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新时代之辩年轻人气演员与现实主义创作的距离有多远?
2018-03-07黄冰冰
黄冰冰
年轻演员为“流量”所困,但人气与演技不该对立
互联网时代以降,演员与粉丝的互动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前,演员与粉丝之间的接触更多在线下,但如今演员与粉丝更在意线上互动,以此比较人气。微博明星势力榜、Vlinkage艺人新媒体指数、百度热点人物榜单、云合数据艺人霸屏榜等各项榜单都通过数据将这些“人气”进行可视化呈现。
数据是最直观的体现。人气越高者越具有商业价值,这就是“人气演员”。直至去年3月,编剧宋方金发表了一篇题为《编剧宋方金“卧底”横店带回一线实录:表演,一个正在被毁掉的行当》的文章,其中尖锐批评行业内众多年轻演员不敬业的现象。《人民日报》也在9月发文提出:演员的光环应该来自深厚的艺术修为,年轻演员如果因为“人气”增值的需要而忽视表演素养的提升,最终只会成为倏忽而逝的“流星”。一系列报道将“人气演员”一度推上风口浪尖。
自此,“年轻演员都是只有人气没有演技的花瓶”成为了大众的普遍所想。但必须指出,这是一种片面认知,年轻演员中也不乏人气与演技俱佳的例子,譬如胡歌、赵丽颖等,他们有数量庞大的粉丝们的拥趸,有高收视、高点击、高口碑的代表作,也有来自业内业外前辈、同行及大众的肯定,用自身实力证明了高人气年轻演员也能艺德人品双馨。
“人气高”说明演员受欢迎,这本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非议也不约而至,这是为什么呢?
1、部分年轻演员自身实力与其人气不符
当下,行业中确实存在部分年轻演员拥有与自身演技、敬业度不匹配的人气。自去年起,多位人气演员被曝出滥用替身、拍戏依赖抠图,甚至用数数字代替念台词,这既损害了剧集的品质,也严重影响了观众的追剧体验,如此不合理现象导致大众对部分年轻人气演员的不满彻底爆发,甚至以偏概全,对这一群体均表示失望。
2、谋求商品变现,影视制作方过于依赖“明星效益”
随着“泛娱乐”概念的提出,当下影视制作方不断延伸自己的产业边界,通过控制IP版权,实现动漫、游戏、综艺、主题公园等多样化产品的变现。但是目前,中国的影视行业还未达到能与国外比肩的成熟的工业化水准,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版权之外的其他收益,于是大部分影视制作方选择利用人气演员的明星效应加大声量。然而,不是所有产品项目都适合影视生产方去拓展,如果无法生产出高质量的商品,那只是在白白消耗人气演员的“明星效应”。影视生产方得不偿失,作为代言者的人气演员也会因此引起大众的反感,结果只是两败俱伤。
3、部分从业者对“人气演员”与现实主义题材的思考尚不全面
去年的电视剧市场,一方面,许多人气演员担任主演的古装大剧并没有得到非常好的成绩和口碑,另一方面,中青年演员主演的多部现实题材成为荧屏黑马,一骑绝尘,两相对比,人气演员难免处境尴尬。行业内外更是由此对人气演员提出质疑,认为他们只会演“悬浮剧”,无法扛起现实主义题材。但是,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演员,还包括剧本质量、成本投入等多项原因,正确的认知既要包括演员能否出演这部剧,也要考虑这部剧是否适合这个演员。年轻演员与现实主义题材不可能处于对立面,正确选择演员才能让演员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放大人气优势,达成双赢的局面。
甩开“人气”包袱,寻找现实主义创作时代的生存法则
回顾2017年,大阵仗的古装剧并没有与之相应的关注与口碑,反而被多部现实题材作品“抢”去了风头,相关部门屡次通过会议、通知的形式表达对现实主义创作、对原创内容的扶持。无论是市场还是政策,都开始趋向理性,国产剧也由此迈向现实主义创作的新时代,局势的转变对背负着人气包袱的明星们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行业角度: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电视剧投入、分配机制
