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生语文文本阅读灵感的培养

2018-03-07包喜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中学生意识文本

包喜雅

(江苏省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常熟 215500)

著名评点家金圣叹曾这样说过:“文章最妙是此一刻被灵感觑见,便于此一刻被灵手捉住,盖于略前一刻亦不见,略后一刻便亦不见,恰恰不知何故,却于此一刻忽然觑见,若不捉住,便更灵不出。”可见文章出彩处需要灵感的青睐。什么是灵感?灵感并不是虚玄的东西,它是人的大脑中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以大脑右半球为基地,在大脑中潜意识运行,不知不觉中贮存,调动和处理人在实践活动中未被显意识接受到的某些信息与意象,造成在意识中无法得到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的新联系、新集合,这种潜意识运行的成果一旦遇到适当的条件就会通过“联络脑”向大脑右半球“通报”、“跃迁”,猛然涌现显意识,这种产生显意识的能力就是灵感。

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文章不只是简单的信息输入,重要的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重组,使之与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相互联系。高效率地阅读必须依靠产生显意识的能力即灵感才能出色完成,对文章的精华才能越咀越浓,越咀越香阅读灵感虽然行踪难觅,来无影,去无踪,但并不是不可寻求的,只要学生肯花时间,肯钻研,灵感就会敲开学生的心扉,引领学生感悟文章真谛。

1 浪漫青春萌生阅读灵感的嫩芽

朗费罗说:“青春多么美丽!青春发光发热,充满彩色与幻想,是书的第一章,是永无终结的故事。”中学生正处于生命力最旺盛的青春期,在阅读中易触发情感,激发热情,在亢奋的情绪中萌生灵感的嫩芽。阅读是心灵的自然释放,是心语的畅适袒露。所以说,青春期是萌生阅读灵感的黄金时期。那么如何把握这个黄金时期呢?

1.1 重拾青春期失落的情感

阅读是一个“披文入情”的过程,就是学生借助文章理解作者或主人公精神内核的过程,借此来理解体验感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情感和思想。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情感尤其丰富,情绪波动特别大,失落、喜悦交错出现,占领情感的大部分空间,所以要引领学生走上理性、积极、乐观的情感之路。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小就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也随之增多。学生的灵感容易与文中的我的心理产生和谐共振,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全面了解和把握文章主题,真正做到“想主人公所想,难主人公所难,忧主人公所忧”,渐入与主人公那个微妙的心理相容的文本意境。这个文本意境就是学生展示自己灵感的区域。

1.2 重塑青春期叛逆的性格

一个学生的性格发育史就是一个学生的阅读史。青春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动态发展过程。一个原本可能强扭的性格因为尊重了主体和突出了角色意识而自然扶植了,学生特别是男同学在合理的性格生成中超越角色和年龄限制,理解了这一行为,增加了阅历,积累了经验,就容易萌生灵感的嫩芽。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且具有超强的独立意识和反叛的渴望,会变得非常自尊,他们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学生可凭借青春的朝气张扬自我的个性,追求生命的独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灵敏感、多感、善感,精神超验、自由、飘逸,一旦与文章中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

2 文化积淀叩开阅读灵感的窗扉

柴可夫斯基说:“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他不拜访懒惰者。”灵感只赐予有准备有头脑的人。灵感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但它是沉睡在每个人的大脑里,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它才会苏醒,并慢慢飞起来。清人袁守定说过灵感“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只有平日从广泛的阅读中摄取大量的信息,让之转化为深层次的潜意识,一旦碰到合适的时机,就会骤变为显意识,即顿现灵感。知识储备、文化积淀是学生阅读中出现灵感的活水源头,那么活水源头有哪几脉呢?

2.1 量贩式阅读

阅读需要广度。随着社会文化氛围的越加浓郁,学生的诵读积累之功自然也就水涨船高般地更加渊深厚重了。阅读的读物和方式要多样化,切忌单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外阅读读物应允许在统一中求个性。阅读方式要在稳定中有变化,使学生在多样化中获得丰富,在丰富中拥有厚实,在厚实中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为灵感的出现创造了良好条件。如阅读教材是节选,就扩散到读全文;阅读教材是定稿,就扩散到读原稿;阅读教材是某种文体,就扩散到读同一种内容的另一种文体;阅读教材是作者的这篇文章,就扩散到读作者的另一篇文章。

2.2 分层式阅读

阅读更需要深度。精神建构是阅读的绝对使命,要让学生借助文章这一载体,通过“感知——细读——联想——反思”,在忘我的情境中,由浅入深,由语言到意蕴,由文本到自我,让俟机出现的灵感真正进入每个学生的阅读中去,丰富学生的阅读内涵,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阅读与灵感共舞,让文章鲜活”。

2.3 调味式阅读

在阅读中学生的“快乐指数”如何?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现在许多中学生兴起读课外书,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生活阅历,有的学生追踪读流行,有的学生热衷看休闲,有的学生偏爱品撰记,有的学生寻章赏妙句,有的学生专心功古文。由此在学生的快乐阅读中,提升阅读品味,为间或出现的灵感种下夯实的根基。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溪流脉数越多,活水源头越丰富。所以学生只有博览厚积,才有可能在灵感思维中被择取到所需的某个信息,一触即发,让学生在阅读中顿尝“广采百花酿佳蜜”的甜头。

3 个性体验捕获阅读灵感的跳跃

阅读过程就是学生对文本进行审美体验、迁移拓展的过程,学生凭借自身知识,学习经验,字求其意,句求其真,渐次深入,与文本及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从而扩充知识,积累经验,磨砺感悟。阅读灵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意识酝酿成的情感猛然涌现显意识的体现。激活灵感思维后维持记忆恢复,即维持思维顺畅地以链条方式恢复信息项。学生在维持记忆恢复上往往存在很多困难,那应该怎么办呢?

3.1 创新孕育灵感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需重视联想和想象。爱因斯坦认为:联想和想象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力。在阅读中,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调动日常的生活积累,联想出或再造出与语言符号相应的栩栩如生的形象,生动地再现,灵活地填补,一旦触动灵感,就会大胆地延伸文章的内容。

当联想和想象成为习惯时,灵感也将随之而至,再现文章非凡的价值和非凡的美。独辟蹊径、推陈出新,以新奇的思考交流方式“在你立足处深挖下去”,不停止地挖掘下去,就会发现下面有欢乐的泉流奔涌。

3.2 实践促生灵感

灵感袭来时,学生常常有豁然贯通的感受。实践是灵感的催化剂,课堂是阅读的第一站。在阅读过程中,文本与实践完美结合,将使灵感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人一旦走出了童年,真便从他身上悄然褪去,这实在是一件值得悲哀的事情啊。你看一看社会上,人欲横流,诚信缺失,谎言连篇,水货遍地……人一旦失去了孩子们的率真无邪,世界就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难道我们身上就没有与‘真’相悖的事情吗?”“ 每个人的童年都一定会有很多有趣的事,或许现在看起来还有些‘傻里傻气’,但它们却表现了我们毫不矫揉毫不掩饰的真性情,心底总有一些小秘密,不想把它们讲出来与父母、老师、同学分享。世俗的力量太强大,终究要被世俗改变。”这使学生阅读操作的空间由课堂转向课外,为灵感的出现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阅读灵感突如其来又转瞬即逝,能为此沉醉却又难以名状,它是阅读时的最佳状态。在这短暂而又珍贵的体验之中,阅读灵感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文章感悟的交流碰撞推波助澜,从而激衍生发出新的文章内涵和更具时代意义的主旨,含露绽放出文章“不曾预约的精彩”。

猜你喜欢

中学生意识文本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