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2018-03-06隋姗姗钱凤欢
隋姗姗+钱凤欢
摘 要课堂教学评估作为一种评价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手段被经常性地应用于高校,但集中体现在“评教”,缺乏教与学的一体化设计,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缺乏运用评估结果有效改进教学的实践。通过探讨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从而指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策略,进而提出有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理想架构,最终得出“评学”先行的教与学一体化的形成性评估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估。这样的教学评估能够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能够体现评估的有效性和发展性,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评教 评学 课堂教学 质量评估
教学质量评估长期以来一直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甚而形成了评估文化,而评估与教学的相得益彰,也使得教学评估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因此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作为一种有效手段被应用于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中。但是它“有效”到什么程度?综观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开展与反馈,综合相关文献研究发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从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评估手段等方面,集中体现在“评教”——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且结果应用于教师考核、晋升等职业科层制发展而非教学活动的反思与改进;少有“评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即使有评学其结果也往往应用于学生考核、升学等学业科层制发展而非学习反思与改进。这其实是目前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过分突出其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功能,偏重选拨与问责,而忽视了其对教学活动的检验、反馈、改善等的促进功能。然而,课堂上通过评估来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断进行价值的认知与反思以求改进的过程,才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须重点关注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应该关注如何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提升,让教学评估不仅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一、有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涵义
显然,要实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有效性,仅仅“评教”是不够的,还要“评学”。那是不是“评教”就是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评学”就是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呢,显然也不是。因为教与学这两个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反应教师的教学质量。尽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双导向的,既导向教师教学改进又导向学生学习改进,但确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整体,这源于其二者目标一致,即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都是课程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讲,有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应融“评教”和“评学”于一体。但评估是为教学服务,教学是为了学而教,而不是为了教而教、教而学,学生的学习成效是首要须保证的,因此评估中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评学”入手,一切为了保障学生学习,进而从学生学习成效倒推教师教学效果,实现“评教”,评估结果用于教和学的改进。由此,有效课堂教学评估应是以“评学”先行的教与学一体化评估。
二、形成性评估是有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必然选择
教学评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很多种不同的评估模式,如形成性评估、诊断性评估、总结性评估等等。比较有代表性特征的是总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两种评估方法,从产生时间上来看,前者在先,后者继之,形成性评估也曾被看作是总结性评估的补充和发展。两种评估方法都被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但在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以总结性评估为主。直到20世纪末,Black & William(1998)发表了关于形成性评估的综述,才使形成性评估在教育教学评估领域得到认可。教育教学评估也开始从“对学习的评估”转向“为学习的评估”,功能从过去的“总结学习”转变为“促进学习”。进入21世纪,形成性评估以其具有的巨大的促学潜力在教育教学领域迅速发展,相关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时至今日,形成性评估已被公认为一种以促进学生理解和进步为目的的有效评价方式,能够辨别学生学习需要,提高教学水平。这与我们想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不谋而合。
教学质量的形成性评估是基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不断观察、不断发现、不断反思、不断反馈而做出的发展性的学习评估,目的是帮助学生不断取得进步、获得成就感、增强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同时,也是基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显现对教师教学的全过程的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实施、不断观察而做出的发展性的教学评估,目的是帮助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提升自我、获得满足感、达成教学目标。形成性评估用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突出性优势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强调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促成许多有益于教学活动的要素,便于达到教学预期甚至超出预期;第二方面,这种评估是从被评估人的需求出发,当被评估人知道参与这种体验能够提升自我时,评估工作就会变得乐于接受并且有意义;第三方面,形成性评估具有其他评估方法所不具备的渐进性优势,教学一部分,评估一部分,相对及时的认知与反思、反馈与反应,使得每一部分都不会“学生跑掉”或“教师跑偏”,而是向着共同的目标无限接近。教与学的一体化形成性评估是一个以“评学”先行从而带动教与学螺旋向上的开放性评估。
