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8-03-06李文隆
李文隆
摘 要: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作为体育学的一个分支,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健康复学的发展历史和前沿知识;二是保健康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成果;三是常见疾病专业按摩康复治疗方法。在时代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有必要对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教学做出全新的思考。
关键词:体育保健康复 按摩课程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b)-0251-02
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部分体育院校开设了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但在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社会体育专业已经成为15个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这表示现下很多学习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专业课程的学生,面临着择业困难的问题,针对于这一教学现状,因此能够进一步地对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教学做出探索和思考至为重要。
1 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传承传统康复养生思想
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是体育学的一个分支,在这门课程之中,在体育锻炼的基础上,融入了传统医学及养生观念,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体育康复观念,同时也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养生学的认识了解,从无形之中实现了对中医养生文化的传承[1]。如在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中,摒弃了当下社会有病就医的保健思想,真正从“治未病”的角度出发,探讨人类养生的重要作用,如在《三国志》中就有记载“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华佗就是通过这五禽之戏,引导当时人们养生健身,而吴普按照华佗的“五禽戏”练习,确实活到了90多岁,这些无疑都是我国传统康复养生思想的体现,而通过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学习,可以将这些兵临消失养生古法,进一步的发扬传承。
1.2 针对于社会岗位需求促进就业
在時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在保健养生方面的也更加重视,而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就是,具有基础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运动人体科学实践技能,可胜任健身指导和医疗养生方面的功能。而这显然与社会需求是十分契合的,因此在体院院校的之中开设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技能,另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对这一岗位的需要,为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因此从这一角度分析,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的开设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 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教学的思考
2.1 强化实践教学计划管理
我国体育院校教育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而在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有数据调查显示,现下的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实践教学大约仅占总学时的13%,同时还大多没有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这无疑对最终的教学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因此笔者认为,今后能够进一步的强化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十分重要,如可以对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课时进行调整,同时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在讲解相关保健康复和养生按摩知识时,为学生布置实训项目,结合学生未来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带领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全面地掌握保健康复和推拿按摩的全部流程,具备中级按摩师的知识和能力。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报考相关的岗位证和资格证,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 打造稳定双师教育队伍
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素质能力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对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教学做出思考时,笔者认为体育院校能够构建一支稳定的高组织双师型结构教学队伍十分重要。具体而言,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的任课教师,不仅要对足部按摩、运动按摩、针灸疗法、刮痧按摩、常见伤科病和内科病的康复保健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还应该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最好有相关方面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更加科学的指导,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进步提升。为此首先体育院校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招聘,不断地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同时还应该强化对现有教师的培训,相信通过体育院校双师型教育队伍的打造,一定可以促使我国的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早日走出当下的教育困境。
2.3 积极开发建设课程资源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依据,以往在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教学中,一直存在教材资源凌乱无章、教材资源无法与时俱进的问题,这无疑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积极开发建设课程资源,实现从“教材”到“课程资源”转变 ,这对学生的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学习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3]。如教师可以从精讲、讲新、讲用的原则出发,从而更加系统的开发建设课程资源,如在关于“全身按摩”方面的教学内容讲解中,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头部按摩、胸腹按摩、上肢部按摩、下肢部按摩、腰部按摩、颈部按摩、足部按摩等几个板块内容,从而让学生系统的学习摆动类、摩擦类、振颤类、叩击类、挤压类等按摩手法。在或者在关于“常见运动损失保健康复治疗”方面的知识内容学习中,教师则可以从颈、肩、肘、腕、髋、膝、腰几个方面的损伤系统的划分课程资源,从而确保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知识。
2.4 注重校企合作教育发展
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的教学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的学习,必须要突出职业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因此与其他课程学习相比,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无疑对教学条件有更高的要求,只有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践场地与器材,才能确保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知识,对此笔者认为,校企合作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体育院校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打造校外实训基地,从而让学生在更为真实的演练环境下,得到保健康复和按摩技术技能方面的内化提升[3]。此外还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关系,秉持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走产学研的道路,安排学生深入到企业,如社区保健养生机构深入学习,从而在教学、实训、校外定岗的无缝连接下,帮助学生谋求更好地择业发展之路,从而为体育院校社会类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做出保障,这也是今后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教学中需要做出的一种思考。
3 结语
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是针对社会需求日益增多保健康复技术型人才所开设的一门学科,学科知识将中医按摩和体育锻炼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既实现了对传统康复养生思想的传承,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群对疾病预防和体质提高方面的需要,而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保健养生人才培养需求,有必要对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教学做出更深一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王玮.社会体育专业“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58,60.
[2] 王立涛.推拿按摩与针灸在体育保健康复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0(2):117.
[3] 崔明,肖冰.高职高专体育保健专业《推拿按摩》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1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