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历史试题中的移民史(2013—2017)

2018-03-06肖迪文

文教资料 2017年30期
关键词:全国卷高考

肖迪文

摘 要: 在2013年—2017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中,移民史内容出现频率由低到高。开辟移民史专题备考,以理论、史例指导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通史的理解,有助于打通知识脉络,提高应试能力,提升历史素养。

关键词: 高考 全国卷 移民史

在2013年—2017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中,有关移民史的考查逐渐增多。本文从总体考情分析、试卷分析和备考建议三个方面论述,窥管全国卷试题中移民史的考查规律。

一、总体考情分析

(一)考频:五年四考,考频较高,全国Ⅰ卷较少涉及移民史,全国Ⅱ卷对移民史较关注;全国卷Ⅲ开始涉及移民史。

(二)趋势:

①有关移民史的题型由材料题过渡到选择题和材料题并重,再回归到材料题为主;考查时间集中在近代①,空间从中国扩展到世界②。

②考查角度涉及现象、特点、作用,其中对特点和作用(贡献)的考查较多。2016年全国Ⅱ卷新增对成因的考查,2017年全国Ⅲ卷新增论述题型。

③材料题从部分涉及转变为全面涉及移民史,再回归到部分涉及移民史。

④考查模块由必修一和必修二并重,过渡到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③。

⑤2017年的全国Ⅰ卷与全国Ⅲ卷均提到郑成功收复台湾史实,凸显时政热点下祖国统一大业的必要性。全国卷Ⅲ倾向于选择与福建、台湾等闽南语系相关地方史料作为论述对象。

可见,移民史在高考全国卷中的比重逐步扩大④,考查难度不断加大。2017年全国Ⅲ卷新增荷兰在中国殖民侵略的材料题。

二、试题分析

五年来的全国卷具有共性,也有个性差异。

(一)全国Ⅰ卷考查情况

2013年全国Ⅰ卷40题集中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往南洋移民的情况,涉及移民规模和动因。这里的移民史用作解题的背景材料,其设问考查了“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资料主要来源于许涤新、吴承明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属于通史内容。学生较容易提取信息。

2017年全国Ⅰ卷文综42题考查17世纪郑成功击退荷兰人收复台湾,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活动及英国早期移民在美国活动的相关史实⑤。试题考查更全面,要求学生联系中外历史提取信息,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予以阐述,充分考查五大历史核心素养。其选用的资料为李亚凡的《世界历史年表》等,呈现方式由史料转变为年表。

(二)全国Ⅱ卷考查情况

在选择题方面,全国Ⅱ卷历史部分没有过多涉及移民史,只有2016年全国Ⅱ卷27题考查清乾隆年间福建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增多的现象,这道题以族谱为载体,充分挖掘地方史,考查福建地区往台湾的移民状况,体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部分的主题。

在材料题上,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40题考查1644年清朝建都北京后至1911年中国东北地区的移民状况。清政府对东北地区的移民先禁止后开放,在外交上被迫与俄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导致大量俄国移民涌入东北。试题设问为“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的移民特点”和“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问考查了移民过程的特点,可从时间、规模、地区、主导者等要点作答;(2)问考查东北移民的历史作用。可从经济、政治及文化的角度回答,结合材料可知“东北移民促进经济发展,充实了边境,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文化上促进了汉族与满族、蒙古族的融合”。资料摘编自葛剑雄主编的《中国移民史》和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属于专题史和通史,两段史料互补互证,学术性较强。值得一提的是,材料信息隐含《瑗珲条约》后俄国往清朝东北地区移民的史实,设问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的移民特点”,并没有把俄国移民排除在外,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到考生可能的各种回答。

2016全国Ⅱ卷文综40题考查了近代以来世界移民的发展情况,其中涉及中国海外移民的情况。(1)问考查了1500年—2000年世界移民的总体状况,涉及移出地、移入地、迁徙数量,考查了人口迁徙的趋势,将近代中国移民放在世界移民的大背景下考查,凸显中国史是世界史一部分的学术理念。(2)问考查了16世纪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成因和贡献。其参考资料为据邬沧萍《世界人口》和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采用编制和摘编的方式,涉及人口统计学的相关分析方法。

