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穿戴式MIMU的个人导航修正算法
2018-03-06向高军路永乐司学迁
刘 宇,向高军,路永乐,邸 克,曹 原,司学迁
(重庆邮电大学 光电信息感测与传输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65)
随着 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惯性测量单元(Miniature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MIMU)在体积、精度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和提高,由此基于可穿戴式MIMU的定位技术成为人们研究热点[1-2]。
行人自主定位是指仅依靠MIMU对速度、航向和位置进行解算的定位技术。为提高定位精度,国内外学者从器件到单元,再到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航向修正方面,美国学者Jens W等人将MIMU固定在头部,提出了一种头戴式定向系统[3]。西班牙Alvarez J C等人通过将MIMU佩戴在腰部,提出了一种结合人体力学特征来进行定位的个人导航系统[4],Luis E D等人提出基于腕部的增强型启发式漂移算法来修正航向,进而提高定位能力[5]。为提高步态检测精度,将MIMU固定在足部或鞋上的多条件零速检测算法[6]、新型零速修正方法[7]和自适应零速区间检测算法[8]等多种方法被提出,以及大连理工大学 QIU Sen等人通过将惯性单元分散固定在足部和腰部,来提高零速修正效果[9]。以上方法在一定程度提高了行人定位精度,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将传感器固定在身体特定的部位(如脚、头、腰、手臂),不符合行人穿戴定位设备的随意性。YANG Xiuxin等人虽对传感器固定在身体的位置进行了探讨,但并未在各个位置下的导航算法进行优化[10]。
加拿大Melania S等人设计了手臂摆动和非手臂摆动的姿态识别算法,并在两种姿态下进行人员定位[11],西北工业大学ZHANG Hemin等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姿态识别算法,对手持、电话、上衣口袋以及包里等四种姿态下进行人员定位[12],以上两种方法虽然考虑了行人使用定位终端常见的姿态,但都基于手机平台进行实现,存在实时性差、精度低等问题,同时手机客户端较大的工作量使手机性能受到限制。
基于此,为实现MIMU佩戴在多个位置下的行人精确导航定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穿戴式MIMU的个人导航修正算法。
1 定位原理
MIMU是一种集成微型加速度计、微型陀螺仪并能够提供物体姿态信息的测量单元。结合行人步态检测、步长估计算法,利用MIMU测得的行人航向信息,通过行人航迹推算算法(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PDR)提供位置信息,进而实现行人定位。
PDR算法从初始坐标开始,结合行人航向、步态、步长对下一时刻位置进行推算,其中位置推算公式如下:
式中,(xk,yk)、θi、di分别表示第i步的位置、航向角和步长。
使用窗函数滤波对MIMU数据进行处理,同时根据不同的步态特征,采用自适应加速度阈值方法进行步态检测[13],相关公式表达如下:
其中,S(k)=1表示计步成功,ak为导航系下三轴合加速度;A-与A+分别为自适应加速度上、下阈值,且由固定时间段内加速度信号均值提取。
加速度的变化差值与步长存在相关性[14],本文对步长进行估计采用方法如下:
式中:amax,k、min,ak在第k步时目标加速度的波峰值、波谷值,l为各个体步长系数,kd为第k步的步长。
利用四元数法进行捷联姿态解算获取航向角,并设计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对MIMU所处位置进行识别,提出改进的启发式漂移算法对各位置下航向解算结果进行修正。
将修正的航向、步长和步态等信息,带入到 PDR算法获取位置信息,进而实现MIMU佩戴在多位置下高精度行人自主定位,具体实现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算法框图Fig.1 Algorithm framework
