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教学资源,开拓美育途径

2018-03-06房亚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诗文杜甫古诗

房亚娟

古典诗词是中国辉煌传统文化的结晶,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古典诗词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初始阶段,在其中穿插进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而且还可以通过古典诗词所蕴含的“美”,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语文,喜欢上古典诗词。

新课改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古诗,这些古诗都是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是美的化身。所以,小学语文教材中对故事的学习就是教授学生怎样去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可以达到通过想象再造美的目的。

一、在朗读中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故事的典型特点是韵律感很强,这是因为大多数古诗都是诗人在写作过程中依据“平仄、对称、押韵”等规则创作出来的,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所以古诗课堂将通过朗读体会诗文的韵律美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其实与流行歌曲一样,古诗也具有动听、委婉的歌词及流畅、和谐的旋律,需要被读者恰当地朗读,才能真切感知其中的语言美与韵律美。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古诗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古诗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参与古诗朗读活动,从而体会出蕴含在诗句中的韵律美。比如,在学习《静夜思》一首古诗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文的形式,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确保学生对诗文意思有一定了解之后,通过反复诵读的方法感知诗文语言,发现诗文中有三个字十分押韵:光、霜与乡,体会到诗文句内核句间有非常强的平仄交错。只要学生发现古诗中的押韵点与平仄交错点,朗读起来就会更加上口,并且易于理解与背诵,并且可明显感觉到诗文的语言美。

二、在想象中感知诗文的形象美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感知古诗描绘的形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一形象的特点,从而使得他们在深切感知诗文中的形象美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想象力。比如《回乡偶书》这一首诗,借助简练的语言,把一个远离家乡多年的游子形象传神地描绘出来,用词洗练、精准的程度十分高深。在具体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一边引导学生从诗文中找出描写游子形象的句子,一边激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其更清晰地印刻在脑海里,甚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绘画的形式将古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更直观地画出来,以突出其“鬓毛衰”的样子,与文中的“少小离家”相对应,从而更彰显作者离家时间之久。借助想象学习诗文的形式,与教师直白的讲解与灌输知识相比,显得更生动有趣,极易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语言与内容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古诗形象美的全面感知。

三、对比选择字词,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我国古诗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想要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就要对诗人的炼字有所了解。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字用得极妙,春风拂过,给江南带来可喜的改变:植物焕发生机,千里江岸,被绿色所簇拥。原本无法触摸的春风在诗人笔下活灵活现起来,用视觉就能捕捉,无疑让诗意更显开拓。据说,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原本用的是“到”字,因不满意,又改了十几字,最终才定为“绿”,实属“文字频改,工夫自出”。在教《泊船瓜洲》的时候,教师自然要强调“绿”字的不同凡响,可以让学生将“绿”与“过”“人”“满”等字进行比较,体会诗人用词的精确。

四、调动视觉感官,再现古诗的色彩美

古诗中对色彩的选择、搭配、对比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在古诗教学中,不可忽视其色彩之美。如《望洞庭》这首诗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写洞庭山水在皓月银辉的映衬下,显得越发清奇,山与水浑然一体,远远望去,好似一颗玲珑的青螺被放在了做工精细的银盘之中。“翠”“银”“青”几种色彩勾勒出一幅安宁清丽的洞庭山水图。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中的色彩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甚至可以让学生手绘彩图,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从而再现诗中的色彩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五、引导学生品读,体昧古诗中的情感美。

古诗是诗人情感的表达,古人的诗中大多夹杂着个人的情感,而这情感的存在不仅没有影响古诗的欣赏价值,还升华了古诗的内涵。例如,在对杜甫的《绝句》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先叙述作者所处的时代,介绍此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此诗的基本情感有一个把握。教师在进行背景介绍时,要着重介绍杜甫报国为民的崇高理想和“安史之乱”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让学生明白杜甫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深切同情和报国无门的焦虑心情,这样就为在“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感情的喷薄给出了解释。“安史之乱”平定,战争消弭,作者回到成都草堂之后写下此篇,全诗一句一景,各臻其妙,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感情轻快明亮,写出了作者对战争结束的喜悦之情。但是,随着作者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和江船的出现,他的乡情被触动了。表面上写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仕途不达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全诗言景,却通篇是情,将一个一心为国为民却只能在家耕读的寂寥读书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教师通过向学生们分析此诗情感,让学生了解杜甫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明白杜甫崇高的情怀,最终号召学生向杜甫学习,关心百姓疾苦,热爱国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是古文人騷客留给世人的瑰宝,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古诗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美育教学,对陶冶小学生情操、提升其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创新古诗课堂教学模式,挖掘更多古诗美育教学资源,开拓古诗课堂美育途径。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文杜甫古诗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杜甫改诗
品读古诗
杜甫与五柳鱼
杜甫的维稳观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曹操诗文中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