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微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思考

2018-03-06

文化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育者理论课军事

刘 宁 王 进

(西安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以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数字技术运用为主的新媒体正在全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并对传统世界进行着颠覆性改造,这一过程催生了许多依托于互联网生长构筑的新生产实践方式。新媒体拓宽了人们生产生活领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结构,在教育方面,新媒体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内容结构等造成了冲击,为相关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驱动力。“微军事理论课”就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教育革新探索的一种有效尝试。

一、“微军事理论课”建设的必要性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已经面临严峻挑战,归其原因,是教育理念、模式、方法等不能满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造成的。

首先,调查研究表明,多数高校《军事理论》课开设未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2006年关于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开设要求》文件要求,理论教学学时不满36学时;国防教育形式除理论教学外,主要以新生军训活动和专题讲座为主。因此,理论教学内容不饱满、国防教育形式单一是目前的突出共性问题。

其次,专业教师匮乏,造成教育实践活动效果不佳。学校对于军转干部或退伍军人的教师准入制度不明晰。《军事理论》课程通常由人文社科类公共课教师承担教学工作,但因缺乏国防军事理论专业的系统学习,理论基础匮乏,知识结构差异较大,教学效果欠佳。另因《军事理论》课非专业授课教师接收二次专业学习和培训路径不畅通,短期内还无法尽快弥补师资队伍的缺口。

最后,处于和平时期,《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载体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高校的国防教育大多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许多学校尚未设置军事理论教研室,或军事理论课教学任务挂靠在学校学工部或武装部下,组织构架不同步导致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过程不协同、不融合。此外,较多高校还存在以军训活动和专题讲座替代理论课教学的现象。

新媒体的出现,有效打破了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尴尬境地,弥补了传统的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育教学局限。“微军事理论课”模式的探索,重塑了教育者和受众间的关系,教育不再局限于教室,教育时间也不再限于上课时间,寝室、图书馆、操场等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军事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阵地。

“微军事理论课”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种“隐性教育”“移动教育”。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显性教育”,“隐性教育”是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藏目的,间接地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接受影响的教育过程,即所谓的“润物于无声”。“微军事理论课”是基于新媒体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应当基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心理、理想信念等进行“平易近人”式的军事理论课教育。“微军事理论课”的开展需要“微平台”,新时代下的“微平台”也在发生着变化。微信、QQ、微博已经成为“过去式”,智慧树、易班优课、知乎、喜马拉雅、慕课网络课程、BBS问答社区等新模式层出不穷,如果脱离了这些“微平台”,那么“微军事理论课”也就失去了自身最大的特色,不免又沦为传统的教育教学。“微军事理论课”的重点还在于“微”字,“微”并非人们通常所理解为“小”的意思,其赋予了教育新的意义,应该理解为细腻、与时俱进、细致入微。因此,“微军事理论课”相对于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新媒体,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受众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1]

二、“微军事理论课”的课程特征

(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传统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往往只局限于课堂上,多为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所以产生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当前,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数字技术在高校全面覆盖,据2018年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9岁网民达30%,可见,青年大学生群体已成为网络使用的主体。“微军事理论课”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在军事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交互性强和传播媒介多的特点及优势,为教育内容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且教育者不仅仅局限于专任的军事理论课教师,还可以是权威专家、辅导员,甚至是社会大众,极大丰富了教育内容。

(二)短小平快,时效性强

在这个信息“快餐”时代,网络舆情瞬息万变,而新一代的大学生恰恰紧跟时代步伐。传统的军事理论课教育模式冗长复杂,传播时效性低,教材内容易过时,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微军事理论课”微小细腻,简明扼要,语言平易近人,文字铿锵有力,不再是传统军事理论课那样的长篇大论,枯燥乏味。此外,“微军事理论课”借助了移动终端平台,使得人人都能够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方便快捷,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

(三)开放互通,协同育人

首先,“微军事理论课”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打破了传统思维的局限,革新了传统照本宣科的方式,充分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互动,塑造了新的育人场域。其次,“微军事理论课”利用并整合了多种教育手段,创造性地将先进的新媒体投入到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最后,“微军事理论课”建立起新的教育场域,将学校、社会、家庭这三个教育主体融合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了共享互通、开放包容、协同育人的局面,形成教育合力。

三、“微军事理论课”教育实践路径

(一)转换理念,接受“微”思想

“微军事理论课”的教育理念有别于以往传统的军事课教育教学理念,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地位趋向对等,教育者不再是教师,也可以是军事专家、学者、媒体人、评论员等,且教育方式不囿于灌输式的说服教育。“微军事理论课”所体现出来的正是一种平等公正的理念,使得教育者不再居高临下,师生可以平等对话、参与互动、实现信息对等。因此,教师和学生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接受并理解“微”思想,才能积极面对新媒体发展对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教育带来的挑战,从而抓住“微军事理论课”发展的新契机。[2]

(二)创新载体,建立“微”平台

传播“微”思想,首先就需要建立“微”阵地,打造新形势下的“微”平台。具体来说,一是进行平台硬件建设。不论是门户网站、微博,还是微信公众平台,都应及时更新、准确发布、有效管理信息,扩大受众面,增强影响力,使主流平台率先成为传播新思想、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二是进行个性化开发设计。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建立丰富多彩的内容板块,建立互动交流机制。

(三)打磨“微内容”,提升内涵建设

尼尔森最早使用了“微内容”一词,指向的是一种用以描述宏内容的短小扼要的摘要形式的东西。而在这里,可以认为“微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微内容”是将一种宏大的叙事或体系进行解构,以达到“短时高效”的目的。“微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特点是“微课程、大育人”,“大育人”则要突出内容建设的重要性。一是分解内容,重构课程架构,突出知识点或技能点;二是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三是充分利用视频、动画等,使军事理论课动起来、活起来。

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新的教育模式的打造受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追捧,甚至被企业进行商业化渗透。因此,群体狂欢之后则需要社会进行长期的理性回归,我们也要认真审视新媒体带来的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存在各种弊端和局限性。

猜你喜欢

教育者理论课军事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