2 定位终端穿戴方式与数据特征
本文采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MIMU进行50Hz的数据采集和算法实验验证。在行走过程中,人们习惯将随身携带物品放入衣物口袋中,结合人类衣物特点,通常可将各类口袋分为上衣口袋,右(左)衣口袋,右(左)前裤口袋,右(左)后裤口袋。同时行走过程中,行人身体左右部分近似对称,因此本文主要对定位终端MIMU存放于上衣口袋,右衣口袋,右前裤口袋,右后裤口袋等情况进行研究,图2给出了MIMU佩戴方式示意图。
图2 MIMU佩戴方式示意图Fig.2 MIMU wear mode
由于传感器数据易受噪声干扰,为提高输入数据精度,本文采用滑动窗口对目标加速度、角速度进行汉明窗滤波。图3给出了将MIMU佩戴于上衣口袋,右衣口袋,右前裤口袋,右后裤口袋分别行走5步时三轴加速度的滤波效果,从图可以看出此方法有效的剔除了原始数据的毛刺,为后续的佩戴方式识别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图3 窗函数滤波图Fig.3 Window function filter
行走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特征变化不一,MIMU不同的佩戴位置,使得传感器数据存在较大变化,这将严重影响行人定位过程中的航向信息。可见,如何有效的进行航向估算是行人精准定位的前提和基础。
3 航向修正算法
四元数是四维空间中的一个向量,利用四元数算法可以实现姿态更新。同时,贝叶斯分类器可在给定先验概率下完成对象分类[15],针对可穿戴定位终端的复杂行为特征,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可完成MIMU各种佩戴方式的准确区分。
本文采用四元数法对行人航向进行解算,利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对MIMU佩戴位置进行识别,从而对MIMU在各种位置下的行人航向进行修正,保证行人航向精度。
3.1 捷联解算
假设一个矢量在直角坐标系oxyz、ox′y′z′中投影分别为用四元数表示为:
R为坐标变换矩阵,且有:
q为坐标变换四元数,包含了一个唯一的坐标变换矩阵。以x、y、z方向表示载体的前、左、上方向,建立载体系(b 系),当地地平系作为导航系(n 系)。姿态欧拉角可由n系到b系的姿态变换矩阵计算,对应欧拉姿态矩阵为:
其中,θ、ψ、γ分别为载体俯仰角、航向角、横滚角。
姿态四元数到欧拉角的关系如下:
3.2 MIMU姿态识别
在行走过程中,由于身体各部位的行为特征差异明显,航向信息将受到MIMU佩戴方式的极大干扰,本节主要对MIMU佩戴方式的识别进行研究,为后续航向修正提供基础。
1)特征提取
MIMU采集的三轴 MEMS加速度信号和三轴MEMS角速度信号,每一轴数据都能提取出不同的特征量,同时特征向量的提取对于多种模式识别精度有着极大的影响。基于时域特征的提取计算复杂度低,耗时较短的特点,本文采用三轴加速度计的如下三种时域特征值对MIMU所处佩戴位置进行识别:
均值:
均方根:
标准差:
μ为均值。
2)分类器设计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是一种概率分类器,通过计算给定待分类项出现条件下各个类别出现的概率,进而对分类项的属性进行分类。
设A={A1,…,A9}为一个待分类项,A1,…,A9依次为X轴加速度的均值、均方根、标准差,Y轴加速度的均值、均方根、标准差,Z轴加速度的均值、均方根、标准差。
设类别集合C={C1,C2,C3,C4},C为 MIMU 佩戴的位置;如果p(Ck|A)=max{p(C1|A),p(C2|A),p(C3|A),p(C4|A)},则有A∈Ck。
假设概率模型中各个属性相互独立,根据贝叶斯定理可得Ci后验概率:
P(A)对于对所有类均为常数。
由条件独立假设:
则有:
其中,Z是比例因子,A1,…,A9是各个相互独立的属性,p(Ci)是类别先验概率,其值为样本数除以训练集总样本数。
考虑测试过程中特征值A1,…,A9出现的频次,
式中:N表示特征值出现的频次,TN(Aj,Ci) 表示值Aj在Ci位置测试过程中频次之和。
在本文的分类器中,利用三轴加速度计数据的时域特征量对MIMU常见4种佩戴方式:上衣口袋(C1)、右衣口袋(C2)、右前裤口袋(C3)、右后裤口袋(C4)进行识别。假设来自传感器的加速度数据误差符合高斯分布,且均值和方差取决于MIMU的佩戴类别C,基于公式(13)可计算每个类别出现的概率并对分类器进行训练。
