由想象,大胆发挥创造力,融入美好的生活。同时,幼儿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的人物、事物、自然景观等信息,运用点、线、面、空间、色彩、明暗等美术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想法,以提高幼儿的美术认知意识。

幼儿美术教育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例如:3岁与6岁的幼儿,在认知事物和观察能力上,在形象视觉和思维上,已有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不能把3岁多的幼儿与6岁的幼儿相提并论,实施有区别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幼儿阶段是不需要绘画技法的,幼儿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事物的方式和创造能力。成人特别是教师和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身心发展阶段的阶段性、差异性,有意识的利用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去培养幼儿的美术认知能力。只有充分了解了幼儿美术的特点,找到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在教学中运用好这些规律,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

3.3 幼儿园教师应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美术教学理念

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是正在发展中的、有着独特个性的人,这一职业特点决定了她们的学识不能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复合并不断丰富的结构。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是由幼儿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类知识和通识性知识三部分组成的。要组织好美术教学活动,幼儿教师除了要求绘画、手工等技能娴熟,掌握色彩、图案、设计等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只有幼儿教师了解了这方面知识,才能更好地组织美术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美术认知的发展。

绘画对于幼儿来说相当于符号的表征,这一过程就是游戏。他们的作品需要自身的解说才能让他人读懂。但遗憾的是,幼儿的这一特殊语言的真诚表达,往往得不到教师应有的肯定和鼓励,被教师们称为“乱涂”“胡画”“一点也不象”等,挫伤了孩子强烈表达自己愿望和追求美的积极性,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阻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幼儿美术教学理念。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幼儿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象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这是是幼儿感知世界,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幼儿美术教肓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表现和创造等能力。因此,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避免教授呆板单一的绘画技巧,而是要通过各种途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美术教学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绘画美术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