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马清华教授《复综语:形态复杂的极端》有感

2018-03-07赵贤德

文化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词缀语言学清华

赵贤德

(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看着手头上南京大学马清华教授团队编著的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复综语:形态复杂的极端》大部头的学术专书,我不由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因为这是一个有较高难度的选题,而马清华教授和他的团队却能够克服困难在六年的时间内完成。之所以说是较高难度的选题,主要是因为平时我们在从事语言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对待语言的形态类型教学时往往一带而过,有些内容不甚了了,因为毕竟这些内容距离母语比较遥远,且理论性太强。现在拜读此大作,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感觉是天降甘露。

一、攻坚克难,勇于创新

马清华教授是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汉语和语言学专业,主攻句法学和语义学,《Macrolinguistics》杂志主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多年来马清华教授一直从事语言学理论研究,而且成就斐然。近年来,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2项,出版专著7部,主要发表在《中国语文》等语言学专业核心刊物上的论文数十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多次获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马清华教授在语言理论研究方面成果丰硕,走在同人前列,令人佩服,而《复综语:形态复杂的极端》成果的出版,更是马清华教授在复综语领域一个创造性的成果。从事语言学理论研究的人都知道,世界语言分类是很复杂的。虽然复综语作为形态复杂语言的代表和世界语言的重要类型之一,对研究语言本体具有无法取代的价值,但是国内学者对其知之甚少,尤其是对于中国学者或者从事汉语研究的人来说,复综语确实是比较陌生和复杂的,国内语言学界对复综语的介绍和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便是有,也只是零星点点,不成体系,因此大陆学者对普通语言学的理解,以及语言的运作机制、语言的普遍性与个性、语言学类型学等研究就受到了很多限制和影响。因此,复综语的研究对加深和拓展国内语法学的研究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人类语言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复综语都是弱势语言或者濒危语言,有的已经消失,越是弱势语言,我们越是要加以研究和保护。因为语言和某些物种一样,一旦消失,就永远不会重生了。例如,作为复综语的尤比克语,随着最后一位使用者1992年10月7日去世而消亡,从此,尤比克语就成为“不可能再出现”的代名词。因此,复综语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马清华教授及其团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舍我其谁的气魄,高屋建瓴的勇气,不畏艰辛,砥砺前行,选择该课题进行刻苦钻研,将研究往深处钻探,往远处延伸,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终于有了在复综语研究领域的开创性成果,这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水滴石穿,持之有恒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其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也是值得推广的。

二、逻辑严密,论证充分

马清华教授经过研究认为,当代复综语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一些专题研究,一是组并研究,所谓组并,是复综语重要的语言现象,指将两个词组并为一个词,其中一个词为主体,形态不变,另一个词形态完全消失,仅仅是词根组并到主题词中去。组并现象是属于形态和句法接口的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复杂问题。二是构词法研究,构词法研究主要讨论词缀在语言学中应处理为词法还是句法的问题,具有相同意义的词缀和非词缀语音形式不同,一些研究者认为词缀是词法问题,但这种现象用句法方法也完全能够处理。所以目前对词缀的处理无论是词法还是句法解释,都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三是构形法研究,马清华教授认为,M.C.Bake(1996)提出了复综语参数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一个中心语的论元都跟中心语的形态语素有关,相关方式包括形态一致关系或者组并关系,这种关系用于谓词给论元指派题元角色。马清华教授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式句法把论元、题元、格这几个极容易混淆的术语纳入同一理论体系,有时甚至放在相同或相近的维度上做无谓的纠缠。四是共时句法研究,马清华认为,E.Nowak(1996)探讨了复综语的成分和优先层级的问题,提出了两条句法规则,即必须对通格和作格这两种格进行区分,中心成分组成了复综语的复杂性。另外 S.Minor(2005)和 Y.G.Testelets等人还分析了复综语中的反向约束问题。按照生成语法的约束理论,约束必须符合成分统制原则,简单地说,就是只能上层成分约束下层成分,但是复综语中存在向上约束的现象。五是语法化研究,马清华教授认为,根据目前的文献来看,复综语的语法化研究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即复综语内部从老到新的语法化过程和非复综语向复综语类型的发展转变。六是语言习得研究,儿童在习得复综语时,一开始就掌握了名词组并。关于词缀的掌握也主要是靠词缀的效用和它们的语义透明度,而不是语音形式和位置。马清华教授认为,虽然复综语是秘传语言,但由于它是小语种,因此一旦受其他语言接触,其影响就特别大,内部语言发展规律就不容易看清。马清华教授认为不同学者研究儿童的复综语习得特点时,导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有的认为是分析优先于综合,有的认为是综合优于分析,有的则折中认为是先综合再分析。

