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下文化人的文化自信重建

2018-03-06辜俊君

文化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

辜俊君

(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湖南 吉首 416000)

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的源泉,而作为二者互通桥梁的文化人对文化自信与否,又会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当前,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均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得到世界认可,但文化自信却尚未充分建立起来,这与对时空维度文化自信的过度重视而忽视了微观现实载体——文化人的社会状态不乏关联,社会存在一部分文化人、社会精英的文化不自信或不够自信的普遍问题。

一、文化人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种基于理性认识的精神成熟度的表现,是一种文化上知己知彼的高度自觉,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所有成员对自己民族所拥有的文化传统的高度认同、信仰崇拜、行为日常的一种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文化自信的主体是拥有这种文化的人们,而不是文化本身,因而文化自信就是人的自信,将文化自信建立在仅供少数人享用和把玩,抑或是高高悬挂在人民头上的理论观点,显然是与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背道而驰。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文化是指智慧族群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形而上的总和。既然文化只是一个外在于个体的精神思想承载体,那么它是如何与人产生交集并反作用于社会的呢?这便需要文化自信的现实载体——文化人。“文化人”大体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具有文化素养的人;其二是运用文化去教化民众的人,“文化人”对自己而言,就是将“文化”融入自己体内,内化于心,对他人而言,就是用“文化”传播、引导他人融入到“文化”中来,外化于行。一言以蔽之,文化人就是以自身为桥梁,首先将文化底蕴内化于自身,然后通过文化建设中的形态构建对其进行再创造和传承,使文化逐步在社会人群中蔓延开来并反作用于社会,从而达成整体意义上的文化自信。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在于文化人的自信!文化人的自信实质是文化人对自身所传承的文化、自我身份的社会地位以及对自身与文化相关职业之自信。一旦文化人群体出现不够自信或不自信的情况,就会直接导致文化形态构建出现形态单一、僵化、陈旧甚至构建方向错误等问题,对文化自信的建设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换言之,如果沙漏中的沙是文化底蕴,另一极是人民群众,而形态构建则是沙漏两级之间的细小管道,那么不管沙有几何,抑或如何用力摇晃,沙的流动速率依然与之前相差无几,若欲改变这一现状,唯有从两极间的通道——形态构建入手。作为文化底蕴与人民群众之间“形态构建”这一“桥梁”的承载者——文化人,其自信与否导致的“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所发挥的作用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此“桥梁”是“独木桥”还是“阳关道”。而文化人之所以能具备此作用,关键在于文化人的双重性身份。

文化人具有身份双重性的天然优势。首先,文化人本身来自于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同根同脉,有着天然叶与枝的关系。不仅如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文化人同时还是人民群众中接受和传播文化的先锋队和先驱者,这恰与反帝反封建时期我国工农先锋队与广大无产阶级群众存在的天然关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若先锋队和先驱者自身都不够自信,那么中国从文化大国跨越为文化强国这一场硬仗还没开始打响便已经自乱阵脚。其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老百姓只相信身边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来自上层建筑的自信对他们而言过于高远,若欲将文化自信深入民心,唯有从其身边着手,也就是与百姓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文化载体——文化人。试问一个熟识之人和一个陌生人同时向你传播一种思想,你更相信谁?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凭借文化人与人民群众天然的枝叶渊源关系,其对于自身的文化传承、身份地位以及从事职业的自信更有利于感染和促进人民群众对文化的认同与自信。综而观之,“欲人勿疑,必先自信”,欲使广大人民自信,进而实现国家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人任重而道远。

二、文化人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晚清时期,时值世界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这辆列车的奔腾时期,封建晚清政府的局限性及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未能及时登上该次列车,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脱轨自此为始。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至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强大的西方文明的压制下,中国人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人们认为失败的根源在于对旧有文化制度的排斥不够彻底,因而需要一次彻底的扬弃,规避一切复辟之可能,从而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等口号乃至倡导西体中用甚至是全盘西化。三次文化运动使得中国文化人旧有的文化自信之基由动摇走向了崩塌,十年浩劫更是将文化人的尊严踩在脚下,社会地位一落千丈,成为人人喊打的“臭老九”,建国以来文化人难得恢复的些许自信被“斗”得支离破碎。

当代中国文化人正处于传统文化语境崩塌且新文化语境尚未完全建立的尴尬时期。学者斯信指出,“中国的文化人,几千年来死抱‘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条而自命不凡。五·四之后,文化人更是忙于忧国忧民而自尊自重。岂料十年浩劫将文化人的自我感觉风卷残云一扫而空,臭老九的帽儿令他们汗颜。而近几年商品经济潮的汹涌澎湃又将文化人刚刚恢复的那点自信冲击得支离破碎土崩瓦解。眨眼之间,文化人开始迫不及待地寻求文化之外的价值,迅速四分五裂,大家各显神通各自为阵,有的便成了‘半文化人’或‘伪文化人’,令人不由愤愤然骂一句:他妈的,这群文化人!”[1]虽有偏激之处,但不难看出文化人的尴尬处境。中国文化人经历从世界文明中心的天朝上国坠落为任人宰割的落后殖民国的位置转换,虽之后新中国的建立将中华民族从屈辱的深渊拯救而出,但文化语境前后的巨大落差仍旧是中国文化人内心深处的最大创伤,在对备受责难的传统文化语境的坚守与当下一枝独秀的主流西方文化语境入侵之间不知何去何从。

此外,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一定物质上的保障对于精神的满足来说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非圣贤,孰能无欲,文化人和大众一般,同样需要物质上的保障与精神上的满足,但总体而言,当前文化人群体面临收入偏低、尊严缺失等物质、精神的双重危机,缺乏物质、精神这两大支柱支撑的文化人实难做到文化自信。

三、重拾文化人文化自信的路径

首先,重塑文化人的自信离不开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正视。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而对传统优秀文化这一文化人自信根源的重塑还需要由中央到地方乃至各级部门等相关机构的支持,将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客观阐释融入意识形态建设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地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生活日用,通过社会渠道和学校教育等途径,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加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焕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机。如此方能在根源上解决文化人的自信源泉问题。

其次,提升文化人的文化自信需要来自于社会层面的肯定。藉于近代以来的历史原因,中国文化人的社会地位及风评一直呈现出一种“多云转阴”的状态。深而言之,需要依靠行政力量来为文化人开辟一个良好的社会工作环境,助其重塑文化自信。第一,掌握好新闻传媒这把双刃剑。基于当今现状,受资本运作的影响,媒体导向呈重娱乐轻文化之风。应着力扭转这种局面,传播文化,提升文化人的自信。第二,规范影视综艺所宣扬的价值观。风清方能气正,只有在一个尊重文化的社会氛围中文化人才能得到应有的尊严、尊重,进而重拾自信。第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唯有加强对文化人这一群体的道德素质培养与监督,方能“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而达到一种由内而外之自信。

最后,稳固文化人的文化自信在于良好的职业憧憬。良好的职业憧憬概而论之便是文化人对自身职业所能或可能获取的物质、精神层面的“食粮”所展现出的一种积极乐观的自信状态。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在物质保障的基础之上文化人才能气定神闲地干自己的事业,才能在获得群众认同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信;其次,中华民族的文化人自古以来便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抱负担当的优良传统,若欲稳固文化人的自信,当务之急就在于使文化人的“文武艺”能够卖与“帝王家”,打造一个一展抱负的公正平台,从而实现文化人“浩然之气”的伸张,点燃文化人内心深处的担当热血。重拾和稳固文化人的自信将是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建设的善方良药。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