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电影《芳华》中的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
2018-03-07龙宇飞蒋玉娜
龙宇飞 蒋玉娜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000)
要说最近最热门的电影,唯《芳华》莫属。当电影的片尾曲“绒花”响起的那一刻,走出影院百感交集,一部文艺的电影所能带给我的除了情感的宣泄,竟让我不禁又燃起了一些理性的思考。而恰恰最近刚刚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给了我一些灵感的火花。如果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视角来尝试解读当下这部热门电影,也应该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1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实践”和那一代人的“芳华”
《芳华》的开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硕大、粗旷而有力的宋体字标语口号,以及遍布大街小巷的,鲜艳的旗帜、横幅和墙画,这些无不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对于当年那一代人来说,这是一段革命的激情燃烧岁月,但如果我们以现代的视角来回看那段“文革”末期的“芳华”,我们该去如何评价呢?是要全盘继承还是全盘否定?是要褒奖赞美还是严辞批判?我想很多人可能都会有一些困惑甚至迷惘。但是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这把“尺子”去丈量这段历史,我们的视角就会清晰很多。其实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国共产党人就无时无刻不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这个国家又将带领她的人民走向何方,历史和现实都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学说生搬硬套的放在当时的中国,早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但我们的党牢牢的把握了实践这一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回望我们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那段岁月,也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实践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绝对真理,我们的党才能不断求索,拨开历史的重重浓雾,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而带领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电影中毛主席的画像被缓缓降下的黑色幕布所遮盖的那个长镜头,无疑是让观众倍感压抑的。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并没有被遮挡,中国共产党人也并没有因为一位重要领袖的离去,而从此失去探索前途方向的勇气和魄力,因为引领这个党走向前进道路的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和其所承载的伟大的思想,也正因为有了这个理论法宝,我们一代代中国人所逝去的芳华才有了意义和价值。我们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有过曲折,也有过徘徊,但我们的方向永远是光明的,我们的道路永远是自信的,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带给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的本质与那些年轻人的选择
《芳华》中最能令人无限感叹的就是那个时代无处不在的集体主义:影片开篇带着鲜明时代特色和充满青春活力的大段舞蹈展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集体生活的描绘,作为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出身不同,性格迥异,他们被革命的理想主义所激荡,被崇高的精神所感召,梦想在火热的生活中绽放自己青春的热情和理想。但是表象的背后,刘峰和何小萍的遭遇更加令我们唏嘘。银幕前的我们,又该如何去思考那个时代的悲情故事呢?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的本质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历史的原则中,我们似乎可以找到解开这个谜题的钥匙。回看那段历史中的人物关系和他们之间的交集和碰撞,我们不难发现当一个时代的前进号角,违背了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那么他必然会被人们所反抗。我们赞叹刘峰在战争中牺牲自己,所表现出的忠诚、勇猛和英雄气概,也无限感慨何小萍不同流合污,而做出选择的勇气,也为他们的不公正遭遇感到愤愤不平。但我们更应该理解他们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70年代末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最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发展的问题,社会的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不允许我们有任何的感情用事,我们可以一起缅怀那段“芳华”的岁月,但我们绝不能忘掉去反思那些曾经革命的、冲动的理想主义情怀下我们的党所走过的一些弯路。所以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去回望那个时代,就如同一面镜子,愈加清晰的照见了我们要坚定执着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的必然性。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认识立场与价值评价和刘峰的凄惨遭遇
电影中最有争议的内容就是对刘峰退伍后晚景凄凉的描绘。作为一个在战场上为国家浴血奋战失去了手臂的伤残退伍军人,却没有过上很多人觉得他应该拥有的美满生活,虽然电影中刘峰的遭遇因为艺术加工的需要而不可避免的存在过分夸张的成分,但我们不能完全否认类似刘峰这样的人物真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透过历史,我们知道正是在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才开创性的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设想,并为此进行了大胆的自我革新和尝试。刘峰的遭遇,其实也正是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探讨的一个缩影。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从来没有仅仅停留在道德谴责和对无产阶级的同情上,而是立足资本主义现实对其本质做出了深刻的剖析。如何解决资本的无情和冷血,这是我们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党的19大报告中不断出现的民生关切,扶贫攻坚,都在证明着我们的党其实并没有回避在社会的发展和改革中出现的这些诸多的矛盾和问题。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只有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党的19大报告中处处体现着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核心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到总书记正在为“刘峰”这样的人伸张正义,中国共产党的行动纲领也正是要为维护像“刘峰”这样群体的利益而努力奋斗。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认识在遵循唯物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告诉我们矛盾存在的必然性,我们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和改革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种种的社会内部矛盾和社会外部矛盾。只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刘峰这样的群体才能真正得到该有的幸福,我想这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
4 结论
芳华这样一部文艺唯美的电影,除了其艺术的欣赏价值,如果尝试换一个视角,也能反映出很多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诸多真理。这部电影所立足的那段芳华岁月,正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践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阶段。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是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铮铮号角。而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必然要接过这沉甸甸的接力棒,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指导下继续去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我想那一天必将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