三、有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策略
明其道自是重要,精其术更是关键。教学是“双边活动”,教与学要达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谈何容易。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须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平衡好教与学之间的“博弈”关系。为此,教师要掌握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估的策略。为便于阐明观点,此部分论述角度偏重教师评学。
1.評估准备策略——强调目标的设定
评估就要有评估标准,教学评估的标准就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学习目标。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这对教学开展和质量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前提。Edwin A.Locke的目标设定理论提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的设定会直接影响到工作(学习)表现。一个明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配合合适的反馈,可以令个人的工作(学习)表现获得更大的提升。为此,教师应将课程的总体学习目标和阶段目标明确地介绍给学生,并提出学生在课程修习后应该达成的总体学习期望和阶段性学习期望,并按设计的形成性评估内容及要求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和评估计划,做好学习准备。设定目标有助于目标达成的情况与目标的对比,找到差距,弥补不足,实现评估促进学习的作用。如果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没有达成学习目标,那么在学生反思学习成效的同时教师也要反思教学上是否出现了问题而须要改进,包括目标的改进。endprint
也有学者提出,评估不仅要关注预期的教育效应,还要关注非预期的效应,尤其要对非预期的效应作出价值判断。如斯克里芬就提出目标游离理论,指出评估依据不是方案制定者的预定目标,而是活动参与者的实际成效。但笔者认为这与在形成性教学评估中进行目标设定并不矛盾,因为目标的设定有助于评估,评估的结果也可以反作用于目标设定,这也是一个改进的过程。
2.评估实施策略——强调创意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组织实施是评估的核心环节,这其中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通常要面对几个挑战:其一,如何设计评估,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评估环境;其二,如何设计评估,促进学习与评估的统一;其三,如何设计评估,形成教师和学生的评估默契,使评估日常化。这些都须要评估创意。事实上,课堂教学评估的表现形式多样,也有很多不同的分类,如课上评估、课下评估,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口头评估、书面评估,主题作业、测验考试,等等。这里为阐述有创意的教学评估,以教师主导的课堂提问、主题作业和课堂活动为例展开,也便于回应上述三个挑战。
(1)评估的“安全”环境
通常背对背的评估让人安全,而面对面的评估会令人有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因为评估通常伴随着测量,有测量就会有结果,背对背的评估结果一般是私密的,而面对面的评估结果是公开的,比如提问这种发生概率最高的评估的测量结果是即时公开的。创建“安全”环境是让学生觉得回答错了也不会受到讥笑,并且是一个表达自己和学习知识的好机会。这就考验着教师如何营造分享交流的课堂氛围和善用提问的技巧。闻名世界的哈佛公开课正义论主讲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给全世界教师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提问前他总是引入一些吸引人思考的案例,然后让大家以“同意”或“不同意”案例的作法为前提开始提问,大家举手表达意见,他会从不同的意见中选取举手的或没有举手的同学阐述各自的观点,学生发言前他会问学生的名字,学生发言中有时会与教授有简单的交流,也会有与其他学生的辩论,最后桑德尔教授综合给出观点和意见。可以看出,以案例引出提问是给学生充足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因为有效的提问评估要避免问题普通简单,不应仅仅检验学生听没听课,而是要提问一些须要思考的问题来检验学生听没听懂;让所有人都先表态同意与否,是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一定数量的赞同者从而互相给予信心与支持,这样大家就不会害羞、不怕被讥笑;提问每个人都先问其姓名,是给学生以尊重并表示我们都在认真地听你发表见解,学生会因此受到鼓励而有自信去表达自我;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伴有与老师或同学的交流,会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以上种种都是在为学生创建一个舒适的被评估环境,使得教学评估的组织实施的效果是积极的。
当然有些时候,提问的答案是比较发散的,是鼓励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去展望,去表达不同观点的。那么,提问就要善用导向语言,诸如:你们有什么建议?我们为什么肯定?对于……来说,什么和它相同,什么和它不同,为什么?这样说总是对/错吗?为什么?……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取消提问举手回答的方式,这会使得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去想,甚至和其他人讨论。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说对错,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与教学目标有关的讨论。有“安全感”的评估,会让课堂更有生气。
(2)促进学习与评估的统一
