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2018-03-06姜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姜芳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天津 301811)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理念,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题中之意,也是解决“三农”的思想和文化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

1 乡村振兴战略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1.1 是强化主流意识形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文化转型与价值重建,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时空境遇。意识形态领域多样化的态势更需要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种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近50%,在农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有利于对农民价值观的正面引导,促进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有利于增强广大农民的归属感与向心力,形成集体行动的动员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支撑;有利于为广大农民判断是非得失做出价值选择,为农民参与城市化进程及市场经济提供重要价值准绳。

1.2 是应对西方价值观挑战,保护民族文化的需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进程加快,价值多元化倾向日趋凸显。各国都普遍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指出,“思想和文化风格并不改变历史……但是它们是变革的必然序幕,因为意识上的变革……价值观和道德伦理上的变革……会推动人们去改变他们的社会安排和体制。”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宣扬文化战略和价值观,其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同化作用,会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乃至改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和道路的走向。在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本土核心价值观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有积极作用,能有效应对与抵御西方“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与和谐;有利于广大农民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道路、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及社会生活规则体系等社会进步的软件。

1.3 是加强党执政的价值合法性基础,提高党拒腐防变能力的需要

新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党员干部价值观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丰富了党员干部价值观内涵,如公正、竞争、实效、民主等价值观,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运行所衍生的某些消极因素致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在一些党员干部中滋生蔓延,导致一部分党员干部形成了畸形的价值观,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中,传统政治系统的合法性将面临挑战,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合法性危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合法性来源呈现多元化特征,一个政党要想获得人民的认同、取得合法性资源,必须提高党的执政成效。在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观,有利于激励和推进基层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确保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优化执政能力,增强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基层党员拒腐防变能力,始终使我们的政党保持先进性,增强基层组织干群团结。

1.4 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的境况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在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观,有利于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追求和实践中国梦所蕴含的价值理想,不断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农民对改革的巨大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民的创新创造精神,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

1.5 是解决我国社会矛盾,实现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年来,中央深入贯彻一大批惠民举措使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大幅提高,文化自信得到彰显。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农村文明程度亟待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加强农村的思想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对实现农村平衡、充分发展,全面推进农村各项进步事业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2 乡村振兴战略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

2.1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政府日常工作之中

首先,各级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把文化振兴战略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经济政策和体制改革规划,与农民切身利益相结合,使农民自觉接受并获得价值认同。其次,各级政府部门要使基层党员干部真正领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并在实践中得以贯彻落实,起模范引领作用。再次,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创新基层管理服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检查、总结评估的衡量标尺和改进方向。最后,各级政府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财政拨款,社会捐助、帮扶等各类资源,努力破解乡村振兴战略中硬件、软件建设资金短缺的难题。

2.2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法律建设之中

第一,尽快建立新的道德体系,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要弘扬雷锋精神,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户等;弘扬孝道,加强以孝亲敬老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组织诚信创建活动,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提倡吃苦耐劳、戒奢克俭的优良传统,开展节粮、节水、节电、节约钱物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社会氛围。第二,要完善法规制度,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司法行政等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使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鼓励与惩罚有机结合,形成有效的法律支持、政策保证和机制保障。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明确规定课程和教学要求以及干部的考核指标,营造健康向上的法治环境。“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2.3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宣传教育活动之中

首先,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传媒工具进行大力宣传,占领舆论阵地,包括纸质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等。网络媒体应加强网站内容的审核与管理,禁止网站发布反动、迷信、淫秽等违法犯罪的内容和信息。其次,构建农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加强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及技术培训,加强初中后、高中后的成人教育,形成健全的农村教育网络体系。最后,在农村配备政策宣讲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高度概括为通俗、易懂、易学、易会的语言,进行深入细致讲解,使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能够理解和领会;以传、帮、带为引领,积极壮大村镇文化能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4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建设之中

首先,要批判、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农村要求继承创新。大力发展农村基层文化,以县城为龙头、乡镇为中枢、村为基础的三级文化网络,利用国家重要节庆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其次,要辩证地对待西方文化。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学习国外优秀文化,“洋为中用”,形成中国气派、易于农民接受。对于企图分裂中国、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思潮,我们要坚决抵制,保护国家文化安全。同时,要把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面,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上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