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农村留守女童文化服务研究

2018-03-06周志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女童农家书屋

周志容

(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四川南充 637002)

农村留守女童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2005年全国留守儿童规模达到7326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占 80%,其规模达到 5861万人,其中,男孩占 53.71%,女孩占 46.29%,性别比为114.75。据此推算,农村留守女童规模已高达2713万人。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最多的省份,也是农村留守女童数量最多的省份,仅四川的农村留守女童的规模已达374万人[1]。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的报告,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加到6100多万,其中女童2800多万[2]。政府和社会已高度重视此问题,但农村留守女童仍是目前最困难的弱势群体之一。

1 我国农村留守女童生存现状

1.1 农村留守女童有强烈的学习愿望

绝大多数学习目的明确,占65.8%的留守女童表示学习是为了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课外阅读方面,占72.6%的农村留守女童对课外阅读非常感兴趣,占28.4%的留守女童一直保持良好课外阅读习惯。

1.2 农村留守女童心理状况不容乐观

自卑心理严重,占11.2%的人认为自己很棒,占67.4%认为自己一般,占21.4%的人认为自己很差;心智不够成熟,不会独立处理自己的心事,只是通过写日记或者告诉他人的方式,或者闷在心里不说,人际交往能力缺乏,绝大多数人没能体验到交往的快乐,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关系处得不错。

1.3 农村留守女童生活状况窘迫

农村留守女童占66.5%的人把课余时间用来做家务,占27.8%的人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农村女童零花钱数量少,没有零用钱或只有 1~4元的农村女童占了96.5%。占84.2%的留守女童用零花钱购买学习用品,这进一步证明了学习在农村留守女童心中的重要性。

1.4 农村留守女童人身安全令人堪忧

性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仅占11.5%的留守女童认为可能会遇到性骚扰。有的农村家庭“谈性色变”,担心女童懂得太多会学坏。当遇到性侵时,法律意识不强,占79.8%的留守女童选择保密,仅有10.6%的女童选择报警。由此得知,农村文化落后严重影响着留守女童的生活。为此,地方高校图书馆积极行动起来,展开文化帮扶行动,十分必要。

2 地方高校图书馆对农村留守女童开展文化服务的必要性

2.1 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所决定的

大学应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社会支持大学,大学要服务社会。只有服务社会,才能深化教学,深化科研。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把握社会需要什么以及需要的程度,从而找到科研方向和教学重点。师范大学应搞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服务贡献中不断发展壮大[3]。对农村留守女童提供文化服务,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体现。

2.2 是适应农村留守女童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有2800多万农村留守女童,由于种种原因,其成长条件和教育环境令人堪忧。今天的女童是明天的母亲。母亲的文化素质,影响全民族未来的素质。所以,地方高校图书馆对农村留守女童提供文化服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地方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文献资源,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和现代化服务技术,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需要这样的学习平台。

2.3 有利于地方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版)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2010年已全面向社会开放,受到南充市民的一致好评。地方高校必须坚定不移地面向社会,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图书馆通过精准帮扶行动,为农村留守女童提供文化服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壮举。

3 地方高校图书馆对农村留守女童开展文化服务策略

3.1 转变落后观念,树立新时代女性观

目前,中国农村依然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必须先行。一个优秀的农村留守女童,可以影响几代人。社会和家长应转变观念,给女童足够的关爱、安全感和归属感,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认知,培养良好的性格,树立新时代女性观:独立、自信、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上进心,勇于追求幸福,敢于挑战自我,不受传统束缚,善待自己。

3.2 加强农村留守女童导读工作,满足她们的个性化需求

地方高校图书馆利用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资源,针对不同女童的特殊需求,提供文化服务。给予免费课业辅导;利用暑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青春期的孩子传授生理卫生知识;教会其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教会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加强自我认识,增强自信心自尊心。也可以通过QQ、微信等方式实时开展个性化服务。

3.3 协助地方政府及社会组织,做好农家书屋的文献建设和科学管理工作

农家书屋是指建立在行政村的、由农民自己管理的、为农民提供实用的图书报刊及其他载体形式信息资源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其目的是满足农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要。[4]我国为农家书屋建设已经累计投入了60多亿元,建成各类农家书屋约39万家,惠及几亿群众[5]。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都有农家书屋。但农民读者并不多,有的只是用来应付上级部门评估、检查的“形象工程”[6]。地方高校图书馆可在农村书屋的基础上,协同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和管理工作。一是加大文献经费投入,由政府牵头,同时争取社会捐助,政府必须是投资和建设的主体。二是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充分考虑村民看书的便利性,尽量把书屋建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地方。三是文献资源购置严格把关。农村书屋的书刊不能只依赖新闻出版部门统一配送,应考虑农民的实际需要和地方特色,贵在有用,加大儿童读物采购量。四是帮助培训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对农家书屋进行科学管理。

[1]段成荣,杨舸.中国农村留守女童状况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8(6):18-25.

[2]新华网.透视中国农村2800万“留守女童”生存现状[EB/OL].[2015-08-15].http://edu.sina.com.cn/zxx/2015-08-15/1511481170.shtml.

[3]袁贵仁.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加快师范院校发展——袁贵仁副部长在2005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师范组会议上的讲话[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5(11):31-35.

[4]戴志敏,洪华俏.国内外农家书屋研究现状述评[J].农业网络信息,2016(12):70-73.

猜你喜欢

女童农家书屋
农家笑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春回农家
用爱守护,宝山二中心开发女童保护课程
女童阴道异物、阴道炎需警惕
梦幻书屋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我国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