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动漫的文化传统重构

2018-03-06毕露予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苏北民俗动漫

毕露予

(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

动漫是一种运用“逐格拍摄”的技术手段,融入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文化主旨,突破现实世界束缚,打破文字无法表现的视觉冲击力,从静态媒介到动态媒介的转换,强化表意能力的艺术表达形式。前苏联文艺美学家卡冈曾指出:“作为在文化中对象化、固定的、得到储存的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成果都属于文化。”而动漫艺术也是一种人类精神生活的再创造,是对文化的一种“具化”表现,是一种表意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段,这就决定了动漫产业具有不可推卸的文化传承属性。辨明了动漫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就证明了提出“苏北动漫的文化传统重构”这一论证的合理性,也就是说,苏北动漫想要突破当前的困境,就必须实现动漫创作表达主旨的重构,使苏北地域文化成为苏北动漫创作取之不尽的营养源泉。

江苏可以说是中国动漫的起源地,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生于南京。万氏三兄弟从国画开始学习,进而研究素描、色彩等西方美术,运用中国皮影戏、走马灯的原理,参照“西洋镜”的技术手段,发现了动画的制作原理,创作出了我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万氏兄弟的动画创作,一直紧贴时代主旨,一类是抗日爱国宣传片,如《勿忘国耻》等,二是融入中华民族神话故事作为取材,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黑白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世界上影响广泛,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继《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长片。1964年创作的《大闹天空》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是中国动画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和民族化创作的一个高峰,大大提高了中国动漫在国际上的地位,是“中国学派”的扛鼎之作。

自1978年中国动漫产业走上产业道路以来,虽然在创作数量和经济收益上迅速展开自我觉醒与规模扩张,在政府的支持下、创作人员的广泛参与下,资本力量的注入下,动漫行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作品的质量、影响力却大不如前,“中国学派”日趋衰落,进入了“唯技术”、“唯资本”、“唯说教”、“乏使命”的死胡同,归根到底是因为动漫创作缺乏了文化的支撑,缺失了民族文化的催动,缺失了中华民族世界观的有力表达,苏北动漫面临的问题亦然。那么,苏北动漫该如何发展,如何避免高开低走,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苏北地区,立足于江苏北部,历史文化悠久,地域文化鲜明,楚汉文化为其主要区域文化符号。在楚汉文化的滋养下,产生了四大类民俗艺术资源:一是民俗造型艺术,即用物质材料来塑造可视图形,包含民间美术与民间手工艺制品;二是民俗表现艺术,包括曲艺、舞蹈、戏剧、杂技等艺术形式;三是口头传授和表述,包含神话传说、故事等;四是建筑构石,如汉画像石等。民俗艺术资源,属于“文化”范畴。对于文化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等同于人类的一切创造。狭义的文化是指文化艺术向社会提供的精神财富,包括文化、艺术、出版、文物保护、图书馆、群众文化、新闻、文化艺术经纪与代理、广播、电视、电影业等向社会提供的文化财富。而民俗艺术资源可以归为文化的狭义范畴。民俗艺术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历史文化,是活态的历史表现,它通过民间的、传说的等文化表现方式弥补了现有官方历史的不足,使人们更加深刻的、全面的了解历史。民俗艺术本身就含有历史文化信息,它构成了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历史事件又从一定方面传承和影响着民俗艺术。

苏北动漫产业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以来,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寻作品与市场的结合之路,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在动漫专业创作人员与专业发行公司的推动下,蓬勃发展,成为文化产业中吸金能力超强的排头兵,为苏北经济转型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无到有,慢慢壮大的过程。就当下而言,大批的动漫产业基地的挂牌、各大高校动漫专业的建立、再加上资本的推动,每年有大量的本土动漫作品面世,已经积累了量的优势。这也表明,苏北的动漫产业要逐渐摆脱量的原始积累层面,从量变向质变而推进,这就要开始深入的发掘其精神层面的内涵,深入的研究传统文化内涵,符合其美学的内在要求,才能让苏北动漫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对于苏北动漫产业的发展,也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立足苏北动漫的现状,梳理苏北的文化脉搏、地域审美,把苏北的地域艺术特色与审美融入到动漫创作之中,才可以不断的发展与壮大。

民俗艺术资源和动漫产业可以相辅相成,当今动漫产业的转型需要植根于民族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发挥民族特色的深厚文化内涵,使动漫产业以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形式展现出来。首先,任何动漫的呈现,都离不开剧本作为支撑,合理的发掘传统民俗资源,使其与动画媒介和谐的相融合,对于动漫产业的发展,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苏北动漫最关键的症结在于内容上缺乏吸引力与创造性,而从目前国际前沿动画理论来看,动画的创作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人物塑造、二是人性构造、三是世界观的构建。动画世界观是指故事中的群体是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生存,具有何种价值观、行为属性、职业特征等。通俗的讲,就是动画剧本如何设定。苏北动漫的困境,其根本就是动画剧本世界观设定的缺失。而苏北民俗资源中,一直存在着浩瀚神秘的“世界观”,如把民俗艺术资源中的各种要素和精神内核打破重组,全新拼合,对于动漫剧本的创作,定能带来实际意义上的突破。

其次,在场景设计中,苏北民俗艺术有很多值得动漫场景设计汲取的形态要素,例如徐州剪纸艺术,尤以邳州剪纸艺人的作品为代表,其作品题材大多来源于乡间劳动生活场景,常用简单的几何体表达事物的内在精神,这与动画片的“以少胜多,纯化形态”的设计理念完全吻合。如果在动漫设计中,借鉴剪纸的造型手法,可以使动漫的人物构型更加传统,也能体现苏北地域文化意蕴。

最后,民俗艺术形式要素多崇尚自然和谐的生态美学观念,与西方现代艺术形式要素相比,更加自然、淳朴、粗狂、纯真,民俗艺术资源,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去粗取精、不断更新整合而传承下来的优秀资源。正是因为这种没有受现实和功利主义的束缚,只是为了追求美的创造性的发挥,所以说将民俗资源应用到动漫的创作中可以产生非常美妙的艺术效果,如果具象化来说,是民俗艺术资源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内涵,对于动漫人物的塑造具有不可言喻的功用。

综上所述,动画并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手段,更是一种传播文化内涵的有力媒介,运用苏北民俗艺术资源,为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源泉,使动漫成为承载地域文化传播的最佳场所,使其参透到动漫角色设计、剧本创作等环节中,弥补苏北动漫文化失语的困境,符合当代美学的内在要求,完成苏北动漫的文化传统重构。诚然,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动漫制作者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定能让苏北动漫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不断的壮大。

猜你喜欢

苏北民俗动漫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民俗节
浅谈苏北地区香樟树黄化病的防治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