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3-07周娆娆巩晓娜李钦浩

西部中医药 2018年2期
关键词:专职危重症呼吸衰竭

周娆娆,巩晓娜,李钦浩

山东省东营鸿港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 东营 257000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阻肺)病程长,多因各种原因导致肺部感染而引起病情加重[1-4]。患者多表现为低氧血症、炎症性细胞因子释放、进而造成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出现肺内血管的重塑,引起肺动脉高压,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最终出现右心扩大进而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往针对该类患者多以对症支持处理为主[5-7],但其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且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引起患者死亡。患者病程长,且大多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故发病后除存在肺组织和胸部疾病的临床症状外,晚期或严重患者还可伴有明显的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表现[8]。本病终末期患者多需重症监护,并行呼吸机治疗[9]。本研究主要针对入组重症监护室患者行相应护理干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就诊的80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 17 例;年龄 43~68 岁,平均(60.3±2.5)岁;病程 5~35 年,平均(20.6±2.1)年;心功能分级(NYHA)[4]:Ⅲ级 11 例,Ⅳ级 29 例;发生呼吸衰竭病程6~48小时,平均(15.6±3.5)小时。对照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3~69岁,平均(60.5±2.6)岁;病程 5~35 年,平均(20.5±2.0)年;心功能分级:Ⅲ级10例,Ⅳ级30例;发生呼吸衰竭病程6~48小时,平均(15.5±3.5)小时。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排除标准 排除:1)急性心力衰竭;2)合并血容量不足;3)对所用药物存在禁忌症;4)拒绝入组者。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如入院指导、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

1.4.2 观察组 行危重症护理小组干预,主要总结已被临床证实有效的操作、治疗及护理措施,并运用于入组者护理过程中,促使患者于使用呼吸机期间得到最有效的临床处理,达到更好临床治疗效果。

1.4.2.1 观察生命体征 首先是建立静脉通道,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患者发病后的精神状态、瞳孔大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对症处理,尤其对于发生意识障碍者,应通过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实时观察;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尤其是呼吸改变甚至呼吸停止时应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干预期间注意防止患者因无意识的动作而引起的机体伤害、拔除机体相关导管;针对高血压、高血糖等常规并发症,行对症支持处理,同时要根据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1.4.2.2 大小便护理 当患者便秘时可予缓泻剂,但应避免排便引发的出血,对于尿失禁或尿潴留患者可予留置导尿,定期夹放尿管。每天至少进行2次会阴擦洗,保持会阴部干燥。

1.4.2.3 饮食护理 通过鼻饲营养保证处于昏迷患者的营养供给,根据患者的具体排出量决定摄入量。饮食以多纤维和高蛋白为主,尽量避免高盐和高脂饮食,保证适当的水量摄取,喂食速度不宜过快。

1.4.2.4 并发症护理 1)应激性溃疡:应激性溃疡以严重应激反应下出现的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临床除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以外,护理时应通过留置胃管,进行早期的胃管内注药及胃黏膜保护处理,以减少溃疡的发生。2)压疮预防:在夏天或者患者合并有大量出汗和大小便失禁时,需定时整理床单,坚持每2小时进行1次翻身拍背,并使用痱子粉在会阴、腋窝等部位涂擦处理。3)发热:对体温超过38.5℃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如使用乙醇擦浴全身,每30分钟监测1次体温,必要时使用冰毯持续降温,使患者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为宜。

为了真正实现公共课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教育目标,我们严抓综合素质选修课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4.2.5 心理护理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故住院期间患者及其家庭均有较大心理压力。护理时需要针对患者病情及治疗过程,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尽量减少不良情绪对患者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要加强护患沟通,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建议责任护士每天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提高对潜在性心理不良因素的认识度,注意观察患者疾病发作情况并及时了解其可能出现的导致疾病加重的因素,充分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目前病情的态度及心理反应,并结合患者经济来源及目前疗效,告知患者病情治疗特点,获得患者支持,针对治疗依从性不良者,应做好耐性劝说,取得患者理解及其家属支持。

