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机构知识库资源著作权管理及对策研究*

2018-03-07张雪蕾魏青山

图书馆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知识库著作权法出版社

李 娟,张雪蕾,魏青山,邵 晶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49)

1 引言

国外对机构知识库著作权的研究涉及知识共享协议在机构库中的应用[1]、著作权归属与相关权益研究、出版合同与作者权利,数字权利管理等方面。国内学者如肖冬梅[2]、王应宽[3]、周玲玲[4]、黄鹏[5]等从不同的角度对机构知识库著作权进行了研究。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为依据,剖析目前机构知识库资源建设中遇到的瓶颈,梳理不同资源类型著作权,通过分析我国部分高校机构知识库著作权管理实践,提出几点思考以保障机构、作者与公众的正当权利,促进科研成果有效传播。

2 高校机构知识库资源著作权分析

2.1 归属分析

高校具有法人性质的成果著作权(包括精神权利与财产权利),并归学校所有;高校职务性质的著作权资源涉及《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两种类型:一般职务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一般职务作品是指教师创作的教案、试题、教学课件等,特殊职务作品源包括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精神权利和全部财产权利归学校所有。按照《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二款之(二)的规定,对不属于该条款之(一)范围内的职务性质的资源,高校可通过合同约定享有除署名权之外的所有著作权[6]。

英国联合资讯系统委员会(JISC)曾调研英国20所高校学生作品的著作权,发现作为非雇佣关系的学生,作品种类繁多、创作背景复杂、权利归属模糊,且各学校政策差距较大,建议在制定著作权政策时考虑多种情形[7]。本文梳理了国内高校常见作品著作权归属,如表1所示。

表1 常见作品著作权归属

2.2 著作权困境

著作权困境主要有:(1)我国自清末由日本引进大陆法系“著作权”概念,但在立法时又添加了英美法系规则,著作权法“混搭”导致法理梳理相对困难,同时也决定了我国机构知识库建设面临与欧美国家不同的国情和法制环境[8]。目前,我国高校几乎未建立完善的著作权管理政策,这种局面对资源权利主体的判断和权利归属造成困难,产生遗留侵权纠纷隐患,阻碍机构知识库资源建设。(2)在实际出版过程中,出版社要求作者让渡部分或全部著作权,在建设机构知识库时,这部分资源需得到出版社授权。RoMEO在《著作权归属对作者自存储的影响》项目报告中指出[9],著作权一旦转让给出版者就会约束作者“自存缴”行为。很多出版社要求在发表文章前作者签署完全版权转让协议,认为“自存缴”行为侵犯后印本传播权。据笔者2017年2月9日在SHERPA的统计结果显示,在2 376家出版社中,支持预印本和后印本存储的出版社占41%,支持后印本存储的出版社占33%,支持预印本存储占6%,仍有20%的出版社不支持存储。总体来看,80%的出版商正式允许某种形式的自存缴,但不支持存储预印本与后印本的出版社仍不在少数。(3)JISC “权利与回报”调查项目结果显示,教师普遍担心著作权问题,特别是存档的灰色成果遭遇剽窃会优先自己发表[10]。(4)SURF模型[11]和OAK法律框架模型[12]都是以作者为中心的利益相关者模型,基于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进行相应著作权管理。机构知识库利益相关者关系较为复杂,理清各角色之间的关系、实现著作权管理存在困难。(5)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仅有少部分机构知识库向公众提供免登录全文开放获取,大部分机构知识库受现行著作权政策影响,不向公众提供全文开放,仅提供元数据供用户使用。(6)与国外“合理使用”条款立法相比,国内关于合理使用的立法存在明显不足。《著作权法》第22条原则性地规定了合理使用的12种情形,但对量化使用多少认为是合理、怎样使用是合理均未给出明确指引,以致在判别是否为“合理使用”时存在疑难。

