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度知道”与“知乎社区”智库建设模式比较研究

2018-03-06史雅莉葛琳琳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年1期
关键词:智库百度图书馆

史雅莉,葛琳琳

(1.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宜春学院图书馆)

大数据时代,各种智库平台应运而生,如2005年推出的“百度知道”和2011年创建的“知乎社区”。“百度知道”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互动问答平台,其通过与搜索引擎的功能集成来实现人类智慧的存储、分享和检索,借助该平台,用户可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得到实时解答;交互问答结束后,问题及答案将被归档为重要的智库资源,实现知识的传播与增值。截止2017年3月,已累计为广大用户解决了4亿个问题。“知乎社区”创立伊始采用邀请制方式进行注册,聚集了国内各行精英人士,2013年初向公众开放,鼓励用户实名注册。知乎旨在成为一个在友善氛围下分享有价值知识、经验和见解的问答社区,更强调人际交流。[1]

从用户需求角度来看,“百度知道”与“知乎社区”的运行模式与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目标具有较高的契合度:用户根据需求描述信息—系统分类—作答—站内交流共享,从中收获集体智慧。因此,对二者建库模式的比较研究可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1 背景分析

1.1 社会背景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从宏观层面上明确了智库建设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建设思路,以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国家政策对智库建设的重视,使得“智库热”持续升温,同时也为智库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个体层面讲,网络时代,在带来巨量信息的同时,也为知识甄选带来阻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污染问题,有效信息资源的获取日益困难。在很多复杂问题的处理上,单靠个人或团体已无法解决,而需发动群体力量,集思广益。从国家层面讲,科学决策日益复杂,每个重大决策的制定离不开对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综合分析,加强智库建设是推进国家现代化治理进程的迫切需要。智库最主要的功能是服务科学决策。我国智库虽然数量日益庞大,但缺乏高质量、高水平的实践,目前仍面临以下问题:① 结构缺陷,独立性不强或与社会脱离,可操作性低;② 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创新性不足;③ 人才匮乏,资金无保障。[3]在新型智库建设中,信息资源质量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科学决策水平。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与科研服务机构,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的信息人才,在信息采集、组织、研究上具有突出优势,是智库建设的中坚力量。智库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机遇,如何利用自身优势适应新需求,积极参与智库建设,推动服务转型是当前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

1.2 技术背景

Web 2.0使得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由单向转为双向,推动了社会化网络服务SNS的发展。SNS通过集成 Web 2.0下 Blog、Digg、Wiki等传播方式,模拟或呈现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形成Web 2.0时代下的虚拟社区,推动隐性知识显性化,促进知识共享。[4]本文所要探讨的“百度知道”和“知乎社区”是基于Web 2.0发展起来的。Web 3.0较于Web 2.0,更主张个性化服务,主动分析用户需求,并可实现一站式检索。虽然目前Web 3.0暂未得到广泛应用,但相信随着语义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有新的突破,这也是现有智库平台的创新发展方向。

此外,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也为智库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如数据挖掘技术、舆情分析、信息计量等。大数据分析技术注重多维度、多层次、关联度,在充分挖掘数据表面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基础上,判断发展趋势,提供决策支持。[5]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分析工作的长期承担者,在这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黄如花教授就曾从直接提供智库服务、知识咨询服务、情报技术支持、信息计量服务、智库成果复用等5个方面探讨图书馆机构参与智库建设的技术优势。[6]

2 “百度知道”与“知乎社区”智库建设模式比较

2.1 平台功能分析

“百度知道”和“知乎社区”均采用个性化运营操作方式,有着独特的构造形式和功能(见表1)。从系统设计和用户使用的角度分析,二者在平台功能方面存在以下共性。① 分类设置:对问题进行分类,以便用户快速检索和查询所需信息;“百度知道”用的是“标签”,“知乎社区”用的是“话题”。② 评价功能:对已有回答价值进行评判;“百度知道”通过回答下方的“评论”、“赞”、“踩”等按钮实现;“知乎社区”下方是“赞同”、“反对”、“感谢”、“没有帮助”等按钮。③ 匿名功能:提供了匿名按钮来隐藏个人ID,在问答互动中保护个人隐私。④ 交互功能:通过“站内私信”与其他用户互动,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网站分享。

表1 “百度知道”与“知乎社区”功能特点比较[7,8]

