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3-06钱群雷王俊松

科技资讯 2018年34期
关键词:数字校园智慧校园高职院校

钱群雷 王俊松

摘 要:高职院校大都已经实施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有多个业务系统已经开始正常运行,但是业务系统的应用不尽如人意,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問题。真正让数字校园升格为智慧校园,必须在瞄准智慧校园的内涵,在设计、技术和管理运行上实现新越级,建立一个架构完善、兼容高效、智慧智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数字校园 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a)-00-02

1 高校信息化建设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化网络。到2020年基本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1]。”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宏观角度,其涉及到教育机构的管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诸领域;从微观来说,则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技术队伍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教师技能培训等。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多维度和多层面的学校智慧校园。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探索和实践过程,是管理与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在此过程中,既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考虑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而保证建设的智慧校园符合学校自身的发展要求。

本科院校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的时间较早,2010年始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重点高等院校对智慧校园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初步构建了智慧校园的整体架构。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与目前智慧校园建设的需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2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与现有的主流技术存在差距,机房基础环境和硬件设备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在监控系统、云平台、安全设备等方面十分欠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不高。校园网的无线AP的数量偏少,不能满足学院所有师生同时在线的需求。

2.2 校园应用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大都已经实施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有多个业务系统已经开始正常运行,但是业务系统的应用不尽如人意,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

2.2.1 技术层面

原有的系统平台无法敏捷应对业务流程的调整。在系统上线后,由于业务部门需求的改变,需要对原有系统进行功能优化和调整,而由于原有的系统开发技术的限制,在实现一个新的功能点时,往往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因此开发周期长、难度大,导致响应不及时,极大影响用户的体验,而当此类问题变多时,业务部门将疲于应对而不得不转向原始工作模式。

2.2.2 管理层面

部分业务部门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不够重视。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若业务部门前期的参与度不够,需求调研不充分,系统仓促上马,将会导致具体业务功能和实际需求有较大差别,上线后由于功能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导致系统无法应用或者应用不畅。

2.2.3 现有应用系统数据共享度低

在应用系统建设初期,各个业务部门往往从各自业务需求出发,设计的功能点相对独立,而实际工作中,不同的子系统需要数据共享,现有的系统多采用打补丁的形式应对此类开发需求。现有系统缺少对数据的有效整理和挖掘利用,提供给学院各级管理层的决策分析模型和系统尚未建成。

2.2.4 系统可用性不强

目前的应用系统大都从管理者角度开发,系统设计方便管理操作,对一线教师和学生来说,系统的可用性不强。学生为了查询一个信息需要多次操作,现有系统的层次菜单设计使得应用难度较大。此外,由于系统是面向管理开发,教师和学生需要到多个业务系统中去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系统应用效率低下。移动互联技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期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实现的方式是基于PC端的访问,不是专门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自适应的方式。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需求日渐高涨的情况下,迫切需要为师生提供适用于移动端的及时性、互动性信息。

2.3 优质的数字资源匮乏

虽然学校已经有在线教学平台,但是教学平台的应用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满足学生应用的优质数字资源较少。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在线数字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优质数字资源的匮乏将会限制教育信息化的深度推进。

3 智慧校园建设未来方向

3.1 信息基础环境建设

信息基础环境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前提和支撑,基础环境包括网络环境、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应用系统平台建设等。

3.1.1 网络建设

网络是校园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是建立在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环境之上的。未来要求校园网络访问速度主干网络达到1000M,终端达到1000M。为校外访问校园网提供VPN服务,让校园信息服务可以随时随地满足用户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校园网的出口带宽,以承载更多的网络服务。在针对校园网进行扁平化改造的基础上,将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进行统一管理,通过优化网络部署结构,提升无线网络覆盖区域和服务质量,为校园移动应用系统的运行提供保障。

3.1.2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

采用公有云和私有云相结合的策略进行数据中心的升级改造。不盲目对数据中心的规模进行扩充,而是将部分应用和数据向公有云迁移。充分应用成熟的公有云设施提供的系统监控服务和运维保障服务。数据中心建设中借助软件定义的IT架构,打破现有软硬件紧耦合的模式,将硬件设备的功能、可管理性以及更多可操控成分借助软件方式得以实现和定义,降低数据中心的整体复杂度,节约成本,提升效益,实现IT基础架构融合统一,并具备向云数据中心转型的能力。数据中心采用主流的虚拟化技术和产品,对服务器、存储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3.1.3 面向服务的公共应用平台建设

公共应用平台是指为校园各类业务系統的开发和运行提供统一的软件基础平台,以达到统一标准、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目的。公共应用平台是各类业务系统的基础。面向服务的公共应用平台采用“流程碎片化”模式,根据师生需求重构服务应用,为实现真正的“一站式”在线服务大厅提供可能。

3.1.4 物联网建设

未来智慧校园的打造依赖于涉及校园各类信息感知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物联网建设范围具体包括针对学校各类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地下管网、电力设备、水资源设备、车辆资源、各类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包括校园安防监控系统、消防安全系统和基于GIS的位置服务等。

3.1.5 统一身份认证与内外网门户的建设

统一身份认证。为了方便用户的服务获取,提高用户体验,针对现有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采用QQ、微信、短信等多样化的认证方式,满足单点登录的要求。按照用户身份自动分配服务权限,方便数据访问与控制。分别建设校园的内外网门户,外网门户对外宣传和信息发布,基于PC端和移动端的内网门户实现师生的一站式服务,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构建的原则,将各类信息和入口呈现给师生,并实现消息的主动推送,打造基于移动端的信息发布和流程审核平台。

3.2 应用系统建设

3.2.1 面向师生应用的“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

“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包括学生端和教师端两个门户。系统设计按照“精细服务、精确管理”的理念,遵循“尊重师生、方便师生、服务师生”的原则构建。“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学生端是学生事务管理服务的虚拟依托,是办理日常具体事务的平台。区别与传统的业务管理系统,服务大厅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将各类服务聚集起来,直接面向全校学生提供服务。“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与服务大厅实体互为补充。“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教师端面向教师提供教学、科研、人事等相关服务。

3.2.2 智能化教学应用服务

智慧校园建设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在线教育与课堂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等深度融合。以“智慧教学”为核心,探索“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创新,推进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移动学习等网络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打造智慧学习环境,适应学生“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方式、任意步调”学习的诉求,以支持学习者轻松、投入、有效地学习。通过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来全面感知学习情境、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测评学习结果,有效支持人们的终身学习、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线教学系统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数据、表现、行为和选择等信息,构建学习者的行为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学习者特征,帮助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

3.2.3 教育大数据决策系统

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综合技术的成熟为基础,全面采集校园各类信息化系统数据、社交网络数据、互联网相关数据等,形成校园大数据,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找到各种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数据展示为学校各类管理人员提供数据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3 资源建设

教育资源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坚持借鉴、引进、自建相结合原则,通过区域共享、校际共享等方式,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需求,遵循相关教育资源建设标准,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将本校特色专业、重点学科等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重视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应用,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科学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融合,形成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2] 陈磊.基于“云计算”的体育教学“云空间”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102(23):91.

猜你喜欢

数字校园智慧校园高职院校
论数字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运行策略
校园App的设计与营销
基于Direct3D的三维虚拟校园交互式漫游系统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