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在中学德育创新中的着力点

2018-03-06宗钰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红色精神中学德育红色基因

宗钰

摘 要 当前新形势下,中学德育面临着发掘和传播红色文化能力弱化的困境。谋创新、促发展,中学德育必须找准运用红色文化教育创新的着力点,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学德育之中;适应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秉承红色基因;把握创新育人发展主旋律,弘扬红色精神。

关键词 中学德育 红色文化 红色基因 红色精神

所谓红色文化,是指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和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红色风情等[1]。作为抗日革命老区的枣庄,是台儿庄战役、铁道游击队抗日革命、运河支队战役以及滕县保卫战等诸多战役的主战场,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当前,红色文化德育功能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学,中学的德育发掘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能力较弱,并且存在研究的理念、方法、模式单一和老套,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中学德育向广大青少年学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与先进文化的实际效果。因此,中学德育应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及时抓住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良好的契机,充分发挥山东枣庄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功能,科学发掘德育的优质红色文化资源,切实找到中学运用红色文化创新德育的着力点。

一、德育创新要善于融合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为价值目标所形成的一种先进文化。它传承了五千年厚重的中華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彰显出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和时代旋律。因此,它是对广大青少年传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鲜活素材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当前,中学德育工作迫切需要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效,从形式到理念,从思维到行动,应主动与红色文化进行融合。

1.红色文化为中学德育提供了优质的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先进的革命理论。它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的实践活动中,坚守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而形成的一种先进文化形态[2]。山东枣庄地区,作为抗日革命老区,在经历了台儿庄战役、铁道游击队抗日革命等一系列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中,折射出人民革命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价值追求和优良的精神品质,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具有一致性,积淀的这种红色文化可以转化为优秀的文化资源,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文化输入。青少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采取的是一种选择性的输入。他们想不想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或者愿意接受多大程度上的思想教育,往往受自身情绪、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广大中学教师应充分把握中学生情感认知的这一特性,以此作为创新中学德育育人的契机,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积极影响力,将其贯穿到中学德育育人活动始终,开阔中学生思路,提升中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判断力,培养中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红色文化为中学德育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

回顾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光辉历程,它是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谋求人民的解放而积极实践的崇高历程。红色文化展现出共产党人以国家民族利益至上,坚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无私而高尚的正确人生、利益观。传递出共产党人坚持将个人利益服从和服务于国家需要的正确人生价值观,这些都真实而客观地反映了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有利于强化青少年德育中的信念教育功能[3]。山东枣庄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是源于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与责任认同,这是鼓舞他们从事抗日革命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在青少年德育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善于运用红色文化所彰显出来的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信仰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通过鲜活的英雄人物事件来开展德育。比如,抗日铁道游击队队长刘洪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广大青少年产生正能量,应积极引导学生做出正面的价值评价,从而实现将认知行为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

3.红色文化为中学德育提供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指引

红色文化作为人们感悟历史的一种客观载体,是被中国历史和革命胜利实践所检验的先进文化,是中国人民勇于牺牲、勇往直前、献身革命的伟大民族精神和革命气节。它不仅是一种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山东枣庄革命老区每一件存留的革命文物、每一处抗日的革命遗址、每一件鲜活的革命事件、每一位英雄的革命前辈、每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都作为生动而真实的教育素材呈现出中国共产党人英勇顽强的抗日杀敌的光辉历史,展示出我们伟大的军队和革命先辈忠诚于党和人民,爱国奉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些极具说服力的历史事实可以增强中学德育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中学德育的最终目的,应是提升学生从认识到认知再到践行的过程,倡导学以致用,导之以行。因此,德育工作者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红色革命历史事实的认知和认同阶段提升为对革命价值观的内化阶段,从而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积极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外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行为。

二、德育创新要善于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又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信仰,它激励着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安康而前赴后继、勇往直前[4]。中学德育的育人功能应该着眼于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发掘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涵,从而确保中学德育工作始终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