二者的区别在于:① 提问方式,“百度知道”可直接重复提问,而“知乎社区”在提问前会进行相似问题去重处理;② 评论功能,“知乎社区”用户可对问题或回答进行评论,“百度知道”只能评论回答;③ 答案评估,“百度知道”提问者对问题的采纳直接影响答案的评判,“知乎社区”的答案排名则是采用“威尔逊得分”算法,对其他用户投票进行统计得出,且排名动态更新,用户的投票权重与其在该领域的表现(如高质量回答、回答的赞同数、反对数等)有关;④ 激励机制,“百度知道”通过设置悬赏和评分等奖励机制来激励用户参与问答,“知乎社区”并未设置明确激励机制,仅通过“友善度规范”来约束用户行为,用户参与到社区问答活动完全凭个人意愿。此外,与“百度知道”相比,“知乎社区”的功能设计相对完善,如收藏、关注、问题重定向、公共编辑、禁止转载等。[9]

表2 “百度知道”与“知乎社区”智库组织管理特点比较

2.2 组织管理特点

“百度知道”的智库管理是根据智库系统本身的特点和用户需求,对几种管理模式进行综合运用。制度化管理是“百度知道”智库管理的基础。“百度知道”页面底端有三个灰色菜单,分别是“使用百度前必读”、“知道协议”、“百度知道品牌合作”,其中,前两项的内容均涉及知识库管理的制度和细则。人性化组织管理是“百度知道”知识组织与管理的主要模式,该模式被成功运用于系统的每一个节点。另外,在智库进行运行维护过程中注重与用户交流,通过系统提示、电子邮件等方式提醒用户更新动态,采用悬赏手段激励用户参与智库建设工作。

“知乎社区”的智库管理模式也呈现出综合性特点。首先,规范化管理,除总的“知乎协议”,还设置有各种细化的规范条例,包括提问规范、友善度规范、转载规范等。此外,在首页末端,设有“知乎指南”,知乎管理员会实时更新与修正其中内容,帮助用户详细了解从知乎问答到公共编辑等所有操作。当点击“赞同”或“感谢”时,回答者会收到操作通知,“反对”、“没有帮助”等操作则无通知,以便其他用户对回答者的答案进行自由评判。

2.3 知识交流机制

“百度知道”是一个开放式的互动问答平台,一般用户均可进行知识交流,其主要有两种知识交流模式。① 提问-用户回答-反馈。用户通过交互平台发布问题,系统将其与智库内容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直接向用户推荐该答案。若用户不满意,可继续发布提问,由其他用户作答,再确定最佳答案。如果无满意答案,可选择关闭问题。最佳答案被归档,形成智库,作为站内搜索引擎的信息源。② 提问-专家回答-反馈。是比较专业的问答模式,用户通过填写表单提交问题,系统匹配过程与上述模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用户发布问题后,该问题并非全程公开。当问题被某个专家锁定后,其他专家就丧失了对该问题的作答权。既定专家需进行相关调研,耗时较普通问答社区长。在此期间,提问者可与专家联系,补充问题细节。交互问答结束后,答案归档入库,成为搜索引擎的信息源(见图1)。

图1 “百度知道”智库知识交流机制

“知乎社区”用户参与问答互动须注册帐号,且在遵循《知乎协议》的前提下,可在社区内进行提问、作答等一系列操作。“知乎社区”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模式进行知识交流。① 提问—回答—反馈。其原理与“百度知道”相似,不同的是,为避免重复提问,在进入正式提问框前,设有“提问前请先搜索”检索框,在知识库中为用户匹配相似问题。回答又分为主动回答和被动回答,前者是用户自发作答;后者是通过“邀请回答”功能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或网友作答。最后根据用户反馈进行答案排序。② 知乎圆桌。来源于线下活动中的嘉宾讨论环节,每场圆桌会邀请1名主持人和4名以上有多年行业经验的嘉宾共同发表见解,所有知乎用户均可通过对主题提问、邀请参与嘉宾回答、对回答评论等方式参与到圆桌活动。[10]“知乎圆桌”生成的知识质量相对更高,因其讨论的主题、呈现的问题及作答都是经过知乎官方控制并精选出来(见图2)。