3 机构知识库资源开放著作权分析

机构知识库收集和传播本机构学术成果大多数属于“文字作品”,这些“作品”不论是否公开发表,只要符合《著作权法》中独创性和可复制性,且不属于法律禁止作品,均受《著作权法》保护。近年来,非本文资源存缴与传播也呈上升趋势,其著作权管理也应得到重视。

3.1 文本资源

3.1.1 已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

(1)期刊论文。期刊论文后印本经同行评议,与已出版发行的期刊论文著作权一致,可分三种归属情况:①作者拥有全部著作权;②出版社拥有全部著作权;③作者、出版社共同拥有著作权。若作者需要或已与出版社签订排他性网络出版、传播权转让协议,则作者无权将论文作品“自存缴”。不论个人或法人作者,其发表作品时需在投稿前注意了解各出版社对自存缴使用范围的限制,如能否采取“作者补遗”保障作品开放获取。若为合作作品,且提交人未获得其他合作作者同意而“自存缴”时,著作权让渡无效;作者未结算第三方权利也视为无效。

(2)会议论文。会议论文能够通过工程索引Ei和汤森路透的会议录索引(CPCI-S和CPCI-SSH)检索到,很多会议录标识ISBN号和ISSN成为公开出版物。在学术传统上,一般允许会议论文转投期刊正式发表,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会议论文没有ISBN或ISSN号,也未被索引,仅作为内部资料交流,这部分作品仍属于灰色文献。因此,会议论文被认为是横跨公开出版和非公开出版作品之间的作品。会议论文著作权归属可认为如下:①作者拥有全部著作权,包括合作作者;②职务作品或法人作品归机构所有;③归第三方所有,如委托作品。

(3)图书专著。已出版图书专著涉及著作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出版社资助出版,支付版税,约定作品专有使用权授权出版社;②出版社资助出版,支付版税,但未做约定;③作者出资出版,作者保留版权[13]。第一种情况需要作者获得出版社授权方可“自存缴”;后两种情况的图书网络传播权属于作者,作者有权决定是否将作品在机构知识库存储。

3.1.2 未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

未发表的正式出版物如学位论文、学术资料等涉及作品发表权。根据《著作权法》第十条“发表权”规定,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作品是否发表属于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利,权利属于著作权人,图书馆作为保存单位,并没有发表作品的相关权利,在建设时要注意避免侵犯相关著作权人的发表权。

(1)未发表期刊、著作或手稿。未发表的期刊论文、著作、手稿、作品等,作者拥有全部著作权。高校在使用此类资源时需与作者签订授权协议。授权作品在哪些范围内使用,机构知识库要做好作品完整性的保护措施,避免作者遭遇作品剽窃等侵权行为。在预印本存缴后,作者仍可在学术期刊投稿,不会造成侵权,但应注意期刊是否要求投稿必须是未经网络等媒体出版传播的作品。

(2)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创作完成的未发表作品。学位论文是学生原创,是以学位论文的形式表达其思想,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需视情形而定,通常被认为:①委托作品,作者仅有署名权;②导师与学生共享著作权;③学生独享著作权[14]。多数高校将其著作权归属学生,但如果学位论文是与职务活动紧密联系的作品,作者所在单位拥有2年优先使用权。学位论文知识产权问题有时还会涉及专利和商业保密。就专利申请而言,需要滞后一段时间发表作品;商业保密需要视具体情况约定。

(3)工作报告、研究报告、会议资料等。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是利用单位资源创造的成果,属于特殊职务作品,著作权归机构所有,作者享有署名权,此类作品一般很少出版发行,属于灰色文献,只需要获取作者授权即可存档。此处的会议资料是指本机构举办会议的演示文稿、音视频资料、照片、手册和海报等,在会议举行过程中,主办方为演讲者拍照,对演讲过程录像以便保存或传播学术内容,因此涉及口述作品、肖像作品与肖像权、表演权等。因此,机构要争取获得相应授权,并注明授权的知识许可协议。如中科院机构知识库中专门开设“文献情报中心组织的学术会议”专题,存档已获作者授权的演示文稿。