马清华教授在此基础上分专题选择了几种代表性的复综语,一是组并型复综语楚克奇语,二是递归后缀型复综语爱斯基摩语,三是模板型复综语鲍莱语,四是词汇型复综语努特卡语,每种复综语又分别在词类系统、形态系统、句法结构、逻辑结构等方面进行具体详尽分析研究。最后进行总结,结构清楚,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论证充分。

马清华教授经过充分研究之后认为,汉语作为孤立语,处于形态结构简单性的上限,在与之相对立的另一极端,复综语是形态结构复杂性的上限。作者认为,研究复综语的形态结构及形态复杂化、句子复杂化,有助于反观汉语及其他形态类型语言的系统运作机制,全面了解语言类型面貌,深入观察语言复杂化本质以及贯穿其中的系统运筹语法理论,推动国内语法学研究朝纵深和开阔的方向发展。世界各种语言之间表面上看来好像不大相干,但从系统原理看,实际上应该是存在着这种那种或远或近千丝万缕的理论上的关系的。对一种语言的研究也可以牵连到另外一种语言或者几种语言的研究。

三、气势磅礴,视野开阔

马清华教授关于复综语的研究,可谓视野开阔,气势磅礴,他将视野拓展到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这好比在太空上观察地球一样,地球上的现象就可能被看得清清楚楚,而这种研究对于我们一般普通的研究人员来说很难做到的。很多时候我们的研究主要局限在极小范围内的少数几种或者一种语言研究,比如研究现代汉语的往往就局限在现代汉语普通话这个领域,连方言或古汉语都不涉及。这样就很容易使自己的研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终身从事现代汉语研究的邢福义先生就提出了“两个三角”的理论,即“表里值小三角”和“普方古大三角”,这两个三角理论可以解决语言研究中的很多现象,这是邢福义先生从事现代汉语研究探索出来的理论方法,而马清华教授则视野更加开阔,眼光更加高远,他将世界分布广泛的复综语尽量列举出来,其学术功夫不可谓不深。比如亚洲的复综语列举有楚克奇语、凯特语、尼夫赫语、阿伊努语、格鲁吉亚语、索拉语、茶堡语、基兰特语、林布语等;欧洲部分的复综语有阿迪格语、切尔克斯语、尤比克语、阿巴札语、阿布哈兹语等;非洲的复综语有图尔卡纳语、索马里语、斯瓦西里语、塞索托语、绍纳语、西西瓦提语、祖鲁语等;大洋洲部分的复综语有Alamblak语、亚特穆尔语、依马斯语、Awtu语、克拉姆语、斐济语、Rembarrnga、Ngandi、Biniji Gun-wok、Ngalakgan、马亚利语、Nunggubuyu、Wubuy、Dalabon、瓦尔皮里语、提维语、Murrin-Patha、Mawng等;北美洲部分的复综语有中阿拉斯加尤皮克语、格陵兰语、西格陵兰语、因纽特语、东加拿大因纽特语、尤南干语、阿萨巴斯卡、胡帕语、阿帕奇语、纳瓦霍语(Navaho)、斯拉韦语、萨尔西语、纳瓦霍语(Navajo)、德内语、科育空语、上卡斯科奎姆语、海达语、努特卡语等。

