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Ⅳ型心肾综合征非透析患者效果分析
2018-03-07宗雪莲许艳华
康 娟,宗雪莲,许艳华,郑 玮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心脏和肾脏其中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另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损害,这种临床综合征即为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1]。CRS 共分 5 型,其中Ⅳ型为慢性肾脏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2]。在临床实践中,对心肾综合征不仅要重视药物治疗,还应重视护理[3]。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转复及预后。近年来,笔者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64例Ⅳ型CRS非透析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甘肃省中医院就诊的126例Ⅳ型心肾综合征非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其中男32例,女 30 例;年龄 46~70 岁,平均(56±3.5)岁。观察组64例,其中男31例,女33例;年龄47~69岁,平均(55±3.2)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1)符合2012年美国肾脏基金会关于慢性肾脏病[4]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心功能不全[5]的诊断标准者;2)符合知情同意原则;3)患者同意接受定期干预随诊(门诊就医、电话及入户随诊)。
1.3 排除标准 排除: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因糖尿病、淀粉样变、血管炎等所致的Ⅴ型心肾综合征以及Ⅳ型心肾综合征已透析患者。
1.4 护理方法 在药物及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强化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及危险因素护理等优质护理措施。
1.4.1 基础护理
1.4.1.1 饮食指导 膳食中各种营养素要能满足人体生理和劳动的需要[6]。1)清淡低盐饮食:钠盐摄入过多可致水钠潴留,不仅可加重水肿,而且可加重高血压损害心肾。因此,要限制钠的摄入,根据病情可将钠盐摄入限制在5 g/d以内,同时禁食高脂肪、动物内脏和腌制食品,少吃味精等调味料。2)优质低蛋白饮食:蛋白质的代谢产物要经过肾脏排泄,会加重肾脏负担,少食又会出现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应指导患者进食优质低蛋白饮食,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肉等,应尽量减少食富含植物蛋白物质,如坚果、黄豆及其制品等,以维持正氮平衡。3)保证热量:Ⅳ型心肾综合征患者应提供足量的热量,以减少蛋白质的分解,同时也应提供富含维生素和叶酸的食物。
1.4.1.2 消化道护理 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尿素从消化道排出增多,刺激胃肠黏膜,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并遵医嘱给予止吐、抑酸、护胃等药物。
1.4.1.3 贫血护理 贫血是心肾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有无头晕乏力、面色改变、心悸失眠症状,嘱其多食富含铁、维生素及叶酸的食物,对膳食进食量无法满足需要的患者可口服铁剂、叶酸,或遵医嘱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素,若严重贫血危及生命时,应遵医嘱成分输血。1.4.1.4 肠道护理 老年患者极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秘频发,因此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适应病房环境,叮嘱其合理饮食,养成排便习惯,遵医嘱服药,必要时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指导其避免多度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血管事件。
1.4.2 健康宣教指导 成立护理健康宣教小组,由科室护士长组织科室有经验的主管护师、责任护士组成,患者入院后通过集体授课、个体指导多种形式结合,在病房开展“CKD知识讲座”,对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及家属正确了解疾病,提高家属正确评估患者病情以及症状表现的能力。患者出院前,要针对患者特点进行心肾系统的康复指导,嘱患者保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持续戒烟、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遵医嘱合理用药,掌握恰当用药方式,与家人配合加强家庭自我检测,定期门诊随访。
1.4.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与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疏导心理烦躁、消除负性情绪,请临床症状缓解的患者现身说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鼓励其正确对待疾病,让患者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保持乐观情绪,缓解焦虑心理,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使家属接受患者,用温暖的亲情,关切的态度接近患者,帮助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
1.4.4 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 慢性肾脏病与心功能不全具有相似的发病因素,包括吸烟、劳累、乱用药物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针对危险因素护理,有助于缓解心肾综合征进展[7-8]。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认识到吸烟不仅对自己的健康有害,对周围人的健康也有影响,在患者戒烟的过程中宜多介绍各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散步、有氧运动等,逐渐减轻或清除其心理依赖;告诫心肾疾病患者需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锻炼能够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及免疫力,但是运动量不宜过大,否则会使得患者心脏负担过重,引起严重后果,并且多数药物须经过肾脏代谢,建议患者用药要谨慎,谨防过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对引起心肾损害的一些原发疾病,更应积极护理,高血压患者,因清晨血压会出现高峰,同时情绪激动时易引起血压升高,护理人员要定时为其监测血压,若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等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做出及时处理;对糖尿病患者,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饮食、饮水、尿量和体质量的变化,按时检测空腹血糖及三餐后血糖并及时报告,遵医嘱进行处理,同时糖尿病可有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的皮肤、口腔和眼部护理,定期检查足背动脉,了解患者末梢循环状态,对已合并血管病变的患者,指导其选择合适的衣物、保暖御寒。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各种感染。此外按时用药是糖尿病控制的关键,口服药物应遵医嘱按时给予,需注射胰岛素时,严格按照注射时间,保证注射的剂型与剂量绝对正确,严格进行局部消毒,注意注射手法,经常更换注射的部位,防止造成组织硬结。
1.5 观察指标 1)住院时间;2)生活质量评分:采用中国肾脏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9]评定,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护理效果:统计出院2年内患者因急性心肾事件再次住院情况,计算再住院率。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 平均住院时间对照组为(15.9±1.83)天,观察组为(11.5±1.27)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活质量 随访2年,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组为(51.72±15.26)分,观察组为(60.47±18.93)分,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效果 随访2年,对照组肾功能恶化率、心功能恶化率、再住院、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效果比较
3 讨论
心肾综合征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多种诱因导致疾病发作,需要多次重复住院治疗,不仅给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影响,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研究表明[10],肾脏疾病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风险显著增加,且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死因大多数为心血管疾病而非肾衰本身。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复发率,稳定患者的病情,延缓病情进展,取得临床康复,因此,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的关键。但在我国,Ⅳ型心肾综合征非透析患者的二级预防现状堪忧[11],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治疗依从性差,以及悲观消极情绪有关。要想改变上述情况,则需要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除药物治疗外,应积极开展临床优质护理。本研究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除对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外,还通过强化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生活指导以及危险因素管理等,结果表明优质护理干预对延缓Ⅳ型心肾综合征非透析患者的病情进展、促进康复、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王庆文.心肾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1,20(1):45-46.
[2]程庆烁.心肾综合征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J].中国血液净化,2016,15(2):110-112.
[3]邱晶,彭粤铭,王丽莹.护理营养指导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自我管理及其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6):1478-1480.
[4]Levey AS,Coresh J.Chronic kidney disease[J].Lancet,2012,379(9811):165-180.
[5]Zhang S,Zhang L,Sun A,et al.Efficacy of statin therapy in chroicsystolic cardiac insufficiency:a meta-analysis[J].Eur J Intern Med,2011,22(5):478-484.
[6]丁小萍,邢小红,陈静,等.1813例肾脏病患者营养风险的筛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2):74-76.
[7]NationalKidney Foundation.K/DOQI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KD:evaluation,classification and stratification[J].Am J Kidney Dis,2002,39(2):S1-S266.
[8]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62-163.
[9]Hays RD,Kallich JD,Mapes DL,et al.Development of the kidney disease qualityof life instrument[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1994,3(5):329-338.
[10]Tonelli M,Wiebe N,Culleton B,et al.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mortality risk:a systematic review[J].J Am Soc Nephrol,2006,17(1):2034-2047.
[11]李杨,秦勤.心肾综合征相关机制与治疗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8):63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