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力量
2018-03-07叶露欣
叶露欣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有很多,工业革命可以说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源,在工业革命的开始与发展中,珍妮纺纱机、大型织布机、蒸汽机的发明使用,钢和铁的发展等往往被主流的历史观点认为是工业革命到来的主要标志,却往往忽略了缝纫机这种在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家用机械的出现。缝纫机也许没有像蒸汽和电力那样为社会带来显而易见的改变,但它却对社会的改变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缝纫机面世开始,其对于服饰发展变化、妇女家庭生活、社会同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来尝试阐述缝纫机产生之后带来的影响,及其与美国发展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1 缝纫机的诞生
作为服装业由手工制造走向机械化的开路先锋,缝纫机的诞生可谓是一波三折。1770年,英国人托马斯·塞恩特取得了一种缝皮机的专利,这应该算是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机械进行缝制的事件。1830年,法国,一位名叫泰勒米·蒂莫尼埃的裁缝获得了缝纫机的专利权,并且不断地对这种机器加以改进。可是,当蒂莫尼埃的缝纫机在为法国的军队缝制军服时,巴黎的裁缝们开始惊慌起来,他们害怕缝纫机让他们失业,于是,裁缝把蒂莫尼埃的缝纫机砸得稀烂,并把蒂莫尼埃赶出了巴黎。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缝纫机出生于法国,却在美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的原因了。在美国,缝纫机的发明者有好多个,其中第一个发明缝纫机的人应该是沃尔特·亨特,他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制造出了几台简易的缝纫机。亨特专心于发明创造而淡泊名利,所以当他发明了缝纫机之后并没有申请专利,这也为后来的“缝纫机战”埋下了伏笔。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左右,“缝纫机战”达到了高潮,战争中的主要竞争者是小伊莱亚斯·豪和艾萨克·梅里特·辛格。从现在的史料中来看,也许是豪率先获得了缝纫机的专利权,但是却没能够做到缝纫机的推广,而辛格则是在缝纫机的推广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他们的争执中,缝纫机不断地改进、推广,被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城市所接受,从而推动了美国衣着革命的展开,也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
2 对服饰变化的影响
作为与缝纫机联系最为紧密的领域——服饰,所受到的来自缝纫机的影响自然是最大的,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服饰领域的两个方面。其一,对服饰制作方面的影响。在缝纫机发明之前,1791年,汉密尔顿发表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在报告中,他提到当时五分之四的美国人穿的衣服都是在自己家里做的,只有有钱人才雇得起裁缝,并且当时没有成衣售卖的行业。到了十九世纪,现成服装行业才开始萌芽,最开始,成衣行业只售卖价钱最便宜的衣服。例如,马萨诸塞州新贝德福的一些商店最开始售卖成衣时就是向水手们提供他们出航所需要的服装;在美国南部,黑人奴隶也需要这种既廉价又省时的现成服装;而在西部的新兴城市中,新来的没有家室的矿工所穿的也是这种衣服。这些少量的现成服装来自于旧货市场。因此,在内战前的美国,买卖旧衣服是一笔相当大的能赚钱的生意,这些旧衣大部分被销往南部和西部地区,在东部的一些大城市报纸上,也同样等有大量的关于销售旧衣服的广告。除了旧衣,成衣店中也会销售一些由裁缝在兼营副业时所制造的成衣,不过这些成衣虽然有统一的款式,不过数量少,不能满足市场上对于现成服装的需要。缝纫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十九世纪中期,缝纫机开始用于服装的工厂化生产。缝纫机的不断改进,以及诸如缝纽孔器之类的附属装置的发明,使得缝纫机能够承担大部分的缝衣工作,再加上能够同时剪开十八层布的剪裁机的使用,让生产同样尺寸的大批服装变得简易起来。接踵而来的内战为使用缝纫机制作成衣提供广阔的空间,1861年战争开始时,需要统一的男士服装来装备一支成千上万人的队伍,到了1865年,则需要能够满足成千上万名复员军人穿着的便服。至于现在所形成的服装标准化也是由缝纫机带来的。在没有缝纫机之前,裁缝制作服装讲究的是量体裁衣,可是大产量的生产服装不可能做到量体裁衣,军服的生产就是很好的例子。于是,政府向生产商提供了他所需要的军服的尺寸,使服装制造商掌握了最常见的各种人体比例,服装制造商利用这些资料,发展了服装标准化的新科学,开始按照固定的尺码生产服装。
其二,对服饰穿着方面的影响。缝纫机的出现影响了人们的穿着风格和习惯,也扩大了人们选择穿着的范围。在十九世纪的欧洲,服饰是区分人的社会阶级的重要手段,而在美国,这种手段由于缝纫机的出现而遭到破坏。在西部矿工的营地里,在去往西部的车队上,在漫长的海上航行中,人们不可能带着精工缝制的全部服装,并且,在美国制作精工服装的裁缝远远比不上欧洲裁缝的心灵手巧。在富有的美国人发现自己不能够像欧洲人那样做到服装雅致时,他们发现缝纫机能够让他们穿上讲究的服装,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等待,也不要小心翼翼的爱惜,更不需要繁琐的工艺,于是,美国人的穿衣风格走向了民主。“有了缝纫机,终日劳碌的穷苦大众可以穿得如同百万富翁一样时髦,普通女工们也可以毫无顾忌的打扮自己,缝纫机已开始缝入人间的平等。”这样的描述看起来有些夸张,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开看,除了一些奢侈的服饰以外,一些时髦的服饰,例如T恤、制服、衬衣等,百万富翁可以穿,穷苦大众也可以穿,这无疑使人们有了更多的可以表现和展示平等的权利,哪怕是外在的平等。缝纫机终结了靠服装来区分人们不同社会等级的时代,带领人们走向消费日趋平等的时代。
3 对妇女生活的影响