评估是为了测量学习成效,那么如果了解如何评估,就更清楚学什么和怎么学。有一种有益的作法就是学生自我评估和学生互相评估,即自评和互评,这两种评估的特点是学生既是被评估者,又是评估者,这种作法的优势是学生了解评估标准,知道怎样才能得到好的评估结果。那么他就知道如何呈现好的学习结果,或者说如何为了好的学习结果而学习。这种作法适用于教师布置主题作业以评估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给出评价标准,学生照此执行。但也有另一种可参考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好处在于制定评价标准,势必要先清楚学习目标,制定评价标准,就会明确如何评价。互评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作用,达成的学习效果比较好。互评时学生既严格要求自己,又严格要求别人,刨根问底。所谓严格要求自己,每个人为呈现最好的学习成果,会认真学习盡力表现完美。所谓严格要求别人,对其他同学严格评判,这期间也是学习与反思。刨根问底,当自己遇到问题时,不会碍于面子而不敢发问,会和同学发生必要的讨论,直至弄清楚。当然,学生自评与互评的评估方式是为了促进有效的学习,但也要引入教师评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自评与互评一个“权威”评价,另一方面,教师评学亦是教学互动,在教中评、评中教,是教与学相互促进的良好循环。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状态,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和教学改进。
(3)日常性的评估默契
评估既要润物无声又要无处不在,这要求课堂上要形成有利于创意评估活动的常规。这些常规实际上是适切的教学策略,融入评估的元素,促进学生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当然常规就要以师生的评估共识和自觉为前提,默契就是师生拥有共同的评估工具,比如STW、3-2-1、6顶思考帽等等。STW是看-想-琢磨(see-think-wonder),教师在课上提出STW,学生就要在学习中回答what do you see;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at;What does it make you wonder?这些问题。STW通常可以用在课前,给学生学习目标的提醒以达成好的学习效果。3-2-1则适合用在课后,当老师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要3-2-1,意思就是说在课后请写出你认为课上3个最大的收获,2个值得再深思的问题,1个可实践的活动。这种方法既可以方便教师回收课堂评估数据,又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估。6顶思考帽适合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考,便于教师实现评估效度。6顶不同颜色的思考帽分别代表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白帽(提出事实)、黑帽(指出负面)、黄帽(提出正面)、红帽(感性判断)、绿帽(呈现新奇)、蓝帽(宏观陈述),这种方法用于评估可以让教师从多个方面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评估的效度会大大增强。endprint
可以看出,以上提出的这三种方法都是很有趣又很实用的评估,最大的优点是有一个简单顺口的名字和印象深刻的操作,便于形成师生间的默契,非常适合用作日常课堂的评估。
3.评估结果策略——强调适合的反馈
说到底评估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和引导教师有效地教学,讲究的是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而非评估本身。因此,评估的结果应当重引导、慎评价,特别是教师不宜对学生急于下结论,而应从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从而修正学习活动,弥补学习不足的角度切入给出反馈。
评估结果的反馈可以是个数字——给分数,可以是段文字——给意见和建议。到底哪一种更适合教学评估?有研究表明,“给分数”“给反馈,无分数”“给反馈,给分数”三种评估反馈的效果中第二种最好。分数易于对比,给出分数容易让学生过分关注自己学习效果的“好与不好”,不会在意“好与不好”的原因,即改进的重点。并且给分数也容易造成分数较低的学生的自卑与反感,不利于对学生学习进行激励。那么什么样的反馈才是好的反馈呢?首先,反馈要基于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期望,通过评估找到学习的不足。需要特别提到一点,既使在同一学习目标下,每个个体的学习期望也会略有不同,因此反馈也具有个体性。其次,反馈要具体,具体的优点和提升的方向,或具体的不足和具体的改进任务。避免反馈过于笼统,缺乏改进的指导性和有效性。同时注重反馈与归因联系,方便引导改进。最后,反馈要有继承性,后面的反馈要反应前面的反馈,诸如在……方面做得没有上一次好,上次出现的……问题在这次得到明显的改善等反馈。这样做,一方面体现了形成性评估的精髓,即发展性评价,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以严格的督促,精益求精,不可松懈。不可否认,教师有效的教学评估反馈是学生反思学习成效的保障,有效的反馈能够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策略、能力和效果等,并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自我诊断、自我激励、自我提高。
四、有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理想架构
可以发现,要想做好“评学”工作,教师需要付出极大的辛苦,但辛苦是可以双赢的。因为教与学的密不可分,教影响学,学反映教,使得“评学”实际上是教与学的一体化评估,前文有述,此处不再赘述,仅用图示反映有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理想架构。
课堂教学关乎教学质量与水平,是学校发展的根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是教学质量与水平的保障,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在今天,教学质量监控借助评估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但现行的评估中,无论是“评教”,还是“评学”,从评估的主体来说,几乎都是外部评估,即非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或片面、或不可持续、或不利改进;从评估的结果来看,评估的促学功能没有被发挥出來,特别是以考试文化占主导地位的选拔性评估,评估“有头没尾”。本文从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教学评估出发,探讨建立一种以“评学”先行的教与学一体化评估,重在发挥评估日常过程中检验、诊断、导向和激励等作用,循序渐进,贯穿始终,体现了评估的有效性和发展性,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于强福.西安理工大学学分制下学生评教现状与对策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7(2).
[2] 赖勇强,吕伟,叶逢福.地方院校学生评教文化现象透视[J].教育评论,2017(1).
[3] 许德泓.学生评教如何走出困境[J].教育评论,2016(12).
[4] 江珊.哈佛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析—基于学生评教的视角[J].高校教育管理,2016(2).
[5] 池自英.对教师评学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2).
[作者:隋姗姗(198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三亚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钱凤欢(1985-),男,黑龙江牡丹江人,三亚学院教务处处长助理,硕士。]
【责任编辑 陈国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