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穴治疗癫痫的古代文献研究❋
2018-03-06黄银兰薛小卫李洋洋蔺耐荣
刘 倩,黄银兰,薛小卫,李洋洋,蔺耐荣
(宁夏医科大学,银川 750004)
癫痫在中医上俗称羊痫风,亦有癫疾、五痫等称谓,其发病多与风、火、痰、瘀有关,先天禀赋不足、髓海空虚亦可导致本病。《针灸资生经》:“风痫中风,角弓反张,或多哭,言语不择,发即无时,盛即吐沫,心烦惊悸,健忘,百会主之”,说明古代医家已运用百会穴来治疗癫痫。现代临床研究也表明[1],百会穴具有治疗癫痫、失眠、眩晕等疾病的作用。但目前对于百会穴治疗癫痫的选穴规律及其治疗方法的选用还未做更深层次的探讨。鉴于此,本研究将以《中华医典》[2]为检索蓝本,拟通过对百会主治病证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从中筛选出与治疗癫痫相关的文献条文,对其用穴规律及适宜的刺灸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运用百会穴治疗癫痫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60751)-针刺启动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免疫保护机制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针刺选穴提供科学依据。
1 检索工具
《中华医典》是由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大型中医类电子丛书,收录了民国以前中国历代医学古籍804部约2.8亿字,汇集了中国历代主要中医著作,以此为检索工具能够比较全面地检索出与百会穴相关的古代文献,达到本次研究的目的。
2 检索方法
在《中华医典》中以“百会”为检索词,检索出与百会主治病证相关的条文并录入Excel数据库,再从数据库中筛选出与治疗癫痫相关的条文。
3 文献筛选
3.1 纳入标准
古代医籍中使用百会穴单穴、配穴治疗疾病的文献条文;百会穴主治病证文献中论及癫痫、癫疾、痫(痫病、痫症、痫疾、五痫)等条文;百会穴主治癫痫、癫疾、痫等条文中涉及用穴规律以及刺灸方法的条文。
3.2 排除标准
涉及百会穴治疗其他疾病的相关医案及针药并用的相关条文;涉及百会穴别名、定位、所在经络循行的条文;涉及百会穴治疗针刺意外和注意事项的相关条文;涉及百会穴作为病变部位的条文;含癫疾病证但实为癫狂病证或癫狂与癫痫难以区分的条文。
表1显示,根据以上纳入和排除标准,将所得与百会穴治疗癫痫相关的文献条文按以下格式录入Excel数据库,最后进行统计分析。
表1 百会穴治疗癫痫的古代文献采集情况一览表
注:筛选条文时需注意癫痫、癫疾、痫病、痫证等与癫狂、狂证的区别,排除治疗癫狂、狂证、狂病等的条文,记录到“备注”项。若根据条文难以区分,应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以及查阅其他相关文献资料予以证实,以便得出正确结果,提高准确度
4 结果
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检索到与百会穴主治病证相关的条文1140条,涉及书目189本,其中有明确治疗癫痫疾病的条文105条,现将百会穴治疗癫痫的相关条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4.1 癫痫病名的频次统计
根据百会穴治疗癫痫疾病的相关条文,并参鉴刘征[3]对癫痫病名的研究,对癫痫病名进行统计分析。表2显示,在运用百会穴治疗癫痫的105条相关条文中,以风痫为病名出现的次数最高,五痫、痫疾、癫疾、惊痫之间相差不大,癫痫、狂痫、阴痫所占比重相对较少,其中以癫痫直接命名的占总条文的5%,由此可见古代多运用百会穴治疗风痫疾病。
表2 癫痫病名统计及其出处
注:1.五痫按五脏分为心痫、肝痫、脾痫、肺痫、肾痫;按五畜声分为犬痫、羊痫、牛痫、鸡痫、猪痫,统称为五痫。2.痫疾包括痫病、痫证
4.2 各年代处方量统计
图1显示,根据百会穴治疗癫痫疾病的相关条文,将各年代处方量情况以及其中单、配穴出现的频次进行统一分析。在处方量方面,晋隋唐时期使用百会穴治疗癫痫疾病的次数占总条文的7%,宋金元时期10%。到明清时期,百会穴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高达83%。而在单配穴方面,明清以前使用单配穴的总量较少,相差也不大。而在明清之后,随着处方量的增大,单配穴使用量也随之增加,配穴略高于单穴。
图1 各年代处方量统计
根据各年代的配穴使用情况,将具体选穴进行统计分析。表3显示,晋隋唐、宋金元时期,配穴使用较少,主要集中在头面部,以近部取穴为主,如百会、本神、后顶、天窗、神门等。就经络归属而言,多属督脉、阳明经。明清时期,使用配穴较前明显增多,其中百会穴的使用频次远远超过其他穴位,且选穴不再拘泥于近部取穴和督脉,而是根据疾病情况辨证取穴,涉及督脉、任脉、膀胱经、心包经、阳明经、胆经等多条经脉。
表3 各年代配穴使用情况统计
4.3 刺灸方法的统计
图2显示,古代医家运用百会穴治疗癫痫的方法主要有艾灸、针刺、针灸、刺血、其他(无明确治疗方法)5种。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艾灸疗法,占总条文的63%,针刺占12%,针灸结合占8%,最少的是刺血疗法占2%,其他无明确治疗方法为15%。在治疗方法的单配穴选用方面,艾灸、针灸、刺血多选用单穴,针刺和其他疗法多选用配穴,其中尤以针刺疗法选用配穴较多。
