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
2018-03-06王圆
王圆
一、研究背景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2013版)强调了以问题解决为基础的STEM项目式学习的重要性,其目标是整合各领域知识和技能,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在中国也掀起一股科技教育STEM热,但是,STEM教育该如何融入本土教育,如何与新课标结合,走进科学课堂,服务于日常教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了很多科学教师及科技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
在我区教研员冯凌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逐步发现,STEM课堂通常按以下方式推进:教师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学生在复杂的学习情境中不断提升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桥》这一教学案例就是围绕真实生活的情境提出的一个工程问题,即为封闭维修的南京长江大桥建一座备用桥。引入这个工程问题的背后,是一系列提供背景经验的活动,这可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这一工程问题所需的特定科学知识。
二、问题解决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美国数学咨询委员会就把问题解决列为十项基本技能之首。英国Cockcroff报告指出,问题解决就是把已有经验用于新的问题情境的能力。日本1994年开始实施的教学大纲就提出问题教学中心。
1.在我国,将问题解决作为创新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我区部分一线科学教师已经在学科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模式,例如,江苏省特级教师单道华指导的研究课《斜坡的启示》,将传统教材中“做斜坡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创新为“为食堂师傅解决抬饭箱上楼梯难的问题”;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吴京钧老师将“探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创新为“借助降落伞从二楼投递一颗鸡蛋到地面”;中国科协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课例《运输薯片》则帮助学生解决薯片运输过程中容易碎裂的问题:设计薯片保护装置,并关注成本。
学生在学习中面对的是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而不是人为编制的问题,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2情境问题来源
2.1教材
在设计问题时应当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挖掘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进行实验,讨论问题。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南师附小的校本课程《降落伞》,长江路小学《做弹球》都是根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演变而来。
2.2科技活动
例如:我校是南京市“观花”项目学校,在养殖风信子这一科技活动中我发现一个风信子球茎总是发霉。而六年级上册《馒头发霉了》一课需要学生了解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于是,我便把这个发霉的风信子带到了课堂,让学生帮我解决这一问题。在全班交流时孩子们提供了各种解决方案,有学生说,一定要把水擦干,再放到太阳底下暴晒,有同学说,光这样还不行,得把外面已经霉变的外皮剥掉,有学生说,买点菌多灵来灭菌。我趁机提问:你们觉得风信子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霉?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霉通常容易出现在球茎半湿不干的位置,判断霉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水和空气,我进一步问:“下次再种时怎样防止它发霉?”
2.3生活
例如:《拧螺丝钉的学问》一课中,我先把科学教室的自来水打开,再把自来水旋钮取下来,暴露出中间的轴心,问孩子们:“自来水龙头出了点问题,现在水关不上了,你怎么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开动脑筋,有的学生说,借助扳手,有的学生说用个起子,有的学生说套个中空的套子。我让他们把自己想到的工具画下来,并比较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交流讨论有所发现后,我再引出轮轴这种机械及其作用。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学习动机被快速激发,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后通过纸笔绘制的方式将抽象的经验具象化,他们对轮轴的理解更加清晰,课堂的学习效果也比较理想。
2.4科学实验
教师在教材中已有的实验之外,再设计一些效果明显、有利于学生提出新问题的实验,必然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摆》《电磁铁》一课,教师先让学生做一个摆,做一个电磁铁,并测试摆一分钟摆动多少次,电磁铁吸多少根大头针,学生记录数据对比研究后发现,摆有快有慢,电磁铁吸起来的大头针个数也不一样,自然生出想要解决的问题。
2.5游戏
例如:《怎样移动重物》一课中,我在黑板上贴上跷跷板、小孩和大人贴图,问同学们:“小孩要想玩跷跷板撬起大人,你能替我想想办法吗?”学生交流讨论后,发现把小孩的位置放得靠后一点才有撬起大人的可能,我进而导入用平衡尺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学生兴趣盎然。
2.6实验器材
《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中需要用到人体验电球,但实验室的验电球好多都坏了,我本想着处理掉,后来转念一想,《导体和绝缘体》是《简单电路》下一课的内容,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简单电路知识。于是,我就在《简单电路》和《导体和绝缘体》中加入了十五分钟的教学设计,分析并解决坏了的验电球用不起来的问题,学生打开验电球后发现有的验电球电池盒里的纽扣电池已经发霉了,有人发现有的验电球里的纽扣电池掉了下来,有人发现电路中的一根导线已经出现了严重破损,我借机谈话:验电球要能亮起来,前提是什么?学生回忆并思考,进一步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回路对点亮小灯泡的重要性。虽然是短短的十五分钟,但孩子们既对《简单电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也更加清楚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导体和絕缘体》一课中,学生通过手拉手点亮自己修好的人体验电球,特别兴奋,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通过“温故”而“知新”。
总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可以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其他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可以为STEM理念的本土化开展提供一定的途径,帮助其进一步融入传统科学课堂,指导日常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