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民初时期东北方言形成概述

2018-03-06司文凯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方言东北

司文凯 苏 畅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 116044)

1 清末民初时期满语的衰落与汉语的兴起

清朝中后期,[1]东北出现了满汉语兼用的情况,因为满族接受汉文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满汉的全面融合逐渐限制了满文的应用。自乾隆时期起,满文的应用越来越少,出现了转衰的趋势。此外,清政府虽实行严格的封禁政策,关内北方诸多地区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并受连年自然灾害影响,迫使大量流民突破封禁进入东北谋生,这对东北地区的人口构成造成了巨大冲击,使汉语逐渐流行开来,满语的影响力日渐下降。这在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市镇体现地非常明显,而交通闭塞的广大农村地区受其影响较小,人们仍将满语作为主要的交流语言。清朝末期,东北地区的汉化趋势逐步加快,大规模的人口迁入使得东北地区出现了明显的满汉文化交流情况,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剧烈变化,这破坏了东北地区以满语为主的稳定语言环境,经过激烈的碰撞,形成了汉语取代满语成为通用语的局面。

2 国内移民对东北方言形成的影响

清末民初时期,中国面临严峻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民国时期,军阀混战、自然灾害、粮食减产等问题迫使许多人背井离乡,前往他处谋生计,当时中国的移民主要有两个趋势:闯关东和走西口,结合本文的研究背景,我们暂且讨论闯关东的问题。闯关的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和陕西人为多,而其中又以山东人为最。[2]当时国民政府继续延续清朝政策,在东北地区实行垦荒政策,山东移民进入东北的规模大大超过清代。山东人多地少且土地占有极不合理,造成广大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像京杭运河两岸,人口众多,随着运河通航能力的下降,生计出现困难,而东北三省地广人稀,土质肥沃,具备农业发展的良好条件,对山东破产农民有很大吸引力。外来移民的涌入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东北方言的形成,当地方言也会被东北方言吸纳,形成新词汇。比如:(1)投,就是用清水漂洗的意思;(2)一丝儿,意思是一点,形容量很少;(3)圆鼓轮墩,形容圆而凸起的样子;(4)拨拉,用手或棍棒等拨动;(4)不斤不离儿,意思是差不多、凑合或将就;(5)脆生,形容食物脆。结合前段移民变迁的背景分析,我们发现国内移民的流动给东北地区带来的影响是全面且深刻的,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上这种影响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也使得东北方言更加丰富深刻,独具魅力,在我国的北方方言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东北方言也具备了自身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东北方言的表达直截了当,反映了东北人民直爽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与黑土地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形成过程中也体现了东北人民的勤劳智慧,这些简单的词汇表达能形象生动地展示发言者的思想意图,便于沟通交流,因此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第一、正字误读

东北方言中存在很多的正字误读现象,这些误读虽然不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没有正式的书面表达法。但在熟人社会里,这些误读词汇使用的频率会更高,因为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减少生疏感,增添信任感。这些误读词汇经过长期的运用已在人们之间形成共识,成为东北方言稳定的构成部分。比如东北人常说的“噶哈呢”是“干啥呢”的谐音误读;“母们”是“我们”的谐音误读;“稀罕”是“喜欢”的谐音误读;“半拉边儿”是“半边”的误读谐音等等,这些发音表达丰富了汉语使用方法,体现了东北地区浓厚的地方特色。

第二、一词多义

东北方言的不同表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具体的含义也存在很大差别,需要具体分析。比如“贼”在普通话里是小偷的意思,但在东北方言里是“非常、特别”的意思;“犊子”在东北话里有“混蛋”的意思,但是具体语境中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扯犊子”不是“扯混蛋”,而是胡闹,做没有意义的事等。无论语境怎样变化,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东北方言带有幽默感,比较俏皮,有助于缓和气氛,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作用。

第三、语言风格具象化

东北是粮食重要产区,其经济结构主要以农耕和猎渔为主,在这片黑土地上,人民精耕细作,春种秋收,这对当地人民的性格特征和民俗风情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在方言上的影响尤为明显,比如语言由静转动、抽象转向具体,很少有委婉的表达方法。比如东北人偏爱东北虎,说“这人虎”形容他勇敢而鲁莽,对老鼠十分反感,贬低人的长相时说“耗子眼”等等,所以东北方言习惯于对事物的具体特性进行比拟来表达其想法,也是很直白的表达方式。

第四、表达幽默风趣

在寒冷的东北地区,人们形成了坚强勇敢、粗狂豪放的性格,同时面对困难时也表现出乐观态度,所以在语言中到处能体现东北方言的幽默。此外,东北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分支,接近普通话的表达,通俗易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比如东北方言小品以其俏皮感、亲切感而闻名全国,与喜剧的融合堪称浑然天成。《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让人们记住了“咱们屯里的人”;《不差钱》让人们记住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小品《功夫》让人们记住了“要啥手表啊,要啥自行车啊”等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幽默表达。这些表达都很形象、生动、富于节奏变化和想象力,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 国外文化对东北方言形成的影响