图2 “知乎社区”智库知识交流机制

由上述分析可知,“百度知道”和“知乎社区”在知识交流机制上都采用了“提问—回答—反馈”模式。此外,为保障服务质量,二者都针对部分产品及服务实行市场化运行。2010年6月,基于百度网页搜索和“百度知道”的“百度知道开放平台”开始运行,致力于实现合作网站与用户等多方利益的共赢。目前,新东方、“51”精品、网易等企业网站均已加入其中。“知乎社区”则陆续推出“知乎live”、“值乎”等服务。

2.4 用户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目前,信息检索系统的交互特性对用户提出了挑战。当用户在褒扬联机信息检索系统接口易用性的同时,他们同样关心这些系统在交互时所缺少的用户控制。对于“百度知道”、“知乎社区”等开放性智库平台而言,加强用户控制,缓解“认知负担”,消除“信息迷航”现象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调研发现,“百度知道”和“知乎社区”均采用开放标准安全声明标记语言(Security Assertion Markup Language,SAML)的 Shibboleth,通过用户单点登录的方式实现身份认证。在智库平台使用过程中,用户需牢记并妥善保管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为有效解决用户密码丢失、遗忘、被恶意删改等问题,二者均推出信息绑定、密码修改、加设密保等服务,由系统管理员审核执行。

Shibboleth和可扩展访问控制标记语言(eXtensible Access Control Markup Language,XACML) 是目前各大系统平台用户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应用较为广泛的标准规范,在国外已取得较好的实践成效。[11]Shibboleth主要应用于网络系统用户身份的联合认证,可为系统提供联合单点登录和属性交换框架,实现数据在不同安全域(Security Domain)之间的交换认证与授权。[12]XACML由结构化信息标准促进组织(Organizationforthe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OASIS)成员合作开发,目前已获OASIS批准。它能够适应多种网络应用环境,可用来描述各种复杂、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安全需求,提高Web环境下不同组织之间协作效率。[13]此外,近年来随着用户访问量的剧增和系统间协作趋势的不断增强,服务配置标记语言(ServiceProvisioningMakeupLanguage,SPML)得以推广和利用,用于解决数字身份管理中的资源配置问题。[14]

由此可知,不同标准各有侧重,而智库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又面临多系统之间的协作运行和跨机构用户的站点访问。因此,应在充分考虑现实需求的基础上,了解不同标准的特征及适用性,制定切实可行的用户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方案。

3 对图书馆智库建设的几点启示

3.1 注重平台功能的交互性设计

图书馆应该认识到用户既是信息需求者同时又是信息源,当前用户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搜寻,而是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共享。但在传统管理体制下,人们已经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形成了一套既定的工作模式,其中“围城现象”表现的非常明显。特别是在部门分工日益明晰的今天,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人们已经习惯于将工作中建立的联系、积累的资料和自己的专长视为个人的一项财富和资本,而非组织资源,不愿与他人分享交流。目前很多图书馆启用了微信服务,提供了图书馆服务的可见度,满足了部分用户的交互需求。但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升级,图书馆势必通过智库建设,促进馆员及用户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在高校图书馆智库平台搭建过程中应将交互性设计理念融入到系统功能设计的每个环节。通过智库建设不仅可以为用户知识交流与共享提供平台,更有利于将员工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组织显性知识,丰富图书馆智库内容。

3.2 完善图书馆组织管理体系

通过调研发现,“百度知道”与“知乎社区”在组织管理上既不完全套用传统的政府、企业管理模式,也未完全实现管理自动化,而是呈现出综合性特点,即根据自身系统需求制定因库制宜的组织管理方案。因此,高校图书馆也应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以制度为框架,融入更多人性化管理因素,使智库管理系统刚柔相济,灵活高效。最终建立以用户需求为基础,以增强智库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图书馆智库组织管理体系。①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随着用户信息素养的不断提高,其对知识服务机构组织文化的认知水平也随之增强。“百度知道”、“知乎社区”的成功实践与其人本化的组织管理密切相关,因而,图书馆智库组织管理应秉承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理念,将其渗透到组织文化中。② 注重资源有效揭示。以“百度知道”为例,其首页采用等级分类法对用户可能涉及的14类问题进行组织。[7]用户在提交问题时可通过系统分类提交,大大节省了用户机会成本。图书馆可参考其组织建设经验,采取方便易操作的资源组织策略,既有利于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又能根据用户需求有效组织智库资源。③ 以开放共享为原则。开放性是智库平台的基本特征,图书馆智库平台的建设应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开放交流、开放共享的需求。④ 重视产权管理与保护。智库系统面对的是巨量数据资源的交互,图书馆智库建设应高度重视产权管理问题,制定完善的著作权管理办法。