3.2 非文本资源

截至目前, 多数机构知识库的目标、功能和服务仍集中在文本和准文本(如演示文稿)的知识内容上。但要在新的数字科研中维系相关性和贡献力, 必须支持非文本信息(Non-Textual Materials, NTM)[15]。非文本信息包括观察数据、实验数据、计算数据以及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2.1 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包括:(1)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的创作者和控制者均为教师,需对配套设施进一步区分,若教师利用的设备和资源是校方普遍提供的,作品归属教师所有;若教师借助学校的物质条件且以学校名义发布、由学校负责的作品,属于特殊职务作品,教师具有署名权和表演权,著作权归机构所有。(2)课件。课件是教师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创作的作品,属于一般职务作品。尽管许多高校提供课件模板和要求,但具体教学内容和选材是由教师决定。若机构对教学资料提供特别补助或支持,可酌情扩大使用范围,但通常认为课件著作权归属教师,学校享有2年的优先使用权。

3.2.2 科学数据[16]

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对数据驱动科研发挥关键性作用。合法地获取、再利用、衍生、再传播以及长期保存科学数据集需明确其归属及复制传播等权利。与作品归属判断相似,科学数据是否受著作权保护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是否是作品;②是否原创,满足条件后即受著作权法保护。据一项澳大利亚调查显示,43%认为应当归学者本人,45%认为归属机构。目前,科学数据著作权归属即要综合考虑创建者、资助者以及影响权利归属的协议因素,结论并不明确。

3.3 OAI收割元数据著作权探析

OAI模式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在知识产权的框架下运行”,知识产权既受国内法保护,也要考虑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与以往封闭式架构不同,机构知识库采用OAI-PMH架构,有利于数据分散收集和集中调用。机构知识库遵循OAI协议,该协议虽不能直接支持对所描述元数据的全文获取,但可通过元数据字段找到全文URL来获取全文[17]。元数据是机构知识库的代码层,是否受著作权保护还未达成共识,但是制定元数据再利用政策却是机构知识库建设面临的迫切问题。

4 我国机构知识库著作权管理与应对策略研究

4.1 我国机构知识库著作权管理现状

机构知识库内容提交者一般情况下应是被提交作品的著作权人,并对提交作品通过机构知识库传播引发的侵权行为承担直接责任。署名权、出版权、复制权、发行权、网络信息传播权等是法律授予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利,根据《科学与人文知识开放存取的柏林宣言》,作品一旦开放存取,权利不可收回,著作权人完全有权根据自身意愿决定是否将其作品存储到机构知识库并公开传播。虽然国内外很多机构都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或要求作者提交作品,但这种鼓励和要求并非强制性。

截至2017年2月,我国共有6家高校机构知识库在OpenDOAR网站注册[18],笔者分别对6家机构知识库政策进行了梳理,如表2所示。

表2 国内6所高校机构知识库权益管理政策

续表

机构知识库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元数据政策元数据开放非商业性使用//以非营利为目的免费使用元数据开放政策文本/《北京大学机构知识库开放存取政策(试行)》/《开放获取及著作权说明》《西安交通大学机构知识门户开放获取政策》《CALIS机构知识库开发获取政策(试行)》开放程度除学位论文外全部开放部分开放部分开放部分开放部分开放部分开放

从表2可看出,注册的高校机构知识库数目与实践建设数目差距较大。我国高校机构知识库正逐步承担科研管理系统、教师成果管理系统等扩展应用,原本作为数字仓储的功能在淡化。在机构数据库建设初期,规划的政策多围绕存缴、展示与传播来制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涉及不同系统数据交换、数据统计、数据收割等新的数字权利管理并没有在相关政策指引。

