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路径探析
2018-03-06汪振双刘建明
汪振双 刘建明
摘 要:我国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较为迅速,本文针对财经类高校MEM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对财经类高校MEM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参照国内相关高校的课程设置,对财经类高校MEM的培养提出明确财经类高校MEM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定位、加强财经类高校MEM教育的国际化培养、强化产学研合作、设置MEM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 工程管理专业学位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b)-0183-02
随着我国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工程领域的技术和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工程管理硕士的培养正在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参与到工程管理硕士学位点的建设中。财经类高校MEM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初步掌握工程技术,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能独立担负工程项目决策、投融资管理、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建设工程管理高级专门人才[1,2]。在MEM培养过程中,财经类高校MEM的培养需要不断借鉴工科院校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工程管理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财经类高校MEM的培养进行持续改进,争取实现工程管理硕士培养质的提升,从而获得世界工程管理行业的认可[3]。基于此,本文从MEM教育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分析的角度出发,对财经类高校MEM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 我国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分析
我国自2010年来,部分高校开始获得工程管理专业学位授权以来,高校根据自身的特色以及学科背景纷纷开始思考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各高校对于课程设置有区别和不同,如表1所示。
2 财经类高校MEM 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MEM培养周期时间短
MEM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录取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从工作经验和外语能力等方面,均有差异和不同。此外,部分是工作单位的业务骨干,大部分已经成家,是家庭的经济支柱[4,5]。因此,大部分高校MEM 培养模式为非全日制培养模式。整个培养过程约2年左右,高校和学生的投入资源有限,这种模式难以培养出优秀的MEM。
2.2 教学内容存在不足
MEM课程教学内容应该实践与理论并重,强调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工程实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进行理论灌输,与学术性硕士无差别,容易导致学生困惑和迷茫[4,5]。财经类高校MEM由于其学科特色和专业限制,工程类课程的教学与工科高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更应从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加强。
2.3 教师能力难以满足MEM培养需求
工程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强调知识理论的传授,MEM应安排教学与实务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工程师共同合作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课堂讨论、仿真模拟、现场实践的方式进行,从而教学针对性有限[5]。财经类高校MEM中工程类课程教学师资更难满足要求,大多数老师不从事工程类课程的研究,缺乏相关工程实践经验。
3 结论与对策
我国现行的MEM培养模式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财经类高校MEM的培养,难以满足工程领域现实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基于MEM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财经类高校MEM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参考[6]。
3.1 明确财经类高校MEM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定位
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MEM高级人才要同时具备实施工程技术项目,用经济的方法进行专业化管理的能力, 并能将工程、经济、法律和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上, 应根据各个高校的学科优势进行培养,体现出财经类高校MEM培养特色。
3.2 强化产学研合作
MEM在培养过程中更应注意实际环节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对于财经类高校而言,强化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能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出适合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管理人才。
3.3 设置MEM 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财经类高校MEM培养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工程管理理论,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决策能力。因此,在财经类高校MEM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设置的过程中,应注意体现上述要求。
参考文献
[1] 汪振双,赵宁,张建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业创新教育研究——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5(23):57- 58.
[2] 汪振双,赵宁,张建新.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7(3):55-58.
[3] 汪振雙,赵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问卷调查及教学改革[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5):168- 170.
[4] 刘红勇,陈苹苹,郑俊巍.我国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8):5-10.
[5] 王雪青,杨秋波,高若云.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7(13):140- 143.
[6] 张彦春,何继善.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8):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