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文化活动的模式创新及效益提升

2018-03-06马艺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广场群众活动

马艺秦

(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广东深圳 518000)

群众的审美需求和思想观念随着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群众开始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很多群众文化活动,既可以打造城市的品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又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因此政府部门要想举办大型的文化活动,就必须得着重强调模式的作用。

1 拓展文化的发展空间

群众文化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得依靠多种空间利用多种形式,不能拘泥于任何一种方式固步自封,要利用到新时代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比如就可以利用现在正在流行的企业文化和老年文化,把这些文化当作完美的通过群众文化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载体,在这众多流行的文化当中校园文化是最需要文化建设者关注的,众所周知校园文化给校园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满足学生的精神生活需要,让校园除了读书的浓郁氛围之外,还有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这也是以文化艺术为主的一种社会性文化,比如城市中举办的音乐会就可以定期的请中小学的学生来表演节目,让来自全市的选手们都能够通过政府树立的舞台得到表现自己的机会,让这些学子从校园走出迈向社会,在这一过程中校园文化就能够促进家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因此校园文化活动不只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让整个社会群体的素质得到了提升,是一种非常好的群众文化活动的模式。

2 发展城市广场文化

广场的存在基本上都是城市建设的标志,也是人们饭后娱乐休闲的场所,在这个标志性地点广场文化就发展起来了,在广场文化的基础上还衍生了街头文化、健身休闲文化、娱乐演出文化和广场文化,广场文化的建设毕竟还是基于人民的休闲娱乐活动,因此在广场文化建设时就要注重让群众能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若是在广场文化活动中政治色彩过浓,就会让群众表现出明显的不自在,广场作为一个文化娱乐场所,必须符合群众的经济消费能力才会吸引群众过去休闲放松,广场作为公共场所是城市的第一道门面,明显是要弘扬时代的主旋律的,这样才能够给外来人看到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在广场上的活动必须去除掉低级趣味和腐朽的精神垃圾,广场文化的主力军是中老年人,因此在广场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就要站在中老年人的立场上设计活动,比如可以为老年人举办周末大舞台或是舞蹈节这些深受中老年人喜爱的广场活动,既为这些群众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也能够让各个表演队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通过搭建群众文艺活动的平台满足中老年人的需求,活动举办之前的彩排也能够消磨一部分中老年人空余的时间,让中老年人在晚年能够过得充实而幸福,体会到精神文化建设的好处。

3 树立品牌意识

有些城市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在这些城市中培养的群众文化就可以运用到这些民间传统文化,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媒介培养本土品牌,在构建群众文化时也可以以本土文化为主体进行多方位的创新,比如绍兴有名的鲁迅故居就可以排练鲁迅笔下的社戏,开展送戏下乡的特色活动来培养群众文化,培养了本土的特色品牌之后还需要创新运营的机制,这一本土品牌要凸显公益性,虽然群众文化事业的方方面面可能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但是相关单位必须坚守住群众文化的公益性的前提下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在这一过程中,相关单位可能会遇上人才流失的无奈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困难,但是还是要有效的利用各种有利于活动开展的因素,争取到社会和赞助企业的支持,正确引导群众的文化消费,当然,群众文化的建设不能完全依赖政府,不能够完全不顾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社会力量也应该积极的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毕竟现在社会办文化的机构越来越多,市场在这方面也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政府可以和一些企业联合举办送戏下乡等活动,通过“文企联姻”的模式把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推向市场,把社会资本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可以让企业也有利可图有名可享,通过吸纳社会资本进入的方式也可以把社会资源和群众文化发展联系起来,最后还是老百姓能够得到更多的文化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和文化都实现了“双赢”。

4 引导群众参与

群众文化看似举办的如火如荼,可是总是在“炒冷饭”,已经很久都没有新的创意了,实际的活动效果也没有以前那么好,很多群众都反映近期的群众文化活动都十分陈旧,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尽快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并不是让所有人都按照一个模式进行,而是要在活动中显示着自我为主体,自由自愿的个体意识,在集体中活跃着每个个体对群体加入的渴望和每个人相互作用的意向,创新意识就可以刺激群众参与到集体文化活动中的心理,为了达到创新内容的目的,就必须用民族科学的先进文化教育群众,用饱含着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内涵引导群众感染群众,群众文化艺术周的表现形式可以保留,但是要在活动之初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主要活动内容,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走上舞台的机会,也能够让群众参与到角色创作中,体会到其他文化活动所不能给予的愉快,虽然形式仍未得到改变,可是每年都需要切换不同的内容和模式去反馈当今时代早已改变的主旋律,让群众不仅仅成为美的欣赏者,也能够变成美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有些城市虽然每年都在组织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可是大部分群众对这些活动的工作职能和性质都不太清楚,这些文化活动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和传统,经过调查后发现,很多人都不知道群众艺术馆的建立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改变,这就说明了很多群众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服务方式和范围的理解还很浅显,为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从创新活动形式开始,逐渐扩大服务的内容和范围,积极的渗透到群众生活中去,让群众可以融入到社会的主要文化中成为文化的创造者,要想使群众文艺团体活动能够持续的发挥其功用,就必须对这些自愿自发组建的群众艺术团体给予一定的关注和理解,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建立有效的服务意识,才能够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文化的需求,通过服务形式内容的创新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5 创新文化下乡机制

很多地区的文化下乡活动都反映只是流于形式,不能够服务大多数的群众,这是因为文化下乡活动大多都是大规模高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如此繁琐的活动如果没有一个与之适应的长效机制和多级层次,难免会变成现在这个尴尬的局面,文化下乡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够单调乏味,也应该是多方面多元化的,让群众得到相应的艺术体验的同时带动和扶持乡下文化,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者应该担负起把文化下乡的机制进行创新和“乡下文化”的培育工作相融合的任务,把专业文化无私的播撒和奉献到群众文化中去,这也是乡下百姓迫切的文化需求。

6 细致策划活动细节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办不能够完全交由群众自行解决,由于这些活动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和集体性,处于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就应该大力的配合,在文化活动举办之前要对这些活动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制定出最为科学合理的活动策划方案,而且这些方案在制定完成以后还要向相关的部门寻求批准,得到批准之后才可以具体实施这些活动,经过这一连串的步骤之后就是正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了,相关负责人员在活动之前要仔细的核对活动中具体实施的内容,其中包括节目的排练、活动场地的选择、服化道等设备的筹备等等工作都必须落实,所有的准备环节结束之后就要先对这些活动流程进行彩排,在彩排时若是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的进行调整,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派遣专人进行负责和监督,若是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的进行沟通交流,保证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群文工作虽然只是公益性质的,但是相关人员也要活跃自己的思维,用创新的眼光来改变传统的僵硬死板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这样群众文化事业才能发展得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猜你喜欢

广场群众活动
布鲁塞尔大广场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让群众咧嘴笑
在广场上玩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广场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