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纵隔海绵状血管瘤1例

2018-03-07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影像科陕西咸阳712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海绵状源性脊柱

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影像科(陕西 咸阳 712000)

杨千朋 吴密侠 梁浩然 张华文

1 一般病例

女,64岁。以“腰背部疼痛2月余”入院。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查体示胸10水平压痛阳性。MRI平扫示胸10水平右侧脊柱旁沟团块状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境界清晰,信号均匀,大小约3.7cm×2.3cm×2.5cm,邻近椎间孔略扩大;MRI增强示病灶中度均匀强化。CT平扫示病灶呈略低密度,CT值约27HU,密度均匀,境界光整。影像诊断:胸10水平右侧脊柱旁沟占位,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行胸腔镜下椎旁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第10胸椎脊柱旁沟内,质韧,与周围组织界限尚清。病理诊断:后纵隔海绵状血管瘤。

图1 CT平扫:胸10水平右侧脊柱旁沟椭圆形略低密度肿块,境界清晰,密度均匀。图3 MRI平扫:病灶呈略低信号;图2、4 MRI增强:病灶中度均匀强化,信号均匀。图5 镜下(HE,×100):肿瘤由大小不等的薄壁血管构成。

2 讨 论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纵隔血管源性肿瘤,占纵隔肿瘤的不足0.5%,好发生于前纵隔及后纵隔,中纵隔少见[1-2]。肿瘤来源于被隔离的胚胎性血管母细胞组织或正常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由大小不一的海绵状血管窦构成,血管窦内可伴发静脉石[3]。本病好发于青壮年,性别差别不明显。多无明显临床症状,较大肿瘤可引起邻近组织器官的压迫症状。影像学表现多为类圆形、分叶状肿块,密度/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境界清晰,其内可见结节状、针尖状静脉石[5]。静脉石的出现可作为本病的一个诊断标准[4]。增强扫描与肿瘤的组织成分、血窦内血栓及血流有关,表现为不同的强化方式[3]。本病例未发现静脉石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再者由于对本病的认知不足,易与神经源性肿瘤相混淆。总之,影像学表现境界清晰、密度/信号均匀或不均匀的肿块,应考虑到有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能,尤其是静脉石的出现。

[1] 何其舟,唐烨真,涂永波,等.后纵隔海绵状血管瘤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2):149-150.

[2] 宋伟,杨永兴,严洪珍,等.纵隔海绵状血管瘤(附四例报告)[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6):430-431.

[3] 胡雅君,卢春燕,唐静,等.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病理基础[J].华西医学,2015,30(11):2081-2084.

[4] 杨景魁,郑广钧,柴树德.纵隔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治分析[J].肿瘤防治杂志,2003,10(9):975-976.

[5] 窦乐,孔博玉,曹殿波,等.前纵隔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附2例报告)[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12):2067.

猜你喜欢

海绵状源性脊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腹部定时定向多频振动按摩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