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农村教育

2018-03-07戴燕燕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第三小学教师

未来教育家 2018年10期
关键词:陶行知农村教育

戴燕燕/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第三小学教师

20 16年,在北京卫视的《我是演说家》的节目上,我看到熊浩《万世师表》的演讲,讲述的主要对象是陶行知先生,陶行知说:“中国的教育其实就是农村的教育,农村教育得不到改变,中国就没有希望。”为农村的教育做出伟大付出的人,便是那个国外留学回来的成功知识分子,扎根于农村教育的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曾说:“我是从农村来,我要重新回到农村去!我带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还说:“我就是一介平民,经过一番彻悟,就像黄河决了堤,像平民的道路上奔涌而来。”

2008年,毕业以后,我最初以代课教师的身份,进入农村,之后一直扎根于农村的教育。我不知道自己的力量能够给孩子们带去多少光明;我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够影响多少孩子的心灵;我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有多少能够深深埋在孩子的心间。我多么希望自己的这一颗种子,能够在乡村教育的土壤里慢慢地萌芽、生长、成长,在岁月里留下最美的记忆,如星星的亮光一直照亮乡村的教育。所以,若是有人跟我说:“你牛什么牛,不过就是一个乡村教师?”我就会反驳他说:“乡村教师怎么了,没有乡村教师,中国的教育还真的无法做到更好!”我为自己是一名乡村教师而骄傲!

记得,熊浩在演讲中说,他大学毕业后选择去安徽的农村支教。他们一行人和太阳一起起身,推开教室门的那一刻,孩子的眼睛被太阳的光照得澈亮。是啊,那眼睛里发出来的光芒便是求知的渴望;是啊,那心灵中所散发出来的微笑便是对教师们的热爱;是啊,那教室里微弱的光芒便是教育的光亮。在中国的大地上,有多少人能像陶行知先生那样,一辈子扎根于农村的教育。但在中国最贫穷、最落后的时候,不能否定的是乡村教师所付出的汗水、勤奋。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一切都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年代。物质的富足,让我们的精神生活空前的空虚。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称自己是导师,但是我想我们会不会也有一点不甘,会不会也有一点迟疑,这个世上除了那些教人成功的人,还会不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人,他以他不一样的生命光亮,点燃教师的生命光华。这样的人有很多,如,处于边远山区、乡村,在各自的教学点上坚守的人民教师。他们就是这般普通的教师,但他们一直在乡村一线坚守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然而,我们今天乡村教育的最大危机,就是乡村缺乏属于自己的主体教育,而且乡村教育仍留不住人才。所以“乡村教育”被定义为落后、愚昧的教育。影视明星孔维说:“在她做了多年教育慈善之后,发现乡村教育主要在于缺乏教师、而且留不住教师。一些基本的课程都没有办法开设完整,就更不要说其他的音体美的课程了。”如今我们用心留人的教育,才是我们乡村教育的优势。用心留,不是不要物质,而是改变物质与精神的主次关系。当我们用一些文化自信与自觉去唤醒我们的乡村教育,它们可以打开一种新思维,开启一种新思路。

我们在内心要有一种认同感,明白乡村教育的优势。乡村教育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教育,在于它自身的自然。我们脚下的五千年文明与文化历史的土地,有可以养心留心、育人养人的教育资源,这个资源就是“乡土文化”。比如,安义县有一个千年古村,它的文化底蕴足已滋养每一位乡村教师。从千年的文化底蕴中挖掘出适合我们乡村教育的精神和韵味,那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文化不作为一种资源放进教育中,那便是教育的缺失和遗憾。

就像熊浩所说的那样:“我们今天讨论陶行知、演说陶行知、缅怀陶行知,便是想凌空从先生借来那浩然之气,让它如火、让它如光、让它重新照亮,每一个师者心中,那种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以及对教育的热爱。”我们需要重新去认识自己所在的乡村教育。我们乡村教育者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顶梁柱;我们也是在扶贫项目中重要的一环;我们更是在一步一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这个梦就需要在你心中,有着如陶行知先生一样的实践精神。扶贫必须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现在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心里有一颗种子,就让它在广大的乡村土壤里生根、发芽、成长、然后结出硕果。

今年安义县要进行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检查,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所以我们应该办好乡村的教育,这是关键。办好乡村教育要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着眼,是乡村的教育和城镇教育实现互补、互相服务、协调发展。根据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一步一步地扎实做好我们的乡村教育均衡发展。以创新推动协调、以协调推动开放、以开放推动共享、以共享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乡村教育的重点是确保最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有学上,而促公平是关键。如果没有鼓励的政策、没有温暖的问候、没有实际的奖励,乡村教师的命运又何去何从?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乡村留不住人才。我看见,一些偏远的教学点都是一些年纪大的教师在坚守着。那一份坚守,让我们多么心疼啊!年轻人下不去,年轻人留不住,年轻人得不到心理的宽慰,又如何让乡村教育能够坚守呢?

乡村教育出现的不公平现象是中国教育的最大弱点,所以要保障乡村教师工资待遇,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发达国家为鼓励教师到偏远山村任教,在教师资格认证、资金补助、在职进修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我国近年来也加大这方面的力度。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地方,仍有所差距。

对遥远的乡村来说,每一所学校,是一堆火;每一位教师,是一盏灯。那灯光虽暗淡,却明明灭灭地闪了几千年,是如同蜡烛般的火焰照亮中国乡村的一线希望,温暖、踏实、光芒。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不也是行走在乡村之间;作为教育大家的陶行知先生,不也是一辈子扎根于农村的教育事业吗?在陶先生看来,中国的教育关键在于乡村。乡村学校不仅是“改造社会的中心”,而且是“小村庄与大世界沟通的中心”,它寄托了人们对乡村的美好愿望与情感,承载着人们对乡村的温暖回忆。

每一位在乡村的教师,他们都延续着陶行知先生的光,都希望把它变成隽永的亮。“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们用生命的力量,让“教师”这两个字有不一样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光亮,让教师有了一种灿烂的光华;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温润着中华大地。为人师者,大可以活成这般模样。

猜你喜欢

陶行知农村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