首先,在4个已知佩戴方式下分别采集300步三轴加速度,取峰值数据按公式(8)~(10)计算特征值,结果如表1所示;结合表1特征值可对分类器进行训练,算法步骤如下:
步骤①:计算训练样本中各个MIMU佩戴方式出现的频率P(C1)、P(C2)、P(C3)、P(C4);
步骤②:每相连三步加速度取峰值,分别计算特征值作为一个待分类项Aj;
步骤③:利用步骤②得到的Aj,统计特征值归属为表1中最邻近特征值向量,从而得到频率统计P(Aj|Ci);
步骤④:重复步骤②③得到分类器参数;
步骤⑤:输出训练好的贝叶斯分类器。
为了测试本文设计的姿态识别算法的精度,将MIMU分别固定在上述4个位置分别进行100次直线行走测试,并选取相连三步三轴加速度峰值作为实验数据特征值进行计算,识别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本文设计的分类方法可以很好的将 MIMU的4种位置区分开来,且识别率高于99.0%。
表1 多位置下加速度特征向量Tab.1 Feature vector of acceleration at multi-position g/m2
表2 姿态识别算法精度分析Tab.2 Gesture recognition accuracy analysis
3.3 航向修正算法
图4 多位置下航向角变化图Fig.4 Heading changes at multi-position
图4给出了MIMU佩戴在身体4个位置时行人航向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当行人沿直线行走或转向(以90°为例)时,航向通常都会偏离期望航向且保持在不同常值范围内波动。基于这个事实,可以通过航向的变化对行人正确航向进行估计。
基于此,本文在传统启发式漂移消除算法基础上,对MIMU在多位置下的行人航向进行估算,公式如下:
式中,m1、m2、m3、m4分别表示 MIMU佩戴在行人上衣口袋,右衣口袋,右前裤口袋,右后裤口袋时的航向信息,其中1表示直行状态,0表示转弯;ψk代表当前步的航向角,ψk-1、ψk-2、ψk-3分别表示前一步、前两步及前三步的航向角,δψi(i=1,2,3,4)为各佩戴位置对应航向偏差阈值。当检测到行人沿直线行走时取上一时刻航向作为当前航向。
4 实验验证与测试
选取重庆邮电大学风华操场场景作为测试地点。测试时,分别将MIMU固定在上衣口袋,右衣口袋,右前裤口袋,右后裤口袋沿着图5给出的轨迹以正常速度行走一圈。
图5 行走参考轨迹Fig.5 Walking reference track
测试时,设定出发航向为130°,初始平面坐标为(0,0),行走结束终点至起点并重合,同时转向出发时方向,全长里程D为360 m。测试结束后记录定位信息,若起点和终点最后的误差越小,则说明系统的定位效果越好。结合PDR进行航迹推算,图6给出了传统 MIMU固定佩戴方式航向反馈修正算法下行走轨迹图,图7是改进航向修正算法得到的轨迹图。
结合图6、图7可知,航向极易受到MIMU佩戴方式影响。当MIMU分别佩戴在4个位置时,传统算法对于MIMU佩戴在多个位置下适应性较差,这使得行走轨迹与真实轨迹存在较大偏差;而经本文所提的方法修正后,4种配戴方式下的轨迹与真实轨迹基本吻合。表3给出了相应测试结果,本文提出的算法定位误差均在0.49%D以下,有效地解决了行人4种佩戴定位终端时航向发散问题,提高了可穿戴式定位设备的定位精度。
图6 传统算法行走轨迹Fig.6 Walking effect before using the improved algorithm
图7 改进算法行走轨迹Fig.7 Walking effect after using the improved algorithm
表3 不同姿态下测试结果Tab.3 Different pedestrian test results
5 结 论
在行人自主定位中,针对传统PDR算法在定位过程中需将MIMU固定在特定位置,分析了行人使用可穿戴设备时常见的4种位置,设计了一种基于可穿戴式MIMU的个人导航修正算法。同时,MIMU佩戴在各位置的识别精度高于 99.0%,且定位误差均小于0.49%D。该算法能够对 MIMU的姿态进行准确的识别,实现了4种位置下的自主定位,突破了惯性定位中测量单一姿态的瓶颈,将传统MIMU固定佩戴方式定位技术扩展成多种佩戴方式定位,从而提高了惯性定位技术在可穿戴设备方面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