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性高校研究生的创新教育研究

2018-03-06徐雪松金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导师

徐雪松,金泳

(湖南商学院,新零售虚拟现实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205)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印发,正式推动了各高校“双一流”建设教育的启动。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高校的研究生创新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张。目前在研究生的创新培养中,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知识技能的接受者”转化为“知识技能的需求者和消费者”(吴合文,2017)。如今国家政府提倡应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由此可见,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在“双一流”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双一流”建设的内容丰富,内涵十足,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的关键是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创新教育,只有高水平的研究生创新教育才是“双一流”建设的突出特征。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双一流”建设战略目标的发展,高校研究生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1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的创新教育特点

1.1 重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

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只强调学术成就,完全忽视了在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因素。近年来,不断有研究生出现心理抑郁,心理不健康甚至自杀等情况,使得高校不得不去重视在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因素。现代教育主要是以人为本,在我国目前发展创新教育的同时,更需要重视研究生的心理情感,即时了解他们的心理情感变化,防患于未然。其实从产生创新动机、持续创新过程、产出创新成果等,都蕴含着一个创新者的内心情感因素条件。学校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整个心理健康状况,在萌芽产生初期就应该即时的扼杀在摇篮里,或者在发现不健康的趋向的时候,及时地了解情况,帮助研究生们走出不健康的心理。因此,重视研究生心理的健康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1.2 注重研究生的兴趣开发

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关注过研究生本身的兴趣取向,绝大多数是根据导师所定的意见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虽然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普遍现象就是研究生跟随导师的大方向去研究,这样能使研究生在不了解专业方向的情况下,先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精确到一个点,在这个规定的领域内再去挖掘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更加精确的去做科研。但在传统的教育中导师几乎没有从一开始给研究生选择的机会,这样使得很多研究生在自己并不是十分感兴趣的方向里,因为毕业的困境才被迫去研究,这样就很难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创新教育也需要高校重视研究生自身的兴趣取向,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导师研究的大方向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一个点去深入研究,才有可能在这一领域中得出意想不到的优秀的结果。因此,需要重视研究生的兴趣开发,以研究生自身兴趣为出发点去深入研究,也是新一代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1.3 营造有益于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环境

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应把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心放在关于高校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上来抓,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其中在校内创造一个有利于研究生创新的教育环境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个好的学习教育氛围能够帮助研究生更好的培养创新思维方式,能够使他们迸发出独特的想法。高校应当重视营造一个有利于研究生创新的教育环境,建立一套适合创新环境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校内形成一个勇于创新,乐于创新,支持创新的浓厚氛围,导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正确对待创新过程的失败,通过支持、鼓励、引导等方式来形成一个健康的创新教育环境,学生自身也应该要努力在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中去发散自己的创新思维,从学校,老师提供优异的创新环境,到学生自身自主创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创新教育提供良好的砥柱。。

2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建议

2.1 形成研究生创新教育理念

现在,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而高校不可能完全在有限的学校教育环境中将全部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让高校明白自身需要形成一种创新教育理念,这一点应该被高校重视。在培养研究生的时候,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模式转变为自主创新型模式,多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来开发研究生更多的创新灵感。单从硕士研究生来说,高校应该具备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来支持研究生创新教育。

2.2 加快发展区域经济

区域发展经济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限制高校研究生创新重要条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区域的发展带动了整个高校的创新教育,因此应该加快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使之成为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支撑砥柱,地方区域也应该有自我快速发展的意识,让该地区高校研究生在拥有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小成果的条件下,能够通过区域经济的支撑作为他们创新的动力。

2.3 学科结构调整与整合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需要以合理的学科作为支撑。根据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来优化培养研究生的学科结构,是促进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关键途径。地方性高校应多多鼓励和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促使研究生在交叉的学科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挥自己的特长,捕捉更多的创新机遇。高校要注意的是,在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基础学科在整个研究生学习中的作用,要不断强化研究生基础理论学习,首先要使研究生具有宽泛的基础知识和功底,要改变当前泛泛的教育,学会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以及创新的能力。

2.4 更新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仅仅通过导师传授知识的方式来培养高层次的研究创新人才这一种单一的方式还是远远不够的。这点就需要高校不断根据前沿的理论知识来更新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而往往研究生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更多的是追随自己的导师步伐。因此,地方性高校的研究生导师需要配合学校,以多方式传授的方法去教会研究生培养创新能力。不再像以往一样只是教会研究生写论文的能力,更多的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多以现代化的方式去和研究生沟通,让他们学会开发自主创新的思维,学校内部更多的是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教会研究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学生自己也应该要跟着时代潮流不断向前推进,努力成为一个创新型人才。

3 结语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创新教育程度是衡量地方性教学型高校的一个重要指标,创新型国家的号召也代表着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最好的培养环境之一就是在高校中。根据国家及地方性的政策引导,根据各地方高校的配合程度以及重视程度,根据研究生自身的目标选择,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以地方性高校研究生创新教育目前存在主要特点出发,给出了一定的针对性建议,为地方高校研究生的创新教育提供参考借鉴。

[1]沈少博.“双一流”目标下研究生考核淘汰机制构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7):7-9.

[2]吴合文.“双一流”建设的系统审思与推进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1):29-36.

[3]李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7):30-34.

[4]盛明科,蔡振华.面向“双一流”建设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路径探析——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2):57-61,95.

[5]高平发,龚文涛.“五大理念”在引领研究生教育“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12):15-19.

[6]许星.“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以农科类院校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6,(12):48-51.

[7]昂洋.研究生教育管理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33):146-147.

[8]耿有权.“双一流”建设视域中的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8):1-5.

[9]徐岚,陶涛.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的突出特征——“研究生教育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7):104-109.

[10]周玉清,黄欢,付鸿飞.以“双一流”建设引领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双一流”建设高端论坛综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3):1-6.

[11]付鸿飞.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 助推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2016年中国研究生教育高端论坛综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5):59-62.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V eraW an g
导师榜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