1.坚持科学发掘整理红色文化,确保青少年文化自觉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亟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山东枣庄市政府一方面强调红色文化的担当责任,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依法保护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唤起保护红色文化的自觉意识,形成全社会保护红色文化的合力。市政府组织人员对台儿庄、滕县、薛城等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调研,寻访亲历者,利用文字、图片、电子文本及影音制品等形式,创立红色家谱。通过梳理、归纳和总结,发掘红色文化蕴含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及教育等多重价值,从而转化为新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强调红色文化的传承责任,不仅要保护好红色文化,更要与时俱进地传承文明,不断挖掘其内涵和增加其附加值。为此,枣庄市政府不仅注重对红色文化的“永续性”的物质保护,更注重突出红色文化的“产品化”的价值,充分发掘红色文化遗产的艺术、历史、教育和商业价值,打造了以政府为主导,融合红色文化的台儿庄古城、峄城古运河乡湿地公园、铁道游击队影视城等一大批文化产业园。能否科学继承和发展红色文化是判断人们文化自觉的一条重要标准。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坚守传统。自知之明是为了增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为适应新环境、新时代而进行文化选择时的自主地位”[5]。山东枣庄市正是通过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魅力,拓展其多方面的价值,其根本目的是确保青少年的文化自觉,从而提升全社会的文化自信。endprint

2.坚持科学研究阐释红色文化,确保青少年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承载着革命老区爱国奉献、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和蕴含着共产党人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成为启迪人们智慧、武装人们头脑的宝贵精神财富。山东枣庄市政府充分发挥当地各类研究红色文化的学者、专家、学会以及研究会的作用,致力于红色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开展学术研讨会和展示出版研究成果等方式阐释红色文化的深刻蕴意,释放红色文化的辐射力,反对以形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娱乐心态对待红色文化,启迪青少年以真实而客观的态度对待红色文化,尊重红色文化悠久而光辉的历史。同时,枣庄地区的一些红色文化遗址,如台儿庄、薛城、滕州等地区,自然风貌和民俗风情都十分浓厚。枣庄市政府将红色文化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有机地进行融合,创意引领,打造“红色品牌”,实现以红色文化为主,以旅游业为辅的生态旅游线路,积极宣传并推广台儿庄古城、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以绿带红,红绿结合的文化旅游产业带,这启迪青少年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红色文化,以平和理性的态度大胆吸收和借鉴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优秀成果,赋予红色文化更加鲜活的时代元素。

3.坚持科学有效传播红色文化,确保青少年文化自强

红色文化孕育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唯有科学有效地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红色教育基地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主阵地,承载着传播重任。枣庄市政府为此不断扩大红色教育基地的覆盖面,逐步将抗日游击队地址、台儿庄战役纪念馆、滕县战役的烈士陵园等爱国教育基地实行全天候免费开放,在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展览的方式,增添展示的内容,安排规定的时间播放《滕县保卫战》《鲁南战役》《运河支队》等影片,增设情景重现,让人们重温在革命战争年代时期的工作、生活、劳动状况,提高红色教育基地的参与性、欣赏性和体验性,不断提升教育功能。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让青少年在实际的体验中,更乐于接受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认同红色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把集体主义作为核心价值原则,为中国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有力的价值支撑。红色文化深深植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中,高举爱国主义精神旗帜,把自强不息作为立足之本,以革新求变为内生动力,为中国精神的成长提供了源头活水。红色文化的发展,记载着我们党精气神的演进轨迹,辉映着中国精神成长发展的生动画卷。爱国主义意识、艰苦奋斗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是红色文化的主色调,也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元素[6]。我们确信这种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能够给人们带来实际的物质利益,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强。

三、德育创新要善于弘扬红色精神

传承和弘扬伟大的红色精神,是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价值取向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山东枣庄地区的中学,逐步探索出利用红色文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校本课程和打造校园红色文化生活的现实路径,运用入耳、入脑、入心的方式实现对中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1.聚焦“红色资源”,构建“红色课堂”

课堂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正面导向作用,是向中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一门好的课程内容,一堂好的教学设计,对中学生会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课程教學鲜明的意识形态的特性,搭建宣传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平台。积极推动红色经典的课程化,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课间感受红歌、经典、故事和箴言的魅力;课前展示学生在“唱读讲传”活动中的感悟与收获;课堂教学中以案例植入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熏陶与影响[7]。在中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贯彻落实红色文化进课堂,与德育和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如在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中,应该将八年抗战变为十四年抗战作为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宣讲,把全国的抗日斗争与枣庄地区的铁道游击队的局部抗战结合起来,教育学生不忘国耻、牢记历史、激发中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在高中《生活哲学》的教育中,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中国共产党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展现红色文化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在高中《文化生活》的教学中,科学阐释红色文化及红色精神的概念内涵,引导学生善于将红色文化与先进文化、红色精神与时代精神融会贯通,彰显红色文化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真实性和独特性。在高中《经济生活》的教学中,辩证地阐释文化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反作用,将红色文化的政治认同与责任认同、当地的各项政策结合起来,辩证地认识红色文化通过相关文化产业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力。

