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薇拉·凯瑟小说中道家生态思想阐述

2018-03-06牛艳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凯瑟道家万物

牛艳争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社会在高度享受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伴随着一系列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要延续人类的生存就必须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也就是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从建设“美丽中国”的高度把生态文明置于贯穿五大文明建设的始终,要求全党全社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足见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对于如何解决关乎人类生存的种种困境,我们完全可以从扎根于农业文明、提倡“顺应自然”的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中找寻答案。道家认为人类只有知道自然的根本规律,才能够认识天地万物的限度,从而限制自己的行为和不切实际的欲望,才能明智。道家古老的生态美学智慧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薇拉·凯瑟虽然生活在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各种伴随而来的现代危机使得凯瑟意识到人类只有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回归到自然的怀抱,才能解决人类的生存危机和人的异化问题。她的作品中表达了对于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及其对消费文化的生态批评,显现出了深刻的生态意识,这些生态思想与传统的道家学说有着很多惊人的契合之处。

1 “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

《拓荒者》是凯瑟早期小说的代表作,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以及艾佛和土地之间都形成了和谐统一的关系,反映了凯瑟对于人与土地之间关系的伦理思考和憧憬之情。在父亲约翰·伯格森那里,人与土地形成的是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唯有亚历山德拉意识到人类只有热爱土地、保护土地、并顺应土地自身的发展规律,人与土地之间才能形成一种相互融合的关系。正如小说最后结尾所说的那样:“多么幸运的田野!它终于敞开胸怀接受了像亚历山德拉那样的颗颗赤心,然后又把它们奉献给人间——在金黄的小麦里,在沙沙作响的玉米里。”人类转变成为“土地共同体”中平等而普通的成员,而不是土地的征服者。自然不具备主观意图,它对待人类的态度是友善抑或是粗暴都是在依照自己的规律而行,而这种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凯瑟的土地哲学观中,拓荒者只有保持对土地的热爱和尊重,与土地、自然形成和谐关系,才能永葆大自然原有的生机和美丽,大自然才会给人类以丰厚的回报。

以“道”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主张天道无为,道法自然。“道”为本体,是产生万物的过程,人类亦产生于这一过程,那么人类就应该将自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然、无为”作为道家生态美学智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层面上,要求人类顺应自然的本来势态,不妄为,自然自在地生活。老子这种“自然无为”的思想在庄子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庄子·天道》中提出了“以己养养鸟”和“以鸟养养鸟”两种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意指如果人类肆意妄为,违背万物的自然本性和自然发展规律,必然导致万物的毁灭。庄子在《至乐》篇中还说:“天无为以为清,地无为以为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得道者应该以天地为效法对象,以无为为止乐。人类应该以一种谦恭亲和的态度对待自然,遵循自然法则。否则,自然生态的平衡与和谐就会遭到破坏。“自然无为”的最终目的是要人类以顺应自然之道为宗旨,不可为了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而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随意破坏自然的发展规律。由此可见,薇拉·凯瑟对于人地关系的描写蕴含了浓浓的道家“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思想。

2 “贵生、爱物”的生态平等观

道家“道法自然”的这种基本理念奠定了道家生态平等观的基础。老子《道德经》第25 章言:“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地、天、道都是整体环境的一个构成部分,不分高低贵贱,享有同等地位。人和其它自然存在物都有各自的内在价值,任何事物都是平等的。老子还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道德经》二十七章》)这便是“贵生爱物”的慈悲情怀。庄子则进一步提出“物无贵贱”的思想,认为从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是齐一的,本没有贵贱的区别,人与物的平等便是其中一种体现。人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为友。相反,如果人类持有优越于万物的这种偏见,就会想要奴役自然,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获取私利而破坏自然,从而破坏事物的自然之性和自然状态。“贵生、爱物”表达的中心主题是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统一,最终目的是敬畏和爱护自然万物,保护生态环境。对于道家这种贵生爱物的思想,著名的生态伦理学创始人之一阿尔伯特·史怀泽怀着极为欣赏的态度说过:“我们乐于承认,与我们相比,在中国和印度思想中,人和动物的问题早就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中国和印度的伦理学原则上确定了人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

