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18-03-06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陈村中心小学唐玉群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6期
关键词:文天祥古诗词中华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陈村中心小学 唐玉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至关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裁体和主阵地,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吸收、消化中华优秀文化积极因素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我国文化作为依托,必然会出现一些令孩子难以理解的生僻的词语。如果处理不当,学生阅读就会困难,兴趣就会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充分运用当前的科技,将国学内容制作成短片或孩子喜闻乐见的动漫,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充分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国学学习,这样就可提高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效率,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我先在酷狗音乐中下载了《渭城曲》给学生听,优美的旋律、婉约的曲调把学生带进了与朋友相送的情景,此刻空气清新,柳条青翠、街道整洁,推杯交盏,互道衷肠,牵挂、祝福尽在不言中。学生此刻还轻轻的吟唱了起来,多美妙啊!又如在教学文言文《两小二辨日》时,我制作了PPT课件,把太阳的运行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学习起来容易多了,还之乎者也地摇头晃脑模仿两小儿“辨”了起来。

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扫除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障碍,提高学习兴趣与效果。

二、巧用古诗词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利用古诗词导入新课,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净化心灵,激发求知的愿望。如在《赤壁之战》中的教学,我先导入唐胡曾的《咏赤壁》,“烈火西楚魏帝旗,周朗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学生通过诗句一下子就被同瑜的聪明机智折服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就会倍增,周瑜的形象瞬间牢牢吸引住学生的眼球,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闸门的金钥匙,吸引着学生在兴趣中求知,又在求知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如在讲解《文天祥》时,我先导入《过零丁洋》与《扬子江》让学生先读文天祥的诗,对文天祥有了感性的认识。激起了学生对《文天祥》的这篇课文的求知欲望,学起课文来就事半功倍。

三、重视朗读,让学生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学生对传统文化很是冷漠,对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知之甚少。而传统文化是中华的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将语言文字、民族文学与传统文化三者有机结合,才是完整语文教学。因此,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育人之师所肩负的重任。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它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表情达意,唤起想象,以声传情,也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巩固字词和提高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就会让学生走进优秀传统文化。

每当我教授课文时,我都会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大声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体验,去思考,去感受。如《山海关》的教学中,学生在朗读领略到了山海关的威武险峻,感受到了山海关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历史见证人,如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就会油然而生。

四、开展多样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形式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必须多样化,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游戏、课本剧、传统节日的庆典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在教学《将相和》时,我让学生们自由组成小组,任选课文一个故事编成剧本,在班上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活动中浸润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在语文大课堂的教学中,我们一起走进大街小巷,当“啄木鸟”捉错别字大害虫;我们一起品味风味食品,感受传统的美食文化;我们一起包棕子,纪念屈原;我们还一起阅读四大名著,一起争着说典故;在古诗词知多少的活动中,我们走近苏轼,理解什么是豁,走近李白,理解什么是豪放……

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形式,学生们兴趣盎然、追古抚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

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之一,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珍品。传统的优秀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对中华民族的根的养护,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结合现实,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猜你喜欢

文天祥古诗词中华
踏青古诗词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我爱古诗词
正气文天祥
我和古诗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