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重庆红色资源建立开放式思政课教育模式
——以重庆市高校为例
2018-03-06梁兆桢
梁兆桢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44)
重庆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它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曾经是中国重要的革命老根据地,在抗战胜利过程中,老重庆的共产党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而重庆本地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在全国范围当中,是实施红色教育最好的地区之一。重庆是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红色都市,直辖以来,重庆市经济发展十分迅猛,但是在教育这块与另外三大直辖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在渝高校应该珍惜这一独特的地域优势,依托重庆市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建立开放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新模式,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力。
1 变革传统思政课中的主体观念,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的主体,这点要比以往更加凸显出来。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独立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高校中的大学生也不例外。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能够做的就是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各种事物并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系统地把握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而不能去剥夺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性。更加突出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主体性”,是新时代开放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中最主要的特点,也就是在教学当中要以学生学习得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要,给学生更多在课堂展示的机会,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思政课堂学习的主人。[1]作为重庆市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要依托重庆市的红色资源,在思政课教学课堂当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阅读重庆本地的红色经典,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专题的讨论和研讨会,要求学生在讨论后写出自己的经历,并集体讨论自己的感受、看法和观点。对于在课堂上表现突出,发言积极,且成绩优异的学生,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了解红色精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不仅,它不仅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促进了学生学习红色文化、领悟红色精神,争做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兴趣,使学生在体验、分析、思考、讨论和交流中发现我国红色精神的价值,从中受到启发,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2 发掘重庆周边红色文化资源, 实施开放式思政课教学
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过程中,教科书一直是我国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资源,离开了教科书,课堂教学似乎难以进行,长此以往,这就导致了很多老师都以为教科书是课堂教学唯一的内容。虽然教科书对于实现课堂具体的教学目标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时效性方面,教材的局限性突出,尤其是在形势和政策课上,教学内容有非常明显的短板,那就是内容严重的滞后性,与时俱进的更新课堂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适当加入红色文化的内容,从优秀的思政课教学当中,教学内容它不单单可以来自于课堂教材本身,也可以来自学校、来自学生本身、来自社会、来自生活、来自方方面面。重庆作为传统老革命基地,本地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譬如红岩村、白公馆、红岩魂陈列馆,歌乐山烈士陵园等,从到名人故居到展厅、博物馆,从陵园到战争遗址,还有大量大家广为熟知的文艺作品,其中最为出名的且广为流传的就是著名红色小说《红岩》。红岩精神,便是其中的精髓,也是重庆本地最突出的红色文化。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在开放式教学这一重要的前提下,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了解当今社会的变迁,了解社会发展的渠道,变得比以往更加便捷和迅速,以往教师作为信息的垄断者这一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是因为,网络的发展,学生信息来源变得更加广泛,各种信息更新速度快,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独立意识增强,因而也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侵蚀,从而导致在思想上的畸形变化。[2]因此,在渝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因地制宜地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广泛收集当前重庆丰富红色资源,并将其加入到教学当中,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还有要注意“三结合”原则,即结合社会焦点问题,增强针对性;结合国内外形势,提高时代性;结合理论前沿,增强先进性。使有着丰富红色文化的高校思政课成为学生提高各方面能力,矫正各种不良思想,成为学生了解社会,关心国家,放眼世界的窗口,提高在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告别以往枯燥的思政课,实施更加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真正使学生学到更多,学会思考和学习。如在开放式的教学当中向同学们讲述重庆市社会改革发展成就的历史时,让学生根据身边的事例、自己的体会,亲身体会重庆市改革开放以来、直辖以来、学校的今昔和身边的变化,让学生看得到、摸得到、感觉得到,有话可讲、有话想讲,有话可论,做到真正的开放式高校思政课教学。
3 变革传统思政课课堂组织形式,拓展教学的广阔性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当中,课堂教室似乎是课堂教学组织开展的唯一场所,但是如果长期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这样不仅会束缚学生的手脚还束缚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失去学习的新鲜感,还会导致学生的个性得不到自由发展。开放式思政课教学的组织形式需要扩展教学的“广阔性”,需要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和空间,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恩施并重、齐头发展,适当扩大“教室空间”。[3]理论不能脱离于实践,一旦脱离了,就会失去其原有的生机和活力。重庆市高校思政课教学只有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多接触社会,多到重庆各种革命根据地、各红色资源丰富的地方走走,实地考察和亲身感受,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易,不仅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而且实践活动可使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连,使教师的教不再局限于干枯的理论说教,使学生的学不再是被动接受和死板的记忆,它对于学生的个性完善和发展,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4]先进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将红色资源引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开展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实践教育活动。重庆市的红色文化是老一辈重庆共产党人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来继承和借鉴。
总而言之,重庆本地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在渝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地域优势,不仅要将红色文化带入大学校园,走进大学教室和课堂,也要定时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在亲身体会的同时,进行红色精神的熏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阅读红色经典,在实践教学中参观红色基地,体验红色生活的实践活动中,使得红色教育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精神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我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