除了服饰的生产与缝纫机的发明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缝纫机主要使用者的妇女同样因为缝纫机的出现而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取决于缝纫机是家用还是工厂使用的两种用途,对于中上层阶级的妇女和普通劳动阶层的妇女来说也是不一样的。在缝纫机出世之前,不论是哪一阶层的妇女,都是作为缝纫的主要劳动力,承载着整个家庭的缝纫任务,女孩儿们则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缝纫,以至于没有时间去接受其他的教育。在缝纫机出现之前,无论是在工厂中制作服饰的女缝工,还是在家庭中缝制服饰的家庭主妇,由于长时间的缝制工作都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痛苦。十九世纪初,汤姆斯·霍德创作的一首“缝衣歌”,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了女缝工们被奴役以及艰辛的缝纫工作,诗中写到:“指疲伤,眼赤肿,有女一人,手执针黹,一针复一针,三餐且难饱,终日为人作嫁衣,富贵之家曾知否?”由此可见,在缝纫机发明之前,缝衣工作对于女工和家庭妇女来说,几乎成为生活中最为繁重却又不得不为的活动。缝纫机诞生之后,它的主要用途有两类,中上层阶级家庭私用和用于工厂生产。对于中上层阶级家庭来说,他们拥有消费缝纫机的经济能力,以此来减轻家庭妇女的劳动强度。而用于工厂生产的缝纫机使得不同的服装被批量生产出来,也就导致越来越多中上层阶级妇女不愿自己动手制作服装,更多的人选择去购买,这也就使得中上层阶级的妇女由之前的服装制造者转变成消费者,同时也促进了当时美国经济的发展。缝纫机使妇女们从繁重的家务中部分的解放出来,拥有更多时间,所以中上级阶层的妇女们开始转变自己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她们从以前的完全依附于男主人的附属角色开始向承担家庭责任的独立的角色转变,妇女拥有更多可以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并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母亲”这一角色上。缝纫也不再占据女孩儿们宝贵的少年光阴,更多的女孩儿可以花费时间到学校去接受和男孩儿们相同的教育。甚至有少数妇女开始走出家门,进入工作社会。这样看来,缝纫机的出现不仅是减轻了西方妇女的家务工作量,提高了她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间接地促进了西方社会男女平等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开放。对于普通的劳动妇女来说,尽管她们没有能力购买属于自己的缝纫机,不过由于制衣工厂的增多,对于制衣女工的需求增大,这也就为越来越多的劳动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并且使女工们从事的工种开始朝着技术性的工作转变。到1910年为止,美国的女工人数达到了740万人。缝纫机在促进女工人数增加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个附加影响——越来越多的女工聚集到工厂中,妇女群体开始形成,在感知了群体的力量之后妇女的思想逐渐走向了自我觉醒,她们开阔了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也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因此,十九世纪中叶缝纫机的诞生和使用无疑是对妇女手工劳作的解放。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缝纫机的出现促进了制衣工厂的增多,而制衣工厂的增加必定需要更多的女工,所以,缝纫机在让有能力购买成衣和缝纫机的妇女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使另外许多需要赚钱的妇女陷入了与缝纫机相关工作的辛劳之中。
4 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美国社会自身所有的特殊属性,缝纫机还给美国社会带来了一些其他的影响。美国最为一个移民国家,从诞生之初就面临着同化与被同化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缝纫机的出现似乎为美国同化其他国家的移民做出了一点微薄的贡献。缝纫机使得美国的的现成服装业快速发展,而现成服装能够立刻把移民美国化了。在亚伯拉罕·卡恩的小说中,主人翁戴维·列文斯基在1885年从俄国来到纽约时,他的恩人迫不及待的要把他变成美国人,而他的恩人把他变成一位美国人的办法就是帮他购买成衣,一套衣服、一顶帽子、几件内衣、几方手帕、硬领、鞋子和一条领带。购买这些服饰使得他的恩人花了相当一笔钱,他的恩人不停地对他说:“那将使你看上去像一个美国人了”。在他的恩人看来,再也没有别的东西能够这样迅速而又毫不痛苦的将一个外国人改造成为美国人。由此看出,缝纫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美国本土人的生活,也做到了同化移民的工作,只要在物质上被同化之后,那么思想上也就更容易接受美国了。
自从新航路开辟之后,历史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在缝纫机的推广过程中,其同样扮演了促成全球化媒介这一角色。前文中提到,辛格在缝纫机的推广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880年时,辛格的曾出版过这样一本小册子,小册子上写到:
每一个海洋上运载着辛格的缝纫机……它那愉快的调子,无论是健壮的德国主妇,或是苗条的日本少女,都一样耳熟能详;它的歌声对于淡黄头发的俄国农家女和黑眼睛的墨西哥小姐,都同样明白易懂……印度的母亲和芝加哥的女郎今天晚上在缝出同样的针迹;爱尔兰白皮肤的诺拉的不知疲倦的两足和中国黄面女儿的双脚在踏动同样的脚板;于是,美国的机器,美国的智慧,美国的金钱,就使普天下的妇女情同一家,亲如姐妹。
这些宣传性的语言也许存在不实之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缝纫机的出现方便了世界上所有需要缝纫的人,促进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同时,缝纫机的出现还扩大了美国在世界中的影响力。
如果说欧洲人发明的缝纫机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那么美国人发明的缝纫机则具有更加重大的社会价值。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件具有现代性特点的生产工具——它的生产、推广、普及与其所在地的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经济状况、风俗习惯等密切相关。正是由于美国社会的属性促成了缝纫机的出现与壮大,所以缝纫机才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如此巨大且复杂的影响。总之,器物的现代性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与人所组成的社会的现代性相互适应、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