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探讨

2018-03-06邹志强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数感数字小学生

邹志强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形成了这种理解力,可以引导其灵活地做出数学判断,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萌芽阶段,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其产生基本的数字体验,则是奠定数学基础的关键。

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教学实际,对数感培养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对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所助益。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数感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忽视学生数感培养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其问题具体表现为:1.教师缺乏数感培养的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数感这一名词也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教学研究的重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对于数感依然一知半解,如有的教师虽然认为数感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很重要,却不知如何才能够正确培养;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数感是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不需要刻意培养,在这些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小学生的数感培养自然难以理想;2.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许多教师对于教材的利用更多的是确定教材目标和提供课后练习,因此,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基本的算理内容,以及数字之间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的意识,进而影响了对数字的感知能力;3.缺乏教学与情境的融合,学生在课堂中,更多的是感受到练习题,而非隐藏在背后的数字关系,这样学生在情境融合中很难体会到数学的魅力;4.片面强调做题能力的培养,题海战术是一些教师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法宝,而在大量的练习中,学生有所改善的只能是做题能力,而不是对数学的感知能力。

二、小學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1.联系生活,激起数感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来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够与数学建立联系。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尚不健全,其对于抽象数字的理解,更多的源于对生活的感受,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坚持、践行生活化教学理念,将生活情境、生活现象当成一个数学素材库,让学生从中体会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情境,对家庭成员等能够用数字表示的情况进行体会。

2.动手实践,体会数感

实践操作是强化小学生数学感受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通常与动手操作联系在一起。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手脑并用的能力,还能够在自我探索与自我反思中,进一步理解数字、数量关系的内涵。例如在《分米和毫米》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长度单位的意义,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测量课本、课桌、学生身高长度,并让学生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表示。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学生一方面可以将单位长度与具体的内容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数感。

3.利用估算,培养数感

估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数感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根据估算能够对数字所代表的抽象含义进行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而对于估算能力的培养却有所欠缺。在数感培养中,教师可以通过估算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字的机会,如在学习了乘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本班的人数,推算一下这一个年级的学生人数,或者全校的学生人数。从而提高对数字,尤其是大数的理解能力。

4.积极交流,领悟数感

课堂交流是实现师生有效互动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打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沉闷、僵化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交流与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观点碰撞中,突破数感领悟的难点。例如在统计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对每一个数据所表达的含义进行理解,并通过对统计结果的解释,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问题探究,强化数感

思考源于疑问,在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实现思维培养的必要步骤。在数感培养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启发作用,让学生在层次性的问题导向中,循序渐进地强化数学体验,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探究时间单位的进率,让学生体验单位时间的长度,进而强化数感。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的数感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认真研究教材,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适时引导,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从而把培养学生数感的任务当成一个长期的教学工作来做。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感数字小学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