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方言的地域特点及形成原因

2018-03-07樊琳丽

文化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官话省份湖北省

樊琳丽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湖北省,其大部分区域在古代属于楚国,是当时楚文化的有力代表。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楚语”、楚文字反映了这一区域独具特色的文化。但后来,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南来北往的交流和融合使湖北方言发生了很大变化,且没有形成一个代表性方言,即湖北话没能像河南话、四川话等很多其他省份一样自成体系。

一、湖北方言的区域划分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所做的归类,湖北方言大致包括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和赣语区三个区。但同一个方言区内的语言差异仍然较大。[1]为了更好地进行区分,笔者将湖北方言更为细致地分为七小片:西南官话成渝片、西南官话鄂北片、西南官话武天片、西南官话常鹤片、江淮官话黄孝片、江淮官话方言岛和赣语区大通片。

(一)西南官话区

湖北大部分地区都属于西南官话区,但同属西南官话区的很多地区的方言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根据地区语言的同异性,西南官话在湖北省又可细分为成渝片、鄂北片、武天片和常鹤片四个小片。[2]成渝片方言区的典型代表是宜昌市和恩施市,这两个地区的方言和四川话、重庆话非常相似。鄂北片区包括湖北北部的一些城市,如襄阳、十堰、老河口等,这个片区的语言几乎和河南话无异,只在声调上有细微不同。武天片是较典型的湖北方言区,代表性的城市为天门、洪湖、仙桃所属的大部分地区,外加武汉的蔡甸,孝感的汉川,大多数人把这些地区的话统称为武汉话。石首和鹤峰等湖北南部地区属于常鹤片方言区,这些地区的语言与北部差异显著,虽同属于一省份却无法交流。由于湖北、湖南在古时共称湖广省,因此湖北省南部的城市方言会类似于湖南的湘方言。

(二)江淮官话区

江淮官话,是汉语官话次方言之一,主要通行于江苏省和安徽省的江淮地区,湖北省东部地区也有使用。《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江淮官话分为洪巢片、泰如片和黄孝片三片,湖北省则有黄孝片和方言岛两种情况。黄孝片在湖北省内主要以黄冈和孝感为代表,以黄陂话为特色,包含了黄冈和孝感所属的大部分县市,这里的语言与东部邻省安徽的方言类似。而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附近的竹溪、竹山等地,因为方言发音接近安徽口音且与周围其他地区方言都不同,所以形成了方言岛现象。

(三)赣语区

赣语是汉族江右民系所使用的主要语言,使用人口主要分布在赣江的中下游、抚河流域和鄱阳湖周围等地区,覆盖面积超过了江西总面积的四分之三。现在,湖北东南部的部分区域也使用赣语,如湖北省东南部的监利和咸宁地区就属于赣语区,因靠近江西省,这里的方言和赣方言几乎无异。

二、湖北方言的地域特点

(一)本省方言的复杂性

通过上文对湖北方言的分类可知,湖北方言的种类之多。湖北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一套方言,甚至一个县里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方言。以武汉为例,武汉市主要有两种方言,即武汉话和黄陂话。[3]其中武汉话属于西南官话区的武天片,方言发音和四川话非常相似。而黄陂位于武汉市的北部,当地方言和孝感话类似,都属于江淮官话区。武汉话带有典型的南方方言特征,而黄陂话则带有北方方言的特点。

(二)与他省方言的相似性

湖北方言自身虽然具有复杂性,但同其他省份的方言却有很大的相似性,尤其是邻近的省份。北部襄樊话和河南话非常相似,尤其是省份最北部的老河口和丹江口地区,方言和河南话几乎无异。而西北部的十堰话则部分带有陕西话的影子,同时又具有河南话的特色。西部的恩施、宜昌等地的方言则和四川话、重庆话没有差别。南部的石首、鹤峰地区的方言与湖南话近似,东南部使用的是赣方言,东部地区属江淮官话区,和安徽话很像。

三、形成原因

(一)人口迁移

据葛建红的《中国移民史》记载,中国历史上有三次移民潮对湖北影响极大,也为日后湖北方言的形成带来了极大影响。

第一次大移民发生在西晋永嘉元年(307)至南朝宋泰始年间,受战乱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中一支“秦雍流人”虽然最终到达的是洞庭湖流域,但湖北作为北方移民南下的必经之路,也接纳了大量北方移民。这一时期,聚集在荆州的流人就有10万余户,部分来自中原,部分来自巴蜀,主要是甘肃、山西、陕西、河南等省的人民,少数来自安徽和江苏等省,由于迁移的时间及居住地集中,对当地的楚语造成了很大影响。

