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2018-03-06张勇
张勇
关注数学与现实的关联性,实践将检验知识的应用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数学教学,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应用于生活、改变生活的奇妙乐趣。
一、生活中源于数学的乐趣
1.设计现实场景提升数学与现实的关联性
数学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并且实践于生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对数学的新的认知,使其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有其独有的固化模式,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例如,教学中涉及图形的认识,就会将不同图形物化,三角形对应红领巾,圆对应篮球的截面,等。通过对不同物体的截面认知,使得学生发现图形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2.削弱概念性的算法,增强与生活实际的联动性
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常规的思路是让学生按照算理进行分析,这恰恰忽视了联系生活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进入了死循环,对于原本清晰的思路复杂化、理论化,固化了原有的思维模式,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会丧失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时间久了就会厌倦。假定一道题,动物园中有金丝猴12只,猿猴7只,金丝猴比猿猴多几只?学生回答:12-7=5(只)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算理中的要求,常规地套用固向思维,使得学生丧失了对于题目的个人理解力,从而得到的是单一的文字描述,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出题人的用意及知识点。原始的理解为,白兔多一些,黑兔少一些,从12只里去掉7只,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5只。这样的思路更加迎合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这样的表述是基于对学生认知程度的掌控,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思考方式,教学要时刻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
二、生活检测法——验证数学的合理性
生活中处处包含着学问,数学更是人类对于客观数理的总结与归纳,结论要应用于实践,回归于生活,这是检验数学合理性的有效途径,更是使数学充满活力的重要手段。举例,在多与少的应用中,有这样一道题:叔叔今年33岁,比侄子大10岁,侄子今年几岁?有位学生说:33+10=43岁。老师问:你是如何思考的?学生回答:因为大10岁就加上10岁,所以就是43岁。教师认同学生用生活验证数理的做法,鼓励学生用生活去解释数学,这才能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的合理性。
三、数学思维模式如何解决现实问题
1.进行应用环境模拟,以实践应对问题
现场进行教学模拟任务,着重关联实践与现实问题的紧密联系,创立实践课,目的是检验数学理论是否真的能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举例,在接触到“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概念后,教会学生用面积单位测量文具盒、书包、椅子的面积,让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及时地运用到实际中去,使他们发现数学的实际作用,触发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決心,使他们感知到生活中有许多实际问题是有待解决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沟通是营造学习氛围的纽带
听说读写中说是很重要的事情,把从课本上学到的东西迁移到实践交流活动中。举例,在教学“认识图形”后,开展“看谁拼图形最巧妙”活动;在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后,开展“学生优秀统计员评比”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得学生感知到数学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行业,同时认识到,只有学好数学才能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3.开放思维,放飞理想,独立创造
运用不同的练习方法,着重掌握对于开放性试题的把控,激发学生充分遐想,让学生搜集、探索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寻找新颖的解题思路,进而养成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一张桌子,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学生跃跃欲试,想出无数种答案(1个、2个、3个、4个、5个、6个……)。开放性试题的设计带给了学生不一样的挑战,使得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无穷变化,与此同时训练了学生不同的考虑视角,即使不能让所有学生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但是意义在于独立思考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数学知识需要不断改良发展,才能使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印象,增强实践性。在数学教学中,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与数学理论相结合的创新,能有效激励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思维开拓,使学生将数理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层面,逐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新的教学目标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数理知识,作为教师就要积极鼓励学生,将他们的思维方式引入到生活中,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联系生活进行数学教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