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XMU IR)[19]的主页展示了保存机构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支持OA的立场。XMU IR沿用了软件自带的MIT知识库许可协议模版,要求权利人授予非排他性许可。公示的著作权声明包括:(1)本学术典藏库中所有内容均由厦门大学师生整理提交而成,未经允许,不得大量下载或镜像使用。(2)本学术典藏库所提供或链接的全文数据,版权属于作者或资源所有者。用户在使用本库资源时请遵循OA和本库约定的相关法律和规定。(3)本学术典藏库列出的所有资源,如作者或资源所有者认为不适合在本平台揭示,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将这些资源移除。(4)本站拒绝爬虫方式非法获取本站内容,一旦被系统检测到,即刻被永久拒绝访问本站。上诉第一项条款是对机构知识库“合理使用”的限定,并强调了使用量是少量下载。第二项条款表明了著作权归属。第三项条款为“通知—删除”的风险规避策略。第四项条款表明对存缴资源的保护,避免数据被用于商业或其他不正当用途。美中不足在于,XUM IR并没有采用数字权利管理技术,进一步对著作权提供保护。第四条款项除了声明外,还应当在“内容层”和“代码层”增加对于“收割”或者“再利用”政策的声明及技术手段,避免非商业使用和禁止挖掘。

北京大学机构知识库[20](PKU IR)著作权管理比较规范。在“使用指南”栏目下设有《用户使用手册》《北京大学机构知识库开放获取政策(试行)》及机构知识库提交流程、推荐文件格式、撤销流程,以及委托他人提交作品的委托书和给机构知识库授权的《北京大学机构知识库授权协议书》,委托书和授权协议书文本均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机构的模板或文献。PKU IR开放获取政策涉及知识库的定义以及内容、提交、使用、保存、撤回和隐私等六个方面的政策[21],并作为CALIS机构知识库联盟的政策模板供国内高校使用,如广西民族大学就直接套用此模板,并在该机构知识库首页借鉴厦门大学提供的“版权申明”。

西安交通大学机构知识库[22]是以收集、展示西安交通大学历年学术成果为基础,建设包括知识内容分析、关系分析和能力评价的平台,以开展综合服务为目标。其政策框架如图1所示。图书馆作为具体执行机构,分别制定了存缴政策(包括“谁存档”“存什么”“怎么存”“存档格式”“成果移除”)、传播政策(元数据使用、全文使用)、服务政策(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管理政策来保障机构知识库的运行。但在整个政策规划中并没有明确什么样的使用是“合理使用”及在“代码层”没有实现数字权利管理。

图1 西安交通大学机构库政策框架构建[23]

4.2 应对策略

4.2.1 最大范围应用“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

合理使用[24]是指他人依据法律的有关规定而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无须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需要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但应当尊重作者的精神权利。合理使用是现代国家版权法中普遍采用的一项法律制度。法定许可[25]是指各国版权法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制度,又称“法定许可证”制度。是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以某些方式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向著作权人支付使用费用,并尊重著作权人的其他各项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制度。法定许可促进了作品在更大范围的传播与再创作,体现出著作权利益相平衡。

合理使用本身是一条满足公众需求的有效途径,但是合理使用范围的界定是难点,易产生纠纷,此问题在我国更为严重。《著作权法》尚未明确“合理使用”概念,未承认为了教育和学习必须平衡多权益关系。就高校机构知识库来说,《著作权法》中“教学使用,图书馆陈列或保存版本”便于在收集资源过程中使用“合理使用”,但对未公开发表作品的使用,需考虑到作者经济利益、隐私及后续创作等事宜,“合理使用”并不适用。未公开发表的作品作为机构知识库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机构知识库取得著作权人授权,并通过严格的保护措施保护作者权益。在“法定许可”方面也可借鉴国家许可证制度,采取政府出资,适当经济补偿与强制存缴相结合的政策,推动学术资源进一步传播。

4.2.2 构建高校机构知识库联盟云平台,获得“集体授权”

高校共建机构知识库联盟云平台,可将本地知识库作为云平台知识库的一部分换取其他机构资源的使用权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侵权问题。在云平台构建过程中,需签订协议,共同规范云平台资源的使用范围,保证不会出现资源滥用及恶意下载等现象。2016年成立的中国高校机构知识库联盟出台统一的规章制度管理我国机构知识库的建设与发展,与出版商谈判获取“集体授权”,允许本单位成员在期刊出版时滞期后,将发表在该刊中的论文在机构知识库中开放获取。

[1]SPROUSE G D. Expanded Open Access and Creative Commons [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11(15):106-107.

