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觉现象学下的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2018-03-07黄小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现象学触觉室内空间

黄小雨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 420012)

1 知觉现象学概述

现象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希腊文当中,胡塞尔的著作《逻辑研究》标志着现象学的开端,他创造了立足于人得直观与体验通过观察“还原”事物本身的思想方法。胡塞尔之后,现象学发展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二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现象学侧重存在问题,认为现象学是通达存在者的方式,强调了“我”的存在对认识世界的影响。梅洛庞蒂的知觉论是通过对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思想的继承和胡塞尔先验主义思想的摒弃来进行思考发展的,他的知觉论强调探讨身体的重要性将身体带进了现象学的研究当中,强调大脑在感知过程中对事物的感知方式和认知过程都产生了影响。

从知觉的主客体来区分,我们可以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味觉这五种模式归纳为知觉的主体。以人的大脑所反映的特性将空间知觉、时间知觉、以及运动知觉归为知觉的客体。影响知觉的因素为知觉对象、知觉者、和知觉情境,这三种因素各自被不同的对象所吸引着。

2 知觉现象学与博物馆室内空间关联解读

“空间”在文学中表示为三向度的几何形或知觉场,在室内空间中是指由六个面相互围合而形成的六面体形态,它是与人极其亲近的空间环境,是建筑的灵魂。博物馆是对人类环境的物质进行收集、保护、研究和传播的面向社会开放的特殊性空间,注重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以及味觉、身体为一体的空间体验。帕拉斯玛在《建筑七感》一书中强调过身体与知觉的体验对建筑和空间体验的重要性,以及感官体验和触觉体验的重要性。研究如何使人们去感受和体验我们周围的事物在拉姆斯特《建筑的体验》一书当中也提及、研究过。因为我们往往面对一个空间时,除了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已知部分,还有一部分是我们的记忆和经验在这个空间中的呈现,能由一个空间产生对于其它空间的联想与记忆。在进行空间设计时,人体的知觉体验进行引导、空间层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已经成为营造的重点,只有体验我们才能感受到与空间的“亲切感”。建筑的建造就是为了让人们可使用的,因此空间的营造需要根据人的体验为基础。

3 博物馆室内空间中知觉体验的物质道具

3.1 视觉的体验

视觉是入们认识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当我们进入一个空间时视线首先会随着空间环境来回移动然后根据视觉选取的知觉对象进行视觉分析。在空间中色彩、光线、材料等元素的表达都是影响视觉体验的元素,通过设计实践将这些元素应用于室内空间当中,以人的视觉体验为基础来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

3.2 听觉的体验

单纯的视觉感官并不能形成人们对空间的感知,在知觉现象学理论中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感官通道,声音激起人的触摸运动,联合和整理了人与周围的事物,它呈现了外界声音信号通过我们人体的大脑所作出的整体反馈。在空间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有意识地聚集不同的自然之声结合声学的独特反射性质,来帮助我们获取对空间的大体认识。

3.3 触觉的体验

黑格尔认为所有感官中触觉是唯一能够将空间的深度感知出来,触觉延伸了视觉所达不到的领域。当人们在用眼睛看事物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距离感,但是触觉运动的完成,包括整个身体的碰撞与知觉体验,这些不同的感官在人体内结合产生的反应,不仅可以感受到事物的外部属性,还可以通过触摸运动感知内部属性。

3.4 嗅觉与味觉的体验

在知觉系统里嗅觉是可以引发视觉的记忆,帕拉斯玛在《建筑七感》中说过,一种特别的气味可以唤醒人们视知觉记忆中遗忘的空间。而在空间中味觉通常是隐含着的,但即使微弱的气味也可以在人的幻想中营建一种不同的空间。如古园林中植物的清香,可感受到古人的诗情画意、恬静雅致的生活境界。

4 知觉现象学在博物馆室内空间引导策略

4.1 空间情境的营造

人行走在空间中,是被空间中视觉的焦点所引导和吸引的,不断地调整运动的方向,最终透视空间互相交叠呈现出不同角度,各景彼此渗透融合,所有知觉系统共同获得一种全面的知觉体验。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参观者参观路径、运动状态是设计的要点,应鼓励人在空间中探索和游走,为人的运动提供知觉的动力,通过延长行走流线、流线曲折化、视角限定和多样化等手法,营造一种可“游走”的路径,引导人们可以更多地进行动态的空间体验,增加人与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4.2 声音的共鸣

自古以来人们对自然界的声音就有着清晰的认知。在古典园林中,古人擅长用各种自然之物制造声响来营造诗情画意的山水意境,将中国的山水画变成现实空间,这种注重人在园林中所见所感与人在博物馆观赏中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展品的需求是一致的。在进行空间设计中,可以聚集不同的自然之声也可以通过在内部塑造人造自然景观来营造自然之声的氛围。

4.3 材料特性的挖掘

材料的肌理、色彩、透明度和光滑程度更容易引起人的知觉体验,更能表达建筑存在的本质,其质感和肌理则引发人的触觉感知。不同地区的博物馆设计中我们可以用该地区特有的材料、加工工艺、建造工艺。中国美术学院的民艺博物馆,整个建筑顶面都使用砖瓦材料覆盖,在建筑的外立面上,特制大小的砖瓦被铁丝固定住,呈阵列排布,既与屋顶的瓦片材料相呼应,又有装饰的美感。砖、瓦也都是最传统的江南园林建筑材料。

4.4 光影的烘托

光本身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一般是用影做装饰。光影的动势变化会使空间层次更丰富,在物体上面形成的视觉形象也会也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生着变化。在进行博物馆的空间设计时,最好的装饰品是对光影动势变化的良好把控。当自然光线的入射样式与空间流线、区域主题相结合进行设计时,最后与信息时代的人造光源制造光影动势,从而引导观展流线的序列开展。南京博物院的空间设计中,利用艺术馆与国民馆之间的高差设置了错层空间,采光天窗洒下的自然光使走道充满生机,使两个展馆自然衔接,形成多层次的趣味空间。

5 结语

我们今天空间设计要以人可以在空间中体验真实的知觉生活为首要前提。服务社会的博物馆空间。更应当注重人们的知觉体验和情感诉求,唤起精神层面的共鸣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在本文的研究中,首先通过对知觉现象学概念的阐述,然后讨论知觉感官系统所引发的体验和感知,明确了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可运用的实践指导。以人的身体在空间中的知觉体验为着重点来探讨各个知觉感官所扮演的角色,从而对知觉现象学理论与博物馆空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引起设计者对空间、对知觉体验主体的重视,激发对空间体验性的思考,从人体基本感觉器官的角度入手,来打造身体各个感官体验在博物馆室内空间中的重点营造。

猜你喜欢

现象学触觉室内空间
《室内空间设计》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室内空间设计之住宅设计
杨洁宇作品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食的触觉
嗅觉、味觉和触觉
钢琴演奏教学中视觉、听觉、触觉的协同研究
对“如是我闻”的现象学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