2.用好“乡土文化”,编写“红色教材”

枣庄市政府依托当地红色文化,坚持中学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将抗日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内化到中学生灵魂深处,采取全员参与红色文化研发的项目,鼓励全市各级中学研编红色文化的校本教材,研究红色文化课题。如,枣庄市八中研究开发了《抗日游击队的故事》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并编写了《山东枣庄:你不能不知道的革命事件》《山东枣庄:你不能不知道的革命人物》等系列特色教材。枣庄市三中研究开发了《台儿庄大捷》的校本课程,开设了《台儿庄的历史传说》《台儿庄的现实变迁》《台儿庄的旧城新貌》等系列红色课程。枣庄市实验中学则积极推进中学德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全校积极推行“六个一”的红色文化活动,开展一次军训大比武、一场唱红歌大会、一场红色文化朗读会、一堂红色文化调研课、一场红色资源汇报课、一次红色育人评优会,将红色文化纳入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常规业务中,并进行量化与评比。枣庄市薛城八中则推行“红色育人”工程,不仅编写《红色枣庄》等相关校本课程,而且积极延伸课堂教育,组织学生下老区,探索校外实践体验课程的育人模式。高一时,引导学生认识红色枣庄文化;高二时,引导学生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践行红色革命精神;高三时,引导学生养成红色革命精神的特征,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endprint

3.依托“大数据时代”,打造“红色校园”

校园文化的魅力指数,是一所中学文化精神的隐性展现,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中学要通过创建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文化来传承红色文化,从而帮助中学生建构正确的精神世界。在大数据时代,重视红色文化资源成果在网络育人中的作用,积极构建红色育人的网络平台,是大力打造红色文化校园建设,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价值的一个重要载体。枣庄市各级中学都在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这一宣传手段,通过各种方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红色校园”。一是,广泛开展学术讲座,不定期邀请老红军、老革命者和老前辈来学校做红色历史故事与革命传统的专题讲座,让广大中学生了解与感知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如枣庄市三中“听老一辈革命家讲故事”的红色网站,便是集中展示红色专题的学术报告。二是,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月活动,充分扶持和发挥红色社团的发展,提高红色社团的影响力、动员力和辐射力,让广大中学生在红色社团的引领下系统学习红色文化知识,接受精神的洗礼与升华。如枣庄市二十九中推出“红色文化宣传月”的网站,展示中学社团的活动。三是,充分抓住重大节日这一契机,开展多种多样、别开生面的红色纪念活动。如各校都在对纪念抗日战争、红军长征、南昌起义、人民军队建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等活动进行了重点宣传,开展了歌吟、阅读、演讲、作文竞赛等活动。如枣庄四中开发了“红色纪念日图片展”。四是,加强与相关媒体的合作,开辟红色文化育人活动的新渠道。如枣庄三中与枣庄市电台进行合作,策划和实施了红歌会,在校园网页上宣傳与推广,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各学校通过红色文化引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为广大中学生寻找到了网络上的精神栖息地,从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文俭.打造齐鲁文化品牌的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8).

[2] 李志军,邓鹏.从文化冲突对青年学生信仰的影响看信仰教育[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9).

[3] 汪立夏.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以江西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2010(7).

[4] 曾振华.红色文化的传播价值和传播策略[J].当代传播,2008(6).

[5] 费宗惠,张荣华.费孝通论文化自觉[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6] 马静,刘玉标.红色文化三题[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1).

[7] 杨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模式探索与实践[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1).

【责任编辑 孙晓雯】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色精神中学德育红色基因
关于党员红色精神信仰现状的调研和反思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历史虚无主义冲击下大学生红色精神现状认同研究
红色精神:新常态下培育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形成的有效助推器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中学德育工作形成合力探析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中学德育工作形成合力探析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