由此可见,全国Ⅱ卷中有关移民史的答题范式变化不大,时间由古代、近代转变为近现代史,空间由中国拓展到世界。设问角度由特點、影响转变为特点、原因、贡献,新增对移民原因的考查。考生可结合时代背景、迁入国与迁出国的状况探究移民动因。

(三)全国Ⅲ卷考查情况

相对而言,全国Ⅲ卷对移民史的考查处于起步阶段。在选择题上,全国Ⅲ卷几乎没有考查移民史。在材料题上,全国Ⅲ卷较少涉及移民史,但新增考题的创新性较强。2017年全国Ⅲ卷增加有关近代荷兰对中国的殖民的考查,反映了世界史内容比重逐渐上升。40题考查了17世纪荷兰人对台湾的殖民及1664年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的史实。其中提到“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对台湾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突出了祖国统一的社会诉求。(1)问要求“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2)问要求“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其资料摘编自陈孔立主编的《台湾历史纲要》,运用了地方史料。

对于(1)问,联系15世纪—18世纪世界历史,结合材料,得出“新航路开辟,荷兰、西班牙殖民扩张;贸易快速发展;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结合明朝末年历史,得出“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同理,通过中外历史对比,可得出荷兰“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的目的。对于(2)问,联系材料,明清之际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的措施,得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的作用。endprint

综上所述,全国Ⅰ卷对移民史的考查处于发展阶段,有两道材料题,题型较新;全国Ⅱ卷对移民史的考查较多,有两道材料题,一道选择题;全国Ⅲ卷一道材料题涉及移民史。三份卷的考查都涉及殖民内容。

三、备考建议

通过梳理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我们可从中找到移民史的考查范圍和解题范式。由此指导备考更有针对性:

第一,在必修和选考模块复习中适当加入移民史内容。教师让学生从移民史角度对旧史料进行新解读,可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这五大核心素养。以下是笔者对岳麓版四个模块有关移民史拓展的举例:

第二,从全球史角度看待移民现象。移民的动因涉及移出国和移入国的状况,通过分析时代背景、移出国和移入国的状况,能有效分析移民的动因。

第三,掌握移民史的一般答题范式,如时间、原因、特点、组织者、意愿及影响。教师让学生根据标准答案修改作答,能加深其对答题模式的理解。

第四,辨析移民史的相关概念,如辨析移民与殖民的区别,认识殖民的非法性,理解主动移民与被动移民的区别等。

第五,在复习课和评讲课中加强对移民史的练习和讲解。教师通过专题复习,以移民史内容出题,先练后讲,可提高学生对答题模式的掌握程度。

第六,教师加强对移民史的研究,可阅读研究移民史专家的著作,如葛建雄《中国移民史》⑥、高乐才《近代中国东北移民研究》⑦、孔飞力《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⑧、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⑨和托马斯·索威尔的《美国种族简史》⑩等专著,提升专业素养。

注释:

①全国Ⅰ卷考查时间集中在近代,Ⅱ卷由清朝过渡到近代,Ⅲ卷集中在近代。

②涉及移民史由全国卷Ⅰ、Ⅱ转变为全国Ⅰ、Ⅱ、Ⅲ卷。Ⅰ卷倾向考查世界移民,Ⅱ卷倾向考查中国国内移民和世界移民,Ⅲ卷倾向考查世界移民。

③由于教材版本较多,这里选取岳麓版为参考对象。

④另外,在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美国移民史内容考查较多。2015年四川文综卷考查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爱因斯坦移民美国的影响。2015年浙江文综考查美国1821年—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的原因。

⑤岳麓版必修二课本第八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提及英国在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开展殖民活动,但无提及具体情况。这是课本内的移民史内容。然而,岳麓版必修一课本第九课《北美大陆的新体制》没有提及17世纪英国清教徒移民北美的情况。

⑥葛建雄,主编.中国移民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⑦高乐才.近代中国东北移民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⑧[美]孔飞力,著.李明欢,译.黄鸣奋,校.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⑨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⑩[美]托马斯·索威尔,著.沈宗美,译.美国种族简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国卷高考
从广东卷和全国卷Ⅰ非选择题设问类型的对比浅谈高考地理全国卷Ⅰ的备考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在新高考全国卷要求下如何实现英语书面表达满分教学
基于考题分析的圆锥曲线内容备考探究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