3.3 构建“虚拟社区”知识服务

“百度知道”和“知乎社区”在智库管理方面均引入了“社区”文化,其成功经验启示我们:“社区”文化是推动组织迅速发展一股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广大的现实用户和潜在用户,即“社区”成员。为确保能向用户提供其所需的增值性服务,图书馆应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体系和工作重心,将用户满意度作为衡量自身工作质量的标准。图书馆本身就属于文化机构,其用户中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甚至是专业信息人员的比例与其他机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因此,用户所拥有的资源及其本身的隐性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社区”促进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打破传统服务模式,赋予用户服务对象和信息源的双重身份,这样用户不仅是图书馆服务的接受者,有时也有可能成为服务的提供者。图书馆还可像百度知道一样,在“社区”建立有效奖惩机制,但要以奖励为主,激发“社区”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促进用户与系统之间的双向互动。

3.4 加强用户数字身份管理

用户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是用户在使用智库资源时的必经“门禁”,是智库系统对用户身份的确认与审核,判定该用户是否为本系统的“合法”使用者。加强智库用户数字身份管理,可有效避免非法用户对智库资源的侵害,是用户合理使用资源的重要保障。通过调查发现,“百度知道”、“知乎社区”均采用Shibboleth用户单点登录的方式实现用户身份认证,该技术标准也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用户访问控制方法。在高校图书馆智库系统开发过程中可以Shibboleth为基础标准,根据本校用户规模、资源访问量、馆际合作情况等确定用户权限。此外,由于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是教师、学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科研人员等多个分工明确的服务对象,其需求各具特点又存在交叉。因此,还应辅之以SPML等相关标准解决智库数字身份管理中的资源配置问题。

4 结语

本研究从我国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现实需求出发,选取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百度知道”和“知乎社区”作为调研对象,分别从平台功能、组织管理模式、知识交流机制、用户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四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调研及对比分析发现,“百度知道”与“知乎社区”在平台系统设计方面各具特色,但其交互性的系统布局与功能划分值得高校图书馆借鉴。在组织管理方面,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可在服务理念与资源揭示方法上向“百度知道”、“知乎社区”靠拢,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对智库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揭示。在知识交流过程中可借鉴“知乎社区”智库建设经验,对用户提问进行系统过滤,避免数据冗余。与此同时,还应对用户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保障智库资源的合理利用。

[1]知乎小管家.知乎社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EB/OL].[2017-03-13].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 13316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EB/OL].[2017-02-20].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

[3]王红.图书情报机构在国家智库建设中的使命担当与服务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15(14):46-50.

[4]程业炳.SNS虚拟社区个体隐性知识共享研究[J].情报科学,2013(4):45-50.

[5]和讯科技.应用大数据技术 加强智库建设[EB/OL].[2017-02-29].http://tech.hexun.com/2014-07-29/167069439.html.

[6]黄如花,等.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知识服务:图书情报机构的新机遇[J].图书馆,2015(5):6-9.

[7] 百度知道 [EB/OL].[2017-02-20].https://zhidao.baidu.com/ihome.

[8] 知乎 [EB/OL].[2017-02-20].https://www.zhihu.com.

[9]知乎小管家.属于「知乎官方指南」的问答有哪些?[EB/OL].[2016-10-01].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81624.

[10]成远.什么是「知乎圆桌」如何参与[EB/OL].[2017-02-26].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 886632.

[11]马建霞.机构知识库联盟的认证和授权的技术机制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0(4):90-95.

[12] Shibboleth [EB/OL].[2016-05-15].http://shibb oleth.net/about/.

[13] XACML [EB/OL].[2016-11-18].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3lh8oqwwpheWhWmwHGGeQt18b x8N7EL6_wsS404Ew-yQ5NzXnvQv1nTeg0KHMGCx cnDSKRadeGtoLHbixEC7a.

[14]XML安全:使用SPML有效地进行身份管理[EB/OL].[2017-01-15].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xml/x-secspml1/.

猜你喜欢

智库百度图书馆
民居智库
Robust adaptive UKF based on SVR for inertial based integrated navigation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图书馆
百度年度热搜榜
百度医生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百度“放卫星”,有没有可能?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