[2]肖冬梅.大学学术仓储建设及其版权问题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 27(1):1-5.

[3]王应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对开放存取的影响及版权策略[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8(6):67-71.

[4]周玲玲.机构知识库建设中存缴和发布已发表作品的法理透析——梳理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机构知识库主要著作权疑虑[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3):76-79.

[5]黄鹏,张闪闪.高校机构库建设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应对策略研究[J].图书馆,2014(2):109-114.

[6]冯晓青.著作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5-30.

[7]谷秀洁.开放型机构知识库著作权管理研究[M].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22.

[8]吕淑萍.图书馆数字资源版权管理实践与案例[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12-15.

[9]GADD E. et al. RoMEO Studies 1: The impact of copyright ownership on academic author self-archiving [EB/OL].[2017-03-10].http://www.lboro.ac.uk/departments/ls/disresearch/romeo/RoMEO%20Studies%201.pdf.

[10]BATES M. Rights and rewards project academic survey: final report [EB/OL].[2017-03-10].https://DSpace.lboro.ac.uk/DSpace-jspui/bitstream/2134/1815/1/SurveyReport.pdf.

[11]CREWS K, WESTRIENEN G. Copyright, publishing, and scholarship: the "Zwolle Group" initiativ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EB/OL].[2017-03-10].http://www.dlib.org/dlib/january07/crews/01crews.html.

[12]FITZGERALD B. Creating a legal framework for copyright management of open access within the Australia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ctor [EB/OL].[2017-03-10].http://www.oaklaw.qut.edu.au/files/LawReport/OAK_Law_Report_v1.pdf.

[13]张强,金涛,曲哲,等.机构知识库相关著作权法律问题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9):36-38.

[14]刘志芳,齐峰.知识许可协议在高校机构知识库著作权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9):99-101.

[15]张晓林.机构知识库的发展趋势与挑战[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30(2):1-7.

[16]顾立平.科学数据开放获取的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1-10.

[17]OAI[EB/OL].[2017-03-1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vuIQh9SGGsmHHBpJAd9zh0m6JebPcQbVDrP2Ac63JoVzLUc9ZuanV0VN6j8j6UmZQMLV5fr2pilqwhsyYIlT_.

[18]OpenDOAR[EB/OL].[2017-03-11]. http://www.opendoar.org/.

[19]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EB/OL].[2017-03-11].http://dspace.xmu.edu.cn/.

[20]北京大学机构知识库[EB/OL].[2017-03-11]. http://ir.pku.edu.cn/.

[21]吴越,聂华,崔海媛.机构知识库相关政策研究——基于北京大学机构知识库的思考与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2(2):24-27.

[22]西安交通大学机构知识库[EB/OL].[2017-03-11].http://ir.xjtu.edu.cn/.

[23]张雪蕾,魏青山.高校机构知识库政策框架研究——基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构知识库的实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4):76-79.

[24]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5-60.

[25]张曼.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125-130.

猜你喜欢

知识库著作权法出版社
新《著作权法》视域下视听作品的界定
汉语近义词辨析知识库构建研究
众议新《著作权法》 版权保护覆盖面扩容,期待相应细则出台
我等待……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与《日本著作权法》之法条差异
基于TRIZ与知识库的创新模型构建及在注塑机设计中的应用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卫星状态智能诊断知识库设计方法
石油工业出版社
位置与方向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