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策略分析
2018-03-06于倩云
于倩云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三观尚未形成,同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较低。所以对学生进行小学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时,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民族民间音乐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还应当通过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通过三个方面阐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民族民间音乐;策略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国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同时也是提高我国教育竞争力的要求。音乐是学生快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小学民族民间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核心素养背景之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创新。教师要以音乐教学实践为基础,让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内容能够充分地融入课堂中,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与生活相联系,充实教材
音乐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则需要精彩纷呈的音乐进行润色。所以,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不仅能够感受到民族民间生活中的乐趣,还可以有效充实教材内容。所以,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教师要根据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目标,充分挖掘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民族民间音乐,不仅能够让音乐与生活进行密切联系,还可以充实教材,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例如:在教学《国旗国旗真美丽》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将课堂知识引申到对国旗的意义学习上,如国旗是如何来的?谁设计的国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我国天安门升旗仪式,让学生感受到国旗的重要性及意义,培養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此之外,在学习中国民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所日常生活中所喜爱的民族民间歌曲,播放一首具有渲染力的音乐,让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音乐开始阶段就可以很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民族民间音乐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生活中的信息,通过对这些的了解,学生的民族精神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些民族民间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都可以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营造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体验
若说精细地完成小学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是基础,那么有趣的教学氛围则可以对课堂中的艺术气息进行升华。这种学习气氛不仅是教学的要求,同时还是核心素养的要求。学生长时间在这种状态之下得到熏陶,会逐渐对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喜爱之情。例如:在欣赏《梁祝》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彩蝶纷飞的画面,进而衬托出怜悯的氛围,之后教师再讲解《梁祝》的故事,加上竖琴的伴奏,引出音乐的旋律,其中小提琴则可以烘托出其中的爱情主题。教师在讲解到“抗婚”的时候,悄然将灯关掉,将窗帘拉上,让学生能够在黑暗的环境下通过音乐去体会当时的情境,体会祝英台所追求的自由爱情。学生全神贯注,随着小提琴声音的起伏心情一直变化着。最后音乐中长笛的美妙声音又将学生引入了另一种状态。当学生欣赏完整首《梁祝》时,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长舒一口气。教师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情感体验,能够通过音乐认识到世界的真情。
三、通过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民族民间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学习的欲望与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热爱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愿意深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例如:教材中就含有许多少数民族的音乐,教师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背景以及特点,进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如:蒙古族的音乐就带有着高亢、悠扬以及粗狂的特点;藏歌则带有着朴实、自然以及优美的特点;朝鲜族的歌曲则具有旋律婉转流程等特点。这些民族音乐的特点都可以很好地体现民族的文化,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欣赏学习这些歌曲逐渐增加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能力,这些都是核心素养所要求的。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小学音乐教师要重视在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强化教学方法与手段,让课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小学民族民间音乐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维平,盛滋波.认识价值 分析现状 建立体系:关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民族化的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11).
[2]张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分析:以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6(4).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