中国与俄罗斯、日本和朝鲜这三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源远流长,长期的文化交流也必然会体现在语言当中,因此也会影响着东北方言的发展。

3.1 俄语在东北方言形成中的影响

[3]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开禁放垦,许多来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人北上进入东北地区,随着俄罗斯移民进入东北,这部分汉人越过中俄边境来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天然良港符拉迪沃斯托克寻求发展机会。[4]另外,中国人到俄罗斯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随着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大铁路建设,灾荒省份的新移民在国家东部地区找到了新的落脚点和就业机会,俄国政府大量招募华侨工人。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前,中东铁路公司就招募了10万华人,这些华人深受俄罗斯文化和社会风俗的影响,其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日渐俄罗斯化。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不谋而合,两国联系日渐密切,从东北到俄罗斯的华人就进一步增多,这样,俄罗斯文化逐渐渗入东北地区。文化与生活方面的影响也必然会带入语言中,一开始许多哈尔滨人都会讲一些俄语,后来他们则把这些俄语加入到东北话中,比如(1)布拉吉,在俄语中布拉吉就是连衣裙的意思,但是由于俄罗斯的连衣裙有其自身特色,所以东北话就直接叫布拉吉,是一种短袖连衣裙,而不是无袖或吊带的;(2)玛达姆,本意是夫人、太太,是对已婚女子的称呼,通常用在姓氏之前;(3)苏伯汤,是一种用肉、洋白菜、西红柿等做的俄式肉菜汤,俄语本身就是汤的意思,发音“苏波”。

3.2 日语在东北方言形成中的影响

清末民初,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的领土虎视眈眈,想侵占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以东北为基地进而将整个中国据为己有。为达到这一目的,日本自1906年到1945年在满洲设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成为日本在满洲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侵略活动的指挥中心。从1907年6月开始,把得到的干支线全部改为标准轨距,先是安奉铁路的改轨和变线,在改轨的同时,修建了中朝边界上的鸭绿江铁路桥。从1908年开始,分别启动了大连至长春、沈阳至抚顺等线段的第二线工程。这样,交通的便利推动了移民的人数增长,他们不仅带来了日本的风俗习惯,而且日语在东北的使用也很普遍,长期以来部分东北居民学都会讲一些日语,将其融入到了东北话中,语言上的影响是日本侵略东北的重要历史遗迹。比如(1)榻榻密,表示床垫、蒲苇草垫之意,在口语中常说成“铺块榻榻密”、“榻榻密隔凉隔热”、“蒲草能编榻榻密”等等,读音很接近东北方言;(2)婆婆丁,就是蒲公英,在东北的田野里,常常有看到挖采蒲公英的老婆婆的身影,由于这个理由,东北地区人们将日语蒲公英的读法加以改造,从其形状推想到紫花地丁等与之相符的“丁”字,将其命名为“婆婆丁”;(3)挖弄,东北人会说“挖弄个差使”,这里的“挖弄”是指财务拉拢、贿赂,这个词也是借助日语发音演变过来,形容谋取私欲;(4)东北方言中的“扣扣搜搜”表示不大方、偷偷摸摸的意思,这也是汉日语音的融合,与东北方言接近,表示偷偷摸摸,行迹猥琐的样子。

3.3 朝鲜语在东北方言形成中的影响

朝鲜人迁入东北最早是在明清之交,但是到了清末民初时期这一流动达到高潮,甚至在延边地区形成了朝鲜族聚集区。[5]民国时期朝鲜移民大量迁入我国东北地区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的反动殖民统治迫使大批朝鲜人民流亡国外,而民国政府在东北大力实行开垦政策为朝鲜移民的迁入提供了有利的历史契机和广阔的地域空间。与此同时,东北地区地主经济和富农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劳动力雇佣的自由化和劳动力的商品化,使东北地区强化了对外来移民的收容力,从而为朝鲜移民的迁入和定居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朝鲜族人民会将其习俗文化带到中国东北地区,朝鲜语对东北方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饮食文化上,[1]东北方言中从朝鲜语中借用的较为典型的词汇有朝鲜族传统食品冷面(用荞麦面或小麦面等做成的圆面条,煮熟后经冷水处理,加入牛肉片、西红柿、糖醋及老汤而成)、打糕(把糯米煮熟后捶打后,将其切成小块,拌花生粉等佐料食用)、辣白菜(用大白菜、辣椒面等原料腌制而成,口味辣脆酸甜),还有众所周知的花名金达莱,以及现在仍沿用的“唧个啷”(争辩、吵嘴)等。

4 总结

清末民初时期是东北方言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受到了深刻且复杂的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视域探讨了东北方言形成的基本概况。国内视域主要分析了以闯关东为代表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对东北地区人口构成的影响,国际视域则关注中国的三个重要邻国,包括俄罗斯、朝鲜和日本在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政策及其与东北地区的联系,进而分析外来语在东北方言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全方位的分析总结清末民初时期东北方言形成的诸多因素。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方言东北
方严的方言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方言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大东北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