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展科学实验课的有效教学
2018-03-06吴友红
吴友红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采取一定的行为和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教学之后,使全体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让学生的水平超过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科学课教学必须以实验课为主,针对科学实验课本身的特点,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
科学实验课,就课型本身而言,体现了主体参与的思想,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质疑、动手实验、动脑思维、收集证据、合作交流、分析结论、迁移应用,使学生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科学知识,提高技能,从而在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科学知识三个领域都得到发展,体现了以实验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科学知识的方式。
一、师生课前先尝试
備好一节成功地使学生真正动起来的实验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功夫下在课前,每节实验课要做到:对大纲教材要熟;选择教法要活;所需材料要充分;实验方法要多样、实用、准确;实验步骤要有效、紧密、深入。尽量做到实验设计五彩、新奇、有趣,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热情,促使学生想探究的心理因素有效生成。
为了让学生课上动起来,就拿准备实验材料一项来说,师生就须付出许多劳动。有些科学实验课所需的材料,多数从仪器室领不到,就需要师生围绕实验活动的目标,让学生动手尝试操作,了解实验要领,形成初步认识,即使学生做得不完全正确,也是一种收获。如五年级上册《研究磁铁》一课,为使实验顺利进行,师生在利用现成的磁铁、指南针、铁钉、磁性小黑板等材料的同时,又一起自制自备了水浮式指南针、铁屑、针线、泡沫、盘子、磁卡等供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的材料。师生又在课前大胆设想,多次动手尝试实验,以保证课上实验的成功率达100%,为课上实验打下基础。
二、鼓励学生登台表演
实验前先让学生充分猜想、各抒己见,难度大的实验,老师可示范表演,然后友情提示实验要点和操作规则,学生开始分组实验。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一课时,根据实际情况,让一名实验做得好的学生登台表演,演示的学生边操作,边讲解实验步骤,说明自己的思路,提出注意事项、操作关键,教师适时点拨,台下学生可以举手质疑,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学生在表演和讨论中,深刻理解“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的科学原理。台上、台下学生互动,台上学生因为当上“小老师”而愉悦,产生成就感;台下学生因为自由观看、自主发言当上小主人而兴奋,产生满足感,并且跃跃欲试,很想下次也能登台表演,展示自我。这样做充分创设了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情境,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三、全体学生都参加
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得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以往的实验课,教师为了图省事,往往只是自己演示一下,或挑选少数学生动手实验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教学,主体作用何以发挥?这样的实验,面向全体何以实现?
近年来,我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凡可以人人动手的实验,一定提前布置安排,课上指导学生人人动手;需分组实验的,绝不以老师演示来代替;就是演示实验,也要想方设法调动所有学生观察、讨论等,不使学生置身于实验活动之外,让每个学生都有满足感,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又以《研究磁铁》为例,本课实验宜分组进行,为使更多的学生动起来,我在备课时,把“‘自己游水的小鸭子”和“‘会飞的纸蝴蝶”两个小实验,让全体学生同时做,看谁做得最好。结合研究磁铁性质的其他实验,学生不难探究出磁铁的性质:磁铁能吸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磁性可以传递,磁极的磁力最大,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亲身感知面,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有效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每个环节都参与
一堂科学实验课,一般都有实验准备、大胆而合理的猜测、实验操作和记录、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和知识应用等环节。其中,揭示事物规律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必须参与动手的,而其他环节也应尽力让学生参与活动,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逐一亲自完成。这样,更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一课的教学,教师虽已安排准备了水槽、杯子、注射器等演示和分组实验的材料,但为了让学生参与“准备材料”这一环节的活动,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前准备塑料袋、扇子、气球和自制小降落伞等材料,并要求大家在准备材料的同时试找空气。这就为课上完成教学任务做好了铺垫。在分别引导认识了空气的各项性质后,把归纳“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这一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归结。学生很自然地得出结论:空气是一种没有一定形状的物体,向四面八方流动,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使有效教学在知识和能力中浸润。
总之,对于科学实验课,我们教师要充分激活各种教学资源,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基础上,提倡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接触大自然,让学生处处“动”起来,围绕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课前的“动”为课内的“动”做尝试和基础,课后的“动”为课内的“动”做巩固和拓展,一切以课内的“动”为主体和中心,这样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动动相连,形成一种“动”的合力。通过强调学生观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科学实验的全过程,从而体验科学实验取得成功的乐趣,自然而然地激活了学生“动”的兴趣,养成了学生“动”的习惯,使学生成为好“动”的小科学家,让“动”在有效中慢慢释放“花”的芬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