凯瑟的作品中也多处体现出老庄的生态平等观。比如在《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娅》的这两部小说中,凯瑟描写的很多场景都是以动植物为唯一主角。这些动植物千姿百态:长草深处的啾啾虫鸣,柔和的、永不疲倦的麦浪,天鹅绒似柔软发光的暗红色的天人菊,肃穆的田野,散发出香甜味道的松木等等。凯瑟使用自然文学描写动植物的手法,对这些动植物形象进行全方位的、细致入微的刻画,赋予了它们和人类共同的重要性。在凯瑟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出动物、植物和人类所形成的平等关系,他们共享自然,相互融合。

除了对于动植物的形象生动地刻画,凯瑟的生态平等思想还体现在两个典型人物身上。一个就是《啊,拓荒者!》中的疯子艾佛。艾佛是一个典型的动物保护主义者和物种平等主义者,尊重并观照周围的一切生命,也不允许别人去伤害它们。他视自己为自然的一部分,居住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所有的行为方式都遵循着自然法则,同时还担当了捍卫自然的角色。他屋前的池塘是野鸟的栖息地,他把它们都看作自己的伙伴,他说:“常常有许多奇怪的鸟到我这里来落脚,他们从很远的地方来,给我做伴可好啦。我希望你们小伙子们从来不打野鸟,是吧?”另外一个人物就是麦丽。麦丽特别喜欢树:“我喜欢树木,因为我觉得它们比别的任何东西都能随遇而安,必须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下去。我觉得这棵树似乎知道我坐在这里所想的一切事。”麦丽与树木之间形成了一种亲密的伙伴关系,树木似乎也有了生命,能感知麦丽所想的一切。凯瑟的这些描写正是体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平等关系,在对待自然万物生命的态度上,薇拉·凯瑟与道家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3 “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

“天”在古代人的概念里是具有多重精神属性的。在老庄的概念中,“天”是事物自然而然的状态,是没有意志也不具备道德属性的自然之天。庄子在《齐物论》中指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意指万物和我们人类都拥有自然的共同本质属性,所以就和人类合为一体。庄子是从事物共性和本源论的角度探讨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人与天的高度和谐统一。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追求的是超越现实的束缚,强调的是人回归自然,与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和谐境界。

薇拉·凯瑟在《啊,拓荒者!》中在描述亚历山德拉和麦丽在一起的情景时写道 “她们在强烈的阳光下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周围树叶织成的图案像一张网;那瑞典女人是一片白色和金欢色;那机灵的棕色女郎在说说笑笑时,眼睛里点点黄色的闪光跳动着”。人和自然不同的色彩融合到一起,构成一幅美丽图画,此时很难说是人在自然中,还是自然在人心中。人与自然在经历了文明与荒野的冲突和矛盾之后,最终走向了和谐,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小说《我的安东尼娅》中也有类似的场景描写。经历了重重磨难后的安东尼娅最终选择回到大草原,与自然形成了和谐的生存关系,同时实现了自我,让物我都呈现了更高境界的美,大草原也呈现出一种带有人文气息的自然美。凯瑟在其多部作品里都表达了同样的信念:人类精神家园的最终归属是回归自然的诗意栖居的生存状态。由此可见,凯瑟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的描写实则蕴含了道家万物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思想。

4 结语

凯瑟和老庄虽然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代,但都是社会经历巨大变革的时代。无论是战争还是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都使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随之而来的是践踏自然产生的严重后果,这也使得人们也都认识到热爱、尊重自然、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凯瑟和老庄产生相似的生态关注,他们的生态思想中有诸多契合之处也就不难理解。解读凯瑟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家生态思想,拓宽了凯瑟作品研究的向度;同时可以让我们重温中国传统道家思想,唤起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自然保护等这些永不过时的主题的关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凯瑟道家万物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薇拉·凯瑟地域书写中的流动主题研究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漫画道家思想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老师的秘密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