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结构式报告与多站迷你面试结合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0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结构式后处理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能够辨别病变与正常结构,提取病变的影像特征,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获得接近实体解剖的、更形象和直观的影像学信息[1],为准确诊断提供有力的影像学依据。目前,绝大部分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教育在病变影像后处理技术方面都比较薄弱,学生或者找不到病变,或者找到病变不知道如何应用理论知识来处理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现有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要求。

结构式报告是一种使用准确性报告用语及规范化格式的报告形式[2],对于医学生而言,结构式报告可以帮助学生在填写报告的过程中理清诊断思路,培养观察影像特征的逻辑性和全面性,从而能够准确的辨认病变与正常结构。发现病变还需要对病变区域的结构进行定位、提取、三维再现并量化分析,使CT数据应用价值最大化,从而提升诊断的准确性[3]。多站迷你面试(MMI)是基于讨论、沟通、合作三种形式[4],设置多个不同目的要求的测验站以评价考生在批判性思考、伦理决策、沟通技巧、协调合作与医疗照护系统的知识等方面的能力。交互式教学是通过“交流—互动”使教学活动适应自然、适应社会、适应思维,从而以较高的效率将知识、能力、人格转化给学生[5]的重要课堂教学方式。本研究尝试采用结构式报告与多站迷你面试(MMI)形式相结合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方法,来提升医学影像本科生在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

1 对象和方法

1.1 教学对象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已完成所有理论课程学习进入实践阶段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学生10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名学生。其中,偶数组作为对照组,奇数组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中,男生20人,女生30人,平均年龄为(22.3±0.3)岁;实验组中,男生21人,女生29人,平均年龄为(22.2±0.1)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内容和方法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统一课程内容和操作要点。课程内容为肺癌的影像学特征提取及分析,一共进行多平面重组、表面阴影显示、最大密度投影、血管成像、仿真内窥镜五项后处理技术的考核。对照组所有学生都参加CT图像后处理技术培训共2个学时,而后在教师指导下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来进行10个学时的CT图像后处理模拟练习。实验组所有学生先参加结构式报告培训2个学时,CT图像后处理技术培训2个学时,而后在教师指导下采用多站迷你面试(MMI)形式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方法来进行10个学时的CT图像后处理模拟练习。

1.3 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理论结合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总分100分,理论与操作考试分值各占50%。理论考试为闭卷考形式,内容主要涉及肺癌的基本征象、伴随征象、继发征象,CT图像后处理原理、适应证、影响因素、应用评价等。操作考试采用单人操作的形式,考察学生的CT图像后处理理论结合实践能力及操作熟练程度,操作时限为1小时,由一名高年资诊断医师评分并记录操作用时。

1.4 问卷调查

根据结构式报告及多站迷你面试的培养目标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新教学方法的反馈情况。内容主要为该方法是否有助于发现病变、是否提升诊断能力、是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自学兴趣,启发临床思维等内容。在实验组最后一次模拟练习课后发放问卷,学生当场填写后收回。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教学效果评估

实验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完成操作考试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比较(±s)

表1 两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比较(±s)

2.2 学生反馈情况

向实验组学生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反馈结果为:实验组中,92.0%的学生接受新教学方法,新方法有助于发现病变(92.0%),新方法有助于提升诊断能力(86.0%),新教学方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96.0%);新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自学兴趣(92.0%);新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0.0%);新教学方法能够启发临床思维(84.0%)。

3 讨论

影像检查的目的是发现病变及变异,明确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边缘、比邻等从而判断病变的性质,帮助临床制定准确的治疗计划[5]。是否能发现病变,是否能结合患者病情、病变部位、检查目的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并利用图像后理技术清楚的显示病变的影像特征,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影像信息是影像教学要达到的目标[6]。在传统的医学影像实践教学中,教师授课多采用理论教学结合上机练习的模式,理论课讲授的均为典型病例,在实践工作中病变往往包含多种特征,不一定每种特征都很典型,学生很难直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7]。而且以教师为主体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其主观能动性较差,不易产生创新思维。再者,由于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价格昂贵、数量有限,无法给予本科生充足的操作实践机会。以上因素造成了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的图像分析及后处理技术薄弱,综合应用能力较差,缺乏动手能力,操作效率不高。本实验选择结构式报告与MMI形式相结合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方法进行CT图像后处理技术教学。首先通过规范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培训帮助学生较快的掌握影像诊断的思路[8],树立临床信心,其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交互式教学既能丰富教学模式、调动学习兴趣,又能通过课堂上的多种师生互动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生主动性,最后设置任务站考核使课堂教学更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完成递进式能力培养的自主查阅文献资料、组内讨论、实践操作等不同任务内容,有效的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操作效率优于对照组,采用结构式报告与MMI形式相结合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医学影像学生图像分析及后处理技术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全面细致的影像分析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加深学生对于影像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9],强化图像后处理能力,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方法。

[1]蒲进,夏春潮,宋伟威,等.医院信息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放射科信息系统-体检信息系统在数字化摄影体检中的临床应用 [J].华西医学,2015,30(11):2160-2162.

[2]曹敏,张运来,王鹤,等.直肠癌CT结构式报告的临床应用研究 [J].放射学实践,2016,31(12):1146-1150.

[3]李广微.64排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应用研究 [J].中国 CT 和 MRI杂志,2015,13(7):84-86.

[4]涂文记,杨萍,潘慧,等.应用多站迷你面试(MMI)考试促进八年制临床医学“预科”与“基础”衔接实践探索[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35(10):1430-1432.

[5]曾明星,蔡国民,姚小云.翻转课堂课前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 [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3):57-62.

[6]牛智祥,周志刚.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J].中国 CT 和 MRI杂志,2017,15(10):43-45.

[7]张楠,段娟,武博,等.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创新性教学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10):5-9.

[8]王可,刘庆,郭小超,等.肝癌影像报告进展:基于LIRADS的结构式报告 [J].肝癌电子杂志,2016,3(1):26-31.

[9]曹敏,郭小超,张运来,等.医学影像结构式报告的现状和展望 [J].放射学实践,2016,31(12):1130-1132.

猜你喜欢

结构式后处理医学影像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向量题中关于结构式a=xb+yc的考点剖析与应用举例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在临床中的应用
从时态入手探讨结构式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