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18-03-06缪磊
缪 磊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推动文化的繁荣兴盛。青年大学生是我国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可推脱的责任,应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此外,十九大报告中还强调,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责任感、担当感及使命感方面的培养,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为其提供充沛的营养和力量。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如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这种精髓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的表现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不高
中国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但是,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目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没有得到认可和重视,高校更关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党的十九大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但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旧存在“泛政治化”的倾向,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受到了严重制约,更多的是存在于口号之中,甚至有些高校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太多的价值和意义。
(二)传统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受限
大学阶段,开展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及社会科学常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国各大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上,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思想观念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教材的内容更加偏向于理论教学,非常枯燥。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两课”这一渠道实施,其课程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及《中国近代史纲要》等,旨在通过这些课程系统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但是,从课程设置来看,仅仅只有少数大学开设了《论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政治性内容占有较大的比重,而有关道德建设的课程内容所占比例较少。以《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书为例,调查显示,全国范围内发行的版本多达十几种,但是在内容上却并没有太多的差异,基本上都是从哲学、宗教、文学、教育及科技等层面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简单的论述,并没有形成具有教育价值、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其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导致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一)依托校园文化和课程建设,促进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校园
一方面,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被全体师生认可,能约束其行为的价值观念、精神文化、行为规范等。高校具有特色的校徽、校歌、校训、校风等,都体现着高校的教育理念、人文精神等,其作为高校文化名片,能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2]教育实践中,应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推广“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模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以及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另一方面,应当不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把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当作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要有意识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详细阐述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体系,让学生能够批判性地看待客观问题,让当代大学生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另外,应当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真正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外的教学中来。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并未独立设置传统文化课程,仅有少部分学校开设了传统文化选修课,但这样往往无法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容易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因此,应尽快开设独立的传统文化必修课程,将传统文化纳入高校课程体系中来。[3]
(二)以媒体和活动为载体,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第一,借助媒体宣传传统文化,建设更有深度有内涵的高校校园文化。依托传媒力量凸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亮点,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报道,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让其能够在学习与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教育。如积极与地方日报合作,争取学校学报的支持,通过校园广播与官网宣传传统文化。第二,定期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可组织观看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开展传统曲艺进课堂活动,邀请传统文化传承人和著名艺术家到校为广大师生演讲等,在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4]如开展以“家规师训”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太极拳、书法、汉服交流活动,为学生直观形象地呈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凸显文化意境与美感,让学生在品味五千年文化之美的同时,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或定期邀请从事中华传统文化课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到校为广大师生做“周易智慧”“孔孟文化”“孝文化”等讲座教育活动,同高校师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让当代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文化活动,从中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及人文精神。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曾邀请郑佳明教授在学校多功能厅作以“湖湘文化精神”为主题的讲座,他以屈原、周敦颐、曾国藩、毛泽东等湖南历史文化名人为例,让广大学生深入理解领会湖湘文化精神,即心怀天下,敢为人先,实事求是,讲究气节。
(三)占领网络,拓展教育平台
网络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而大学生又是我国主要的互联网用户,互联网已渗透到了大学生的方方面面。所以要全面加强高校网络建设,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开展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线上、线下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5]首先,要加强网络管理与建设,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加大对网络信息的监督和审查,及时过滤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形成具有高校特色、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从而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优良的社会环境。其次,加强校园思想道德及传统文化网络阵地建设,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精品网站”,通过图像、文字、音频、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产生情感认同,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借助“微博”“微信”“论坛网站”等来加强传统文化宣传,在网络平台上与学生交流传统文化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及时解答大学生有关传统文化的疑惑,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充分结合起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要想有效培育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就必须要依托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长远发展的眼光,以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基础,加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以此来充实和丰富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