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护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2018-03-07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位居癌症的第6位。尽管现代的诊断技术及治疗方法在不断的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但是患者对乳腺癌的恐惧仍有增无减。乳腺癌根治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术后形体改变、术后疼痛、花费均可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认知行为干预是根据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进行认知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认知行为干预使患者了解病因、减少不良行为及不良情绪,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控制能力,强化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2]。本研究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择期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4例,纳入标准:首次诊断,均为已婚,病理检查确诊,临床分期Ⅰ~Ⅱ期,均了解病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合并其它严重疾病或恶性肿瘤者、预计生存期<1年者,乳腺癌转移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年龄42~58岁,平均年龄(48.3±5.2)岁,有配偶30例,无配偶12例;高中及以上学历22例,初中学历16例,小学4例;临床分期Ⅰ期22例,Ⅱ期20例。干预组年龄42~59岁,平均年龄(48.9±5.1)岁,有配偶31例,无配偶11例;高中及以上学历23例,初中学历15例,小学4例,临床分期Ⅰ期21例,Ⅱ期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乳腺癌相关知识、术后注意事项、相关检查、解答疑问等。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护理。由经过心理护理知识培训,及经过认知行为干预知识培训的主管护师,对患者一对一护理,术前1天至术后10天,连续干预11次,每次1 h。包括(1)心理疗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将担忧、恐惧、悲观等情绪发泄出来,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传递关心与重视,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调整好心态,从心理上理解并接受根治术的必要性,积极配合治疗。(2)认知疗法。根据患者学历不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乳腺癌的病因、根治术的安全性、临床疗效等,讲解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顾虑及恐惧。引导患者诉说对疾病的认识、指出患者的错误观念,分析产生错误观念的原因,并反馈给患者,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与影响康复的理念,引导患者对自身形象的重新认识,提高治疗及功能锻炼的依从性。(3)行为干预。发放乳腺癌根治术的相关内容及功能锻炼指导的宣传手册,播放相关的录像,介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具体的锻炼方法。采用放松联合意向法,逐渐放松肌肉,先从双手开始,吸气握紧双拳,吐气缓慢放松,同时展开意象的想象,比如美丽的大草原、壮阔的自然景观、漂亮的图画等,想象肿瘤细胞逐渐被消灭,感受到自身能量满满,身体在逐渐恢复。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干预后采用(1)一般自我效能量表[3](GSES),评估患者应对乳腺癌的能力,共10个项目每项0~4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越好。(2)生活质量量表[4](QOL-BREF),包括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4个维度,26个项目,每项0~5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GSES比较
干预前,两组GS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SES均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组GSES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GSES比较(±s)
2.2 两组QOL-BREF各项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QOL-BREF各项比较(±s)
表2 两组QOL-BREF各项比较(±s)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期的患者越来越多,较其它恶性肿瘤相比,乳腺癌患者承受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更大。有研究[5-6]表明,有效的心理干预是增强癌症患者免疫力和抵抗能力的最好方法,能够改变患者的预后和转归,提高生活质量。认知行为护理干预,主要围绕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分析患者的错误认知或歪曲想法,提高对自身疾病及相关医学的认识,改变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错误看法和态度,通过改变自身行为、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提高应对疾病的能力,促进病情康复[7-8]。自我效能是患者面对突发事件的心态,及付出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时间的长短,自我效能感越强,表明患者有更加坚定的毅力和强大的自信心应对疾病,因此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减少心理问题,对提高自我效能感有积极的意义[9-10]。
本研究通过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后,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QOL-BREF量表中: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分各项得分,该结果与陆凤媚等人[11]的报道结果一致,表明认知行为护理干预通过给予患者心理疗法、行为疗法、行为干预,给予分析、纠错、指导,减少了患者的不良认知和负性情绪,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找到对抗困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强化了认知行为,增加了应对疾病的自信心和坚定的毅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疾病带来的影响,主动调整好心理状况,放松心理负担,展开意象的想象,通过放松联合意向法减轻身体负担、心理负担,轻松面对生活。有研究[12-13]指出,不良的心理状态,会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轴,进而影响免疫功能,削弱了患者的抵抗能力,不良心理状态加重病情,影响预后及生活质量。另有研究[14-15]表明,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减少机体对事件的应激反应,降低神经兴奋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对疼痛的感知,减少应激带来的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患者积极应对的能力和信心,利于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陆群瑛,顾根英,陈丽华.认知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J].护理与康复,2012,11(5):477-478.
[2]张波,王兰.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159-161.
[3]贾晓琴,程玲灵,杨芳,等.乳腺癌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及心理弹性与其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6):2742-2745.
[4]董玉红,张金玲,郭秀婷,等.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 [J].山东医药,2013,53(27):52-53.
[5]王岩,刘丽华,付玉芳,等.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7):477-480.
[6]周卫芳,郭怡平,张方芳.认知行为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2):3498-3500.
[7]黄昆,刘玉,王蓓,等.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32-37.
[8]薛璟.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和认知态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1637-1639.
[9]裴艳,董晓晶,张男,等.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认知情绪调节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9):1346-1347.
[10]岳婧婧.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患者的心理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1):119-120.
[11]陆凤媚,陈锦坚,李春梅,等.宣泄和认知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1-123.
[12]张璠,孟鑫,叶萍.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9):1087-1090.
[13]李晓红,王玉琼.乳腺癌术后患者抑郁状况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4,10(3):212-213.
[14]耿贵芳.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03-104.
[15]李瑜,林细吟,杨少雄,等.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形象影响因素研究 [J].护理学报,2008,15(9):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