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018-03-07钱巧云
钱巧云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要求从业者对职业敬畏热爱、对质量精益求精、有追求卓越的创新活力。具有这种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中国制造2025”实现的最重要支撑力量,而目前这种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的瓶颈。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是我国未来高素质职业技术技能人才中的佼佼者。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培养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1.1 引领学生党员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1]对高职院校党组织来说,要帮助学生党员把自己的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相统一,才能激发他们树立高尚的理想,致力国家的发展。工匠精神是个人崇高理想信念的职业精神,将其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让学生党员确立成为大国工匠的理想,引领学生把社会理想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方向。
1.2 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工匠精神就是执着于对事业的信念和担当,用心去做,追求精益求精,打造不朽之作的坚强理念,是职业道德的精髓,是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体现,也是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2]。工匠从古到今都是人们称赞的对象、学习的楷模。工匠自身的技能、技艺和技术是其精神体现的物质载体[3]。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为顶尖的技术人才也是他们的内在追求。工匠生动、具体的形象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内容,也是学生党员乐于接受的教育载体。
1.3 拓宽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工匠精神核心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将工匠精神加入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党员进行杰出工匠事例教育,知道成为一名杰出的技术人才需要千锤百炼日复一日的坚守。工匠不忘初心、奋斗不止的品质能提高学生党员学习热情。将工匠精神相关的影视作品、画展引入课堂、引进校园,让学生党员受到熏陶。带领学生党员进入企业实地走访、参观考察,与党员工匠深入交流,提高对理想信念的认知。
2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2.1 部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入党动机不纯
当今时代,网络发达,信息传播快、途径广,思想观念交流频繁,加上就业压力大,让很多学生党员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严重,理想信念开始动摇。部分学生党员入党是为自身发展提供更多帮助,为就业增加砝码,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党员推崇金钱和权力至上的思想。有相当部分学生党员人生理想目标偏功利性,追求收入高、生活稳定,更关注自身利益得失,没有高层次的理想信念追求,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缺乏正确认识,普遍缺失社会责任感。
2.2 理想信念教育存在走过场现象,缺乏教育机制联动
虽然“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持续推进,但是仍存在走过场现象。例如,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只重视前期的宣传筹备,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走走形式。党支部学习以召开集体会议为主,活动形式单一。教育内容单薄,比较分散、碎片化,特色不明显。教育手段、思维模式缺乏创新,使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生活教育脱节,不能满足学生思想诉求,无法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理想信念教育应该改变单向灌输和“一刀切”的教育模式,转变政治说教格局,形成一种体系化和制度性的安排[4]。
2.3 教育培训重视入党前轻视入党后,缺乏持续性
2013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时提出“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十六字总要求,并于2014年6月写入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总则。高校普遍重视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严把质量关。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最终加入党组织,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如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参加党课培训、接受入党前政治理论测试等。但是学生入党成为预备党员后,部分高校党组织会出现轻视入党后的继续教育想想,导致部分学生党员忽视身份,表现不如入党前,破坏党在学生中的形象。教育培训应该贯穿于入党的各个环节。
3 工匠精神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应着眼长远,注重基础性、持续性和学生发展。可以将富有价值的工匠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课程和实践中,融合到校园文化环境中。
3.1 推进工匠精神内涵与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满足社会需求,因此侧重于对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观念更贴近社会现实。所以在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要把他们关注的内容作为切入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大本营,要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教育有机结合。思政教师可以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引导,在授课中将工匠精神的精髓向学生进行宣扬,传播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在支部党课中,党课教师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主题报告中,介绍当今中国工匠如“放电工”刘建兵、“信息工匠”冯征、“二代兵工人”朱力、第三代光纤人李诗愈、“兵器大工匠”张学海等的先进事迹和他们的价值观念,通过学习宣传这些基层工匠典型,学生党员能认识到劳动者只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就是当代“工匠精神”的诠释者、传承者,在平凡中也可以铸就伟大。通过这种融合,引导学生党员更加科学认识工匠精神,并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增强理想信念的情感认同和思想认同。
3.2 注重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融合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习实训场所可以建造摆放工匠大家雕塑,张贴优秀企业文化标语,融入工匠文化,潜移默化,激励学生党员成才。作为年轻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乐于参加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如邀请行业企业大师、技术能手进校园进行现场教学,举办“中国梦大国工匠”系列人物展,在校园宣传栏张贴工匠的照片或宣传图片,在校报上开设工匠精神专栏,展示当今工匠风采,让学生党员认识到工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体会到职业的光荣,激发学习技术、提高专业本领的热情。还可以开展弘扬工匠精神的党日活动,带领学生党员参观企业,真切体会企业文化,与企业工匠深入交流,丰富专业知识、增强职业意识,塑造职业性格,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
3.3 探索工匠精神教育和新媒体平台的结合
新媒体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为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新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的受教育途径有了更多选择。高校应该与时俱进,利用好、发挥好新媒体这一现代技术手段的引导和宣传功能,搭建校园新媒体互动平台[5]。例如:组织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利用党建微信公众号推送工匠精神教育的人物宣传、工匠语录等,使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更有效果。利用新媒体平台,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引导学生党员在网上互相学习和交流,针对工匠精神问题进行讨论,让大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接受教育,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
党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总开关”,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与永葆先进性力量源泉[6]。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筑牢学生党员的思想阵线,坚定政治立场,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