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探析
2018-03-06刘琳琳
刘琳琳
摘 要: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数字平台等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新媒体作为教育的手段和载体,给思政教育奠定了具有时代感的新阵地,结合传统教育拓展新媒体应用,提高教育质量。本文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c)-0229-02
1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交往环境的特点
1.1 虚拟的交往空间
在新媒体时代虚拟性是其主要特点,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图像、动画等,观众在新媒体中能够感受到与现实世界相似的虚拟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在虚拟空间中主宰自己的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在虚拟空间中的交流同样具有虚拟性,与现实交流不同,不会受到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每个人都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
1.2 开放的信息传播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打破了传统模式的壁垒,信息传播速度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信息还能够具有更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这就体现出了信息传播的开放性。随着网络搜索引擎的不断完善,学生获取信息变得更加容易并且内容更加豐富,这种优势与传统媒体相比非常显著。
1.3 平等的交往地位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地位存在悬殊较大,导致差异的原因包括学历、形象、身份等,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有些学生个性比较鲜明,有些则较为怯懦。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交流,就让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呈现出平等的状态,打破了身份的界限,每个人都能够发布自己比较擅长的信息,同时还能够接收到别人发布的信息。在新媒体平台中每个人都能够受到足够的尊重,相互之间处于平等交流的地位。
1.4 信息多元化
传统模式下大学生由于受到高校条件限制获取信息方式较为单一,除了课堂教学只能借助报纸、杂志获取更多信息。在新媒体时代,学生拥有了较为丰富的自由空间,具有更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信息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学生能够利用网络技术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还能够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等,这就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以及思考方式。新媒体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服务,还能够让点对点信息传输成为现实,学生能够利用新媒体得到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这就使得大学生在媒体选择上更倾向于手机、网络等新媒体技术。
2 新媒体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2.1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建设
网络课堂的发展能够对现实课堂进行补充,与现实课堂相比,网络课堂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需求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此外,网络资源更加丰富多样,同时还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大学生的学习能够变得更加便捷,这就使得网络课堂逐渐被更多学生所接受。利用网络平台学生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接受到不同层次专家、学者的观点,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扩充,并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加深,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此外,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能够借助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让教育工作得到很好的延伸,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2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如今新媒体已经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了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包括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具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信息覆盖面广泛,使用便捷,这就使得新媒体的承载工具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当代大学生在获取信息资源时大多选择电脑或智能手机,同时还能够进行实时的思想交流。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对其加以利用,将其与网络工具相关联,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广泛性。
2.3 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界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例如信息承载量大、资源内容丰富、信息传播迅速等,这就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搜索工作变得简单,同时还能够让教师获得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利用真实的生活案例能够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兴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网络平台能够了解到更多新鲜资讯,对国家的各项政有及时的了解,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如果高校能够对新媒体平台进行有效利用,让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开展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然能够让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3 新媒体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3.1 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理论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所在。在如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是每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新媒体时代的言论自由程度增加,这就使得有些反马克思主义的信息在网络上大肆传播,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负面影响。从高校的角度出发,要重视对新媒体的利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相融合,在线发布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并对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进行正确分析,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拓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引导学生做理论自信,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对“红色文化”“红色思想”进行宣传,并举办在线红色知识问答等活动,让大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接受到更多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深化。
3.2 营造健康的校园新媒体文化
利用新媒体技术不仅能够让大学生接触到更多理论知识,还能够向学生传播健康的文化价值理念。新媒体是信息的承载工具,能够将图片、文字等内容展现给学生,但是新媒体并不能将文化价值的内涵赋予学生,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通过校园生活传播给学生,重视校园新媒体文化平台的构建,让主流思想通过平台逐渐渗透给学生。从学校的角度来说,需要重视校园新媒体文化的打造,重视良好校风的形成,将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本着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则教育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给予学生更多关爱,让学生感受到融洽的校园氛围。此外,学校可以对新媒体平台加以利用,将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优秀典型等发布在各个平台上,发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强化自身思想道德建设,进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3.3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
如今我们已经处于新媒体环境中,要想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与时俱进,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强化自身对新媒体的掌握程度,这样才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让大学生能够主宰新媒体。当前大学生大多利用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主动学习使用这类新媒体平台,拉近与学生的关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帮助,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层面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让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好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64-66.
[2] 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107-109.
[3] 周长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