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布局,妙设疑,精做“无米之炊”
——浅谈课堂教学之法

2018-03-06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洪集镇双墩小学岳生国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9期
关键词:卢沟桥探究思维

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洪集镇双墩小学 岳生国

教师是学生课堂教学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也是课堂教学工作的策划者、协调者。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热衷于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持之以恒,讲究方法;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时每刻。

一、故意“避重就轻”

众所周知,课文内容的深度往往需要老师浓墨重彩,泼墨如水,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展开。但是,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挖掘学生的潜在思考能力,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半截蜡烛》一文中,伯诺德夫人试图用油灯来换走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她把油灯放在桌上,一边说话,一边轻轻把蜡烛吹熄。文中说“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句中的“似乎”一词非常有内涵。我在教学时,为了处理这一教学问题时,先采用轻描淡写的方式故意说“似乎”一词有点多余,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此一来,一场思维交锋就被引发了。同学们各抒己见,针锋相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等学生探讨的差不多了,我才把他们的观点总结起来,进而抛出我的意见。这样设计,就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活跃起来了。这种知识的形成正是学生思维交锋的结果。作为教师的我故意提出有悖编者意图的认识,此认识立刻遭到有思想、有批判精神的学生的反对,这样,成功地突破了知识难点。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故意“搅乱塘水”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有时为了达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就需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一些已经成型的结论重新认定。往往教师也会故意提出混淆是非的问题,以此去激发学生“伸张正义”的社会责任感。这时,你越“搅乱”,学生就越想“维护真理”。这样一来,也就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问题的把握能力,帮助他们抽丝剥茧,找到真相,明辨是非,维护真理。比如,在教学《螳螂捕蝉》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最大的奖章应该奖给谁”教学环节。我故意说,在这个故事中,寓言故事起的作用最大,而这则寓言故事的发起者是那只蝉,整个故事都是它引起的,然后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反应,所以我认为最大的奖章应该奖给那只蝉。结果此观点一出,全班一下炸开了锅。大家“群情激愤”,一起“声讨”我,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为那个少年“伸冤”。最后,我假装“败下阵”来。这样,我既巧妙地引导学生以思辨的方式学到了知识,又让他们真实尝到了成就感。既锻炼了思维,有丰富了多重对话体验。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培养了他们善于就事论事、伸张正义的重要能力和品质。

三、故意“没事找事"

我认为,在成功的课堂教学上,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除了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常态教学,还应该有目的的吹毛求疵,故意挑刺,制造矛盾,不断激起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并以此去继续冲击着学生核心的思考领域,最终达到成功推动学生勇敢地向真理进取的目的。比如,我在教学《学会合作》一课的最后一段时,课文写道:“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针对这句话,我在上课时就故意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老师认为这里好像是作者犯了一个错误,“竞争”和“合作”明显是一组反义词,这样讲不是自相矛盾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马上像开了锅一样,大家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大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我一看,时机成熟了,就赶忙“拉架”,并给予详细讲解。如果我们当教师的,能够经常这样“没事找事”,故意造事,一定会把课堂成功的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也就无形中践行了新教育的目标要求。

四、故意“长话短说”

课堂教学是一门非常有学问的艺术。优秀的教师不是一味的讲解,也不是一味的强调学生一门心思做笔记。而是能够通过不断的设定有效的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知识。有时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长话短说”,故意“偷工减料”,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比如,在教学《卢沟桥烽火》一课时,课文叙述日本军队偷袭卢沟桥的中国官兵时,说“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而当叙述中国军队的大刀队员们突袭卢沟桥时,却说“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我在课堂教学时,故意只是点了一下“偷偷地”“摸”和“悄悄地”“进发”,并没有深入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自己比较,甚至让学生自己表演一下这两个词语。但是,学生通过朗读,表演以后,都能感受到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存在很大区别,表达效果完全不同,而且,两个句子的感情色彩差距也很大。一个 “偷偷地”“摸”是贬义词,讽刺、挖苦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行径。另一个“悄悄地”“进发”是褒义词,赞美了中国军队反击侵略者的正义行为。这样一来,强烈的反差让学生深切领会到,不同的词语表达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课堂上,我们作教师的一旦学会了适时的“偷懒”,也能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和探讨空间,更加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作为教师,我们一旦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巧布局,妙设疑,努力给学生创造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空间,真正体现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尽量让课堂充满许多不确定因素,不断地在风平浪静中掀起波澜,在一帆风顺时设置障碍,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努力寻求正确的解疑出路,认真地去伪存真,发现真理,真正地实现课堂反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一定能够做成“无米之炊”,最大程度上实现课堂教学价值,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卢沟桥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守卫卢沟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活动书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