1.4.2.6 呼吸机使用护理 1)选择合适插管途径:对于住院时间较长者建议行经鼻气管插管,以提高患者耐受性,并尽量选择管径较大者,以便于使用纤支镜治疗及吸痰,减少痰痂堵塞几率。2)加强口腔护理:使用呼吸机治疗者容易出现口咽定植菌的移位而加重感染,故应定期使用含氯已定液漱口,并加强口腔护理,建议每天3次常规口腔护理。3)定期吸痰:为了避免声门下分泌物的积聚而增加感染源,需定时负压吸引气管插管内分泌物,并适当湿润,以便更好地润滑分泌物,便于分泌物被吸出。

1.5 观察指标

1.5.1 心功能 主要采用飞利浦IE33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三尖瓣反流压力阶差(TRPG),并评估肺动脉压(PAP)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其中 PAP=TRPG+10 mmHg(1 mmHg=0.133 kPa),LVEF为左心室射血完毕时心室尚有一定量的余血,把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左室射血分数为左心室收缩期与舒张期的比值。

1.5.2 肺功能 采用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YLS9-PonyFX型便携式肺功能仪进行测定肺功能,观察指标主要有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其中FEV1%=最大深吸气后,在第一秒呼出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1.5.3 其他 2组住院时间、抢救成功例数及死亡率。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3.0进行,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肺功能 FEV1、FEV1/FVC、LVEF及 PAP水平干预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心、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2组干预前后心、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FEV1/% FEV1/FVC PAP/mmHg LVEF/%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0 38.95±1.45 63.65±3.58 40.55±2.39 63.58±3.61 45.33±2.17 34.38±1.88 45.63±1.78 65.62±3.29对照组 40 39.12±1.52 52.68±2.30 41.10±2.43 52.23±2.75 45.62±2.19 40.15±1.96 45.66±1.76 53.28±2.56

2.2 住院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为(9.1±0.4)天,对照组为(11.3±0.5)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抢救成功例数、死亡率 观察组抢救成功36例(90.0%),死亡4例(10.0%);对照组抢救成功21例(52.5%),死亡19例(47.5%)。抢救成功率、死亡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以肺部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要改变[10]。本病病程长、发展快[11],晚期多因呼吸衰竭而需要进行重症监护[12],同时本病因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而导致患者死亡[13]。故如何有效的延缓病情发展,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14]。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主要由专科护士组成,对慢阻肺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以减少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预后为标准[15]。

本研究观察组针对慢阻肺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治疗患者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发现干预后FEV1、FEV1/FVC及LVEF水平高于干预前,PAP水平低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FEV1、FEV1/FVC及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AP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证明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并给予危重症专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心肺功能,缩短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后,全体护理人员提高了对本病的认识,从疾病的病因、治疗过程上提高护理效率[16],减少了并发症发生,且加强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相互沟通,以便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支持度[17],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同时加强护理小组成员对使用呼吸机治疗的认识,规范各种操作[18],降低并发症尤其是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对患者饮食及心理进行调整,可促进患者康复,进而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针对慢阻肺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治疗患者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心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1]孙建兰,周洪兰.APACHEⅡ评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谵妄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5):38-40.

[2]张利,陈宁,田耿家.EVLW在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的临床价值[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4,35(1):51-53.

[3]马进萍.护理小组干预模式对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9):137-138.

[4]李翎,吴丹,代翠琳.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435-436.

[5]陈思凝,严秋萍.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危险因素筛查及早期护理干预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1):335-337.

[6]崔红美,沈国娣.集束化护理预防急诊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6):66-69.

[7]陈英,沈芳,李晓梅.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拔管前后48 h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15,35(2):159-160.

[8]杨昆,王雁.急诊危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6):1493-1495.

[9]凌云霞,何玲萍,郭建梅,等.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呼吸道管理的循证护理策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6):412-414.

[10]陈崑,李登颖.人工气道关联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干预策略[J].吉林医学,2016,37(4):983-986.

[11]卢丹.人文关怀护理在RICU机械性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240-241.

[12]方娅.舒适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2016,14(5):166-168.

[13]王玉琳,周泽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舒适护理[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7(4):469-470.

[14]杨柯庆.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护理中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2):218-220.

[15]李晓青,陈敏,何捷.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患者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363-365.

[16]肖丽萍.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AECOPD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2015,22(9):70-72.

[17]李师娟.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质量及预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7):1-3.

[18]司琴,郑则广.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伴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研究,2013,10(20):114-116.

猜你喜欢

专职危重症呼吸衰竭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呼吸衰竭》已出版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呼吸衰竭》已出版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