第二次大移民发生在唐代安史之乱以后。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严重破坏了唐王朝的经济,致使中原地区陷入长久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相对安定的南方成为中原民众逃避战争的首选之地。湖北的荆州和襄阳因距离关中和河南较近,所以黄河流域发生战乱,北方人便会南迁至此。唐朝诗人朗士元的《盖少府新除江南慰问风俗》中写道:“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尽向南。”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人口向南方流动的迁移动向。湖北作为南下的重要通道,很多移民经过此地便直接定居于此。史载由襄州沿汉水南下经郢、复至鄂,诸州户口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如《旧唐书·地理志》记载:“襄邓百姓、两京衣冠,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据统计,湖北荆州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移民带来的中原文化和当地文明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在语言上则表现为方言的同化。

第三次大移民发生在北宋靖康之难至蒙古入主中原之时,中原百姓大规模的南迁。这一时期,北方百姓大量迁居到江汉流域,而江汉流域的当地人民为远离战火则选择迁往长江以南地区。“虽然湖北地近宋金边陲,本地人口向南迁徙,但同时它也容纳了更北的山西、河北、陕西、河南等地的移民。”随着当地民众的南迁,北方移民的涌入,北方移民在江汉流域的大部分府州中占据了较大比重。襄阳人王之望写下的“岂无新人民,往往皆旅寓”的诗句便反映出外来移民已成为荆襄地区主体人口的现实。另外,东北少数民族在当时也大量南迁,这些南迁都对南方地区的语言文化带来了巨大影响,北方方言加速了对湖北当地方言的同化。老河口方言基本与河南话无异,武汉话又与四川话非常相近,襄阳话则因受南迁的东北移民影响,儿化音十分明显。

(二)政策原因

1.江西填湖广

明初,洪武大移民运动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运动就是江西填湖广。为改变战争等因素造成的湖北人口稀少的现实,政府发布移民令,强制与鼓励相结合,掀起了一场自东向西的大移民运动。江西填湖广运动对湖北人口的构成有重大影响,史载“居楚之家,多豫章(指江西)籍”。湖北东部的家族比例中,江西移民占了绝大多数,这对湖北省内的方言造成了巨大影响。

2.湖广填四川

明末清初数十年的战乱造成四川人口锐减,经济萧条。清政府为了恢复当地经济和生产发展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前往四川,其中以湖广人口为多,故称湖广填四川。湖广两地的百姓填补了四川的空缺,待后来局势稳定,大批人回迁,而湖北正处于交通要道,很多人经过此地时由于诸多原因便留了下来。

(三)地理原因

湖北位于华中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具有明显的东西交汇、南北交融的特征。同时,与之毗邻的省份较多,通过经济往来和姻亲结缘等生活上的往来,相互间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湖北省方言多且杂,并与周边省市的方言相近。

湖北省与其他省份毗邻,其他省份应该也会受到湖北方言的影响,但为什么是湖北方言受影响并被其接壤地区的方言同化,而不是湖北话同化其他省份的方言呢?由上文所述可以知道,对湖北方言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口迁移。湖北处于中国的中间位置,交通往来十分频繁,经历了多次的移民浪潮,湖北省内的人多是从其他地方迁移而来,因而曾经占据主要地位的楚语也随着移民的迁入而被同化。因此,没能成体系的湖北话很难影响周边地区,而是被周边地区所影响,自然也就形成了多种方言并存的局面。

四、结语

湖北各地的方言各有特色,在方言上很难找到认同感,尤其是在普通话普及的今天,本来就缺少本土性的各种湖北方言,也逐渐被普通话同化。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珍视它、保护它,尽管世事变迁,我们仍可以从方言中探寻出我们从何方来,根在何处。

[1]李保嘉.汉语方言格局历史演变论略[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3):53-58.

[2]萧红,徐英.试论湖北境内江汉流域方言格局的历史演变与历代移民潮的关系[J].长江学术,2013,(1):87-94.

[3]刑福义.关于湖北方言研究[J].汉语学报,2015,(51):31-32.

猜你喜欢

官话省份湖北省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俗话说,官话说
官僚不除,官话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