马清华教授对这些语言资料的搜集整理可谓煞费苦心。这些很小的,有的已经几乎消失了的语言,马清华教授都能进行尽量搜集,虽可能不太完全,但其求实的学术精神令人佩服。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先生,赵元任先生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语言学家,除了他天赋语言才能和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眼光高远,谦虚谨慎,专注学术,他担任过美国语言学会会长,他多次游历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多次拜访过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语言学家,多次参加世界上最高级别的语言学会议并作学术报告。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也就成为了世界公民,成为世界语言学家,写出了很多声震世界语言学界的论著。马清华教授也能站在人类语言的高度,尽量不放过一种小语言或弱势语言。正因为有这种责任和使命感,所以才能有这样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成果。

四、学术术语,清晰明了

很多语言学理论的学术专著,可读性不强,有的甚至不忍卒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种概念定义或语言学术语的解释绕来绕去,理解起来很是头痛。在如何处理语言学文献看不懂这个方面,我们认为华中师范大学邢福义教授做得比较好。邢福义先生也是我的老师,邢老师教导我们治学写作一定要记得“看得懂,信得过,用得上”的重要性。这九个字后来被邢福义教授用作《汉语学报》定稿所选文章的基本要求,正因为有了这种要求,所以《汉语学报》的质量稳步上升,不仅很快跃升为CSSCI源刊,而且直逼甚至超过《中国语文》的排名,2017—2018年CSSCI期刊排名,《汉语学报》就排在语言学科第一位。我们认为这个与该刊选稿的原则不无关系的。马清华教授也注意到这一点了,所以在作品的绪论部分就将语言学的几个学术概念定义的非常清楚。比如,词根、词干、词基,派生形态、曲折屈折形态,语义形态、功能形态、关系形态、语法范畴(性、数、时、体、级、语气、态、人称、格)等等,马清华教授在著作中都解释得清楚明白。如“词根(root)”的解释是一个词除去一切词缀外剩下的核心语素,“词干(stem)”的解释是词中可以添加屈折词缀的结构成分,亦即能附加屈折后缀的词基。只包含一个词根语素的词干是简单词干,如英语词book(书);多个词干构成的词干是复合词干,如英语词sunlight(日光)就是,词根加派生词缀构成的词干是复杂词干。词基(base)是可附加任何词缀的那部分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词根、词缀都可以成为词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词基的范围要大于词根和词干之和。马清华教授在作品中对诸多的术语界定得比较清楚明了,读者一目了然。其实老一辈语言学家邢公畹、张志公先生、吕叔湘先生都是特别强调学风文风的。尤其是吕叔湘先生是文风问题上头脑上最为清楚的楷模,吕叔湘先生88岁时写诗表达希望的文风风格,即:“文章写就供人读,何事苦营八阵图,洗尽铅华呈本色,梳妆莫问入时无。”吕叔湘先生说得好!文章写出来就是为了让人阅读的,何必千方百计摆成迷人的八阵图呢?从读者的角度看,清初学者张潮在《幽梦影》中所写发人深思,他写道:“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因此,我们的书要努力做到能藏、能看、能记、能用。如果一篇文章读者阅读起来非常辛苦,那就会击退很多读者,该书的价值就会受到影响。马清华教授这本大作《复综语:形态复杂的极端》虽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是阅读起来并不吃力。其实真正的传世之作,经得起时代检验的作品往往都是通俗易懂,阅读起来给人以美感的享受和启迪思考的作品,而那些为了博人眼球,故弄玄虚,炫耀自己的学问高深,故意使用一些诘屈聱牙的句子,则往往不会有很长的生命力。总之,马清华教授和他带领的团队出版的这部五十多万字的成果至少在国内是开辟了复综语领域研究的先河,在国外也应该是处于领先地位。我们期待马清华教授有更多的成果问世,从而更进一步丰富语言学理论,为世界语言学理论的研究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词缀语言学清华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孙清华作品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浅谈现代汉语类词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