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朝前期粤西区域发展略论

2018-03-06骆春榕

文化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合浦粤西岭南

骆春榕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系,广东 茂名 525200)

粤西,现为广东西部的简称,但就六朝时期的历史地理范畴而言,大概包括当时的南海郡西部、新会郡、晋康郡、合浦郡、越州、高凉郡(高州)以及崖州(海南)等地,即今广东珠江三角洲西江以西、广西东南部钦州、北海、玉林等地及海南地区。历史上,这一地区处于王朝的南部边缘,是俚、僚、乌浒等少数民族聚集区,王朝管制鞭长莫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较中原地区落后。三国以后,北方陷入近四百年的分裂混战时期,大量北人南迁,部分人甚至迁徙至粤西俚僚聚集区,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粤西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加速了汉族与俚僚民族核心区域的融合进程。

一、粤西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自古以来,岭南地区就是典型的热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植被丰茂,森林广布,气候卑湿,烟瘴甚毒,《史记》载“南方卑湿”[1],《汉书》载“南方卑湿,蛮夷中西有西瓯,其众半羸”[2],《后汉书》亦载“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亡者十必四五”[3],《晋书》载广州“多瘴疫,人情惮焉”[4],《隋书》载“自岭已南二十余郡,大率土地下湿,皆多瘴厉,人尤夭折”[5],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曰:“岭表山川,盘郁结聚,不易疏泄,故多岚雾作瘴。人感之多病,腹胪胀成蛊。俗传有萃百虫为蛊以毒人。盖湿热之地,毒虫生之,非第岭表之家,性惨害也”[6]。类似的记载,历朝历代不绝于史,足见古人对岭南地区恶劣自然条件的畏惧。粤西地处岭南西南端,北回归线以南,近于赤道,整体地势由北向南或东北向西南倾斜,北部、东北部地势高,多山地;南部、西南地势较低,以丘陵为主,近海区域为近海平原,河网密布,植被繁茂,气候炎热蒸蒸,自然条件更为恶劣,“越州,镇临漳郡,本合浦北界也。……土有瘴气杀人”[7],“州界有瘴名,为合浦江,自瘴江至此,瘴疠尤甚,中之者多死,举体如墨。春秋两时弥盛,春谓青草瘴,秋谓黄茅瘴”[8]。粤西钦廉一带“在极南之地……北人至此,必患疮毒……山岗瘴气最重……人至是月多疾病…… 此边方之气殊别于中土地也”[9]。海南的《崖州志》也说海南“阳气宣灼,上下熏蒸,炎燠尤最”“乡人入其地,即成寒热”[10]。在历史上,粤西地区的湿毒瘴气也确实给外来者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东汉马援征交趾,过合浦,“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鸢跕跕堕水中”[11],即瘴毒之重,连飞鸟都难以幸免,凯旋还师时,“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12]。西晋广州刺史陶璜也说:“交土荒裔,斗绝一方,或重译而言,连带山海。……又臣所统之卒本七千余人,南土温湿,多有气毒,加累年征讨,死亡减耗,其见在者二千四百二十人”[13]南朝梁大同年间,交州李贲反,梁派将新州刺史卢子雄与高州刺史孙冏讨贲,因“瘴疠方起,……至合浦,死者十六七,众竝惮役溃散,禁之不可,乃引其余兵退还”[14]。可见,粤西地区的瘴疠湿毒令外来者伤亡惨重,甚于战争厮杀。

因此,对于人类的生存生产而言,岭南的自然条件是恶劣的,而岭南西南端的合浦、高凉等粤西地区更是恶劣,开发难度更大。

二、六朝前粤西的民族构成

秦汉之际,粤西属南越、西瓯、骆越族,汉末以来,又有俚、僚、乌浒等族称,俚、僚、乌浒是否是百越的后裔?学术界说法不一,但根据史料,可以明确以下问题。

第一,六朝时期,俚、僚、乌浒在粤西地区均有分布。三国时的《南州异物志》云,俚人“在广州之南,苍梧、郁林、合浦、宁浦、高凉五郡中央,地方数千里”[15],约在今广西郁江、浔江和广东西部至南海海域一带。僚,又称“獠”,多与俚人杂居,史书也多将其与俚人并称“俚僚”,如《宋书》载:“广州诸山并俚僚,种类繁炽”[16],《南齐书》也说广州“俚僚猥杂,皆楼居山险”[17],说明俚僚主要杂居于岭南的广州、越州,即今珠三角以西及广西东南部一带。乌浒人则主要分布在“交广之界”,史载“交、广之界,民曰乌浒。东界在广州之南,交州之北”[18],即约今广西南部、广东高雷地区和越南北界一带。