去年9月,五部委联合下发的“电视剧繁荣十四条”明文指出:行业组织出台电视剧成本配置比例指导意见,引导制作企业合理安排电视剧投入成本结构,优化片酬分配机制。规范购播和宣传行为,维护行业健康发展,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由上自下的政策规范在给影视行业敲响警钟的同时,也给了从业者一次冷静思考的机会,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去反思,为演员提供更多的值得探寻尝试的新空间。
2、影视公司角度:信任、启用优质“人气演员”,创作理念之作
现实主义创作环境与高人气演员的争议让当下大部分影视公司倾向选择中青年演员挑大梁,包括在宣传中突出老戏骨的分量,降低年轻演员的存在感。但从本质上看,演员是影视剧的影像主体,而影视剧的根本在于“剧”。因此,影视制作方更值得去做的是,在用心地创作剧本后,寻找与角色契合、与创作理念匹配的演员阵容。
当下,部分影视制作方及其作品也正逐渐向着这一方向努力:
例如《橙红年代》中,陈伟霆、马思纯成为维护着社会的安宁与和谐的人民警察,以热血和正义与罪恶做斗争,为观众带来正能量的感染和思考;再如开机不久的《鳄鱼与牙签鸟》,张天爱、陈柏霖将以海外留学“新青年”的身份,展现最真实的海外留学环境以及留学生回国创业的情景。
正在上海紧锣密鼓拍摄中的《我的真朋友》更是备受业界瞩目。该剧紧扣都市话题,将城市“房产”这一话题结合当下的消费升级背景,融入社会各阶层人物在大都市中的人生故事,由此折射百姓的生活心态,角度创新、思想深刻。《我的真朋友》依托合理的情节、细腻的情感,将重点放在对生活本质的提炼、对时代精神的把握,用真诚的态度告诉观众,社会需要真情、更存在真情。通过打造这样一部有温暖、有关爱、有热度的作品,推动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展现影视创作主体的责任和使命。
选角方面,该剧结合人物的外形、性格,以匹配为首要原则挑选最符合角色的演员,主演杨颖、邓伦都是有潜力的高人气演员,二人始终保持谦逊低调、务实诚恳的态度,通过挑战现实题材中的角色不断打磨、历练自身,期待他们的努力能够在作品中有所回报、收获应有的肯定。
现实主义作品既有高举社会批判旗帜,冷峻地针砭时弊的,也有以温暖、阳光为内核,兼具青春气息与时尚格调的,《我的真朋友》就属于后一种风格,是继《恋爱先生》之后又一次组合题材与演员的全新尝试。今年初播出的《恋爱先生》中男演员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这些大胆举措背后,是影视制作方对演员们的鼓舞。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演员,影视制作方都应该充分给予他们发挥、精进的机会和空间,影视剧创作需要由双方共同努力,这是行业创新的又一次新的探索。
3、演员角度:敬畏“人气”,摆脱偶像束缚,向真正的表演艺术进发
演员的实力是需要积累沉淀的。年轻演员并不是完全与现实主义题材绝缘,并不是只能演妆容精致的都市白领,或者华衣贵服的深宫佳人,只是部分年轻演员过于在意自己的形象、人设,忽视了对作品的真正关注,这是高人气演员受到大众批评的原因之一。
不是所有拍过戏的人都担当得起演员这一称谓。演员,尤其是有人气的年轻演员更应该摆脱自己的偶像包袱,严于律己,靠演技、智慧、积累,稳扎稳打的向着真正的表演艺术进发,只有把角色演活了,演员才有可能给大众留下永恒的记忆,而非昙花一现的明艳。
结 语
中国影视行业尚不成熟,影视工业化之路任重道远。面对“人气”这把双刃剑,从业者应该摆正态度,辩证看待它为自己带来的利益,同时拥有对作品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做到不被数据所控制,创作有思想、有深度、有力量的精品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