第二,俚人是粤西民族的主体,在人口数量及影响力上占主导地位。以高凉冼氏为例,冼氏“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19],若以每家五口计算,则有五十余万人,人口规模不可谓小。在影响力方面,俚人在古高凉地区居于核心地位,皇朝管制鞭长莫及。史载,梁大同初,罗州(今化州)刺史冯融“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后聘娶俚人首领冼氏为其儿媳,通过冼氏“诫约本宗,使从民礼”,高凉一带“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20]。鉴于俚人势力在粤西地区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朝廷不得不对俚人采取怀柔的羁縻统治政策,不入编户,不征税赋,不强行推行中原的封建制度,对大姓俚帅酋长更是通过封官拜爵加以笼络,以让俚人归顺朝廷,安定边境。

另外,在王朝对岭南的征讨活动中,也多针对俚人,足见俚人在粤西的主导地位。史书对僚、乌浒的人口及影响力没有单独的记载,偶尔有记载,也均与俚人并称“俚僚”。

三、六朝前粤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虽然粤西地区早在秦汉时就已并入王朝政治版图,但由于其远离王朝中心,又居于岭南偏僻之地,“虽置郡县,而言语各异,重译乃通。人如禽兽,长幼无别,项髻徒跣,以布贯头而著之”[21]。粤西的发展与其他地区有明显的差距,粤西内部,受地理、民族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不平衡性也非常突出。

一方面,汉人聚集的交通要点城市或州郡治所发展较好,如徐闻、合浦、番禺等城市要点“居沿海者,商业多盛”[22],海陆贸易发达,早在西汉时,就已形成了一条“从长安南下,通过湘水——灵渠进入岭南,循岭西沿海的徐闻、合浦、日南”通往南海诸国的海上通道。[23]汉代在徐闻县置左右候官,“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有利,故谚曰‘欲拔贫,诣徐闻’”[24]。之后,这些城市要点和治所更是“舟舶继路,商使交属”[25],史载“商舶远届,委输南州,故交、广富实,牣积王府”[26]。同时,粤西所属的交趾是重要的海外朝贡通道,“自汉武已来朝贡,必由交趾之道”[27]。此外,合浦、徐闻等港口遗址考古也证实了粤西在丝路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粤西俚僚等民族地区则仍处于落后状态,比如古高凉地区,“汉晋之时,尚仍蛮俗”[28],直到隋代,俚人依然“巢居崖处,尽力农事”[29]。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术,如铁器,但高凉俚人“因铁器价昂,得之不易,故部分仍使用石器”[30]。根据百越史学者杨式梃的研究,广东出土的早期(战国——魏晋南北朝)铁器共510件,其中广州地区以及佛山、顺德共343件,占总数的70%,韶关地区97件,约占总数的18%[31],而粤西地区只有高要、肇庆、封开、阳江、徐闻等地有少量铁器出土。2007年,在洛湛铁路茂名段亚公山遗址发掘了南朝初的俚人城寨及粮仓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以及柱洞、环沟、袋状坑等,但铁器只有两把铁剑、一把铁刀,学者冯孟钦推测“铁刀铁剑可能是俚人守护粮仓所用的武器”[32],并非是农业生产工具,反映出战国至六朝早期,粤西山区俚人对铁器的使用并不普遍,证实了粤西俚人社会的发展缓慢。

在商品经济方面,六朝时的岭南农村出现了集市贸易,刘宋时的《南粤志》说:“越之市为墟,多在村场。”[33]但俚人的集市贸易却仍处于原始阶段,即使在开化较早的始兴郡(今广东韶关)也是“俚民皆巢居鸟语,不闲货易之宜”[34]。在更为边远的俚人山区,直到北宋时仍实行以物易物的原始贸易,宋人苏过(苏东坡之子)贬流儋州(今海南)时曰:“黎人处不毛之地,盐酪谷帛斤斧器用,悉资之华人,特以沉香古贝易之耳。”[35]

由此可知,六朝之前,粤西地区的内部发展是极不平衡的,除了汉人聚集的城市要点以及小部分受汉族影响较深的俚人地区处于封建社会发展阶段外,粤西大部分的俚、僚、乌浒等聚集的深山溪峒区域仍然“往往别村各有长帅,无君主,……,民俗蠢愚,惟知贪利,无有仁义道理”[36],基本处于奴隶制发展阶段,“并且普遍保留着氏族部落组织”[37]。学者练铭志认为,就生产力性质及社会组织分析,粤西古高凉俚人“还没有踏进文明社会的门槛,最多处于‘野蛮期的最晚期’即原始社会末期”[38]。

猜你喜欢

合浦粤西岭南
忆岭南
加州鲈在粤西掀起养殖潮!看上上生物如何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以生鱼料撬动市场!湛江珊瑚在粤西淡水料市场要发力了
合浦绒螯蟹研究进展
雨岭南
粤西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
采珠业的发展与合浦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不辞长作岭南人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
合浦汉墓群 见证汉代的繁荣“海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