图2 百会穴刺灸方法统计
5 讨论
5.1 百会穴治疗癫痫的依据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大脑功能失调的慢性神志疾病,主要特点为脑内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暂时性中枢神经功能失常。它的发生可因遗传因素或妊娠时调养不当、先天禀赋不足所致,亦可因后天脑部外伤、七情失调、饮食不节、六淫外邪所干等引起,风、火、痰、瘀皆可致病。癫痫属于神志病,其病位在脑,脑为髓海,头为精明之府、诸阳之会,所以治疗癫痫当以督脉穴为主。督脉为“阳脉之海”,百会穴作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或予以针刺,或予以艾灸,有升阳益气、益脑宁神、开窍通络、回阳固脱、调整经络之功效[4]。刘海辞[5]通过搜集、整理针灸治疗痫证的古代文献资料,在涉及到的108个腧穴中,选用百会穴治疗痫证的频次最高。在现代研究中,卓缘圆[6]等研究发现,针刺督脉穴可以改善大脑皮质p5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促进神经元再生,从而促进脑神经功能修复,此外还能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改善精神状态。郭振宇[7]等通过电针督脉百会和筋缩穴探讨其对癫痫后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发现电针督脉可以通过影响胆固醇代谢途径对癫痫后的脑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由此可见,无论是古代文献记载还是现代研究论证,都说明百会穴具有明确治疗癫痫的作用,这是有理可依、有据可循的。
5.2 百会穴治疗癫痫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特点
图1显示,随着历代医家对癫痫病因病机、临床症状、经络归属、治疗方法等认识的提高,百会穴治疗癫痫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各年代运用百会穴治疗癫痫的频次随时代的更替逐渐增多,至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同时在选穴处方中,虽然配穴治疗癫痫的情况略高于单穴,但两者相差不大。而现代针灸处方中多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使用多个穴位,以加强腧穴间的协同作用。寇任重[8]等建议针刺治疗脑病的主穴处方组成中应采用近治与远治相结合的方法,头面与颈项部首重督脉输穴位,包括百会、印堂、大椎、神庭、水沟等穴位,适当增选四神聪、风池等加强醒脑开窍安神之效,四肢部位针对病机重用优势搭配,如合谷、太冲搭配以调气机、利关窍,内关、三阴交搭配以调神滋阴。现代医家在治疗相关疾病方面很少采用单穴,这可能与针灸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在明清时期单、配穴使用情况较前明显增加且配穴略高于单穴,但总体来说古人对单穴的认识较现代医家更为明确,应用单穴即可治疗相关疾病。因此在现代临床诊治疾病中,我们应该向古代医家们学习,熟悉单穴的经穴效应特异性,使经穴专方在治疗癫痫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提高医者临床辨证审病的能力,促进针灸事业的发展。而不是一味地通过增加用穴数量,模糊辨证论治概念,忽略针灸理论的精髓,降低针灸的临床疗效。
5.3 百会穴治疗癫痫方法的选择
图2显示,古代治疗癫痫多以艾灸为主,并结合针刺、针灸、刺血及其他疗法,且多为单穴治疗。古人认为癫痫屡发不止是为痼疾,经久耗损,气血亏虚。而艾灸可补虚培本、益气养血,温补之力强于针刺,尤宜于脏腑虚损之候。且《神灸经纶·说原》云:“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其有行气活血、通畅营卫之功,对痫证瘀阻脑络者可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使气血调畅,正气得复[9]。同时,由于癫痫所选腧穴常位于较危险部位,如心俞、囟门、天柱、风池等,亦有不宜针刺者如神阙、涌泉,故古代针灸治疗痫证时艾灸疗法更为常用。武凤琴[10]等认为,艾灸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使紊乱的免疫功能向正常状态调整,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张全爱[11]等通过观察艾灸百会穴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区钙调蛋白激酶ⅡmRNA表达的影响,发现艾灸百会穴可通过上调海马区钙调蛋白激酶ⅡmRNA的表达,以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在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颜纯淳[12]等认为百会穴除艾灸、针刺、针灸、刺血等疗法外还存在外治疗法,包括药物外治法、药物-艾灸外治法、药物-按摩外治法、药物-针刺外治法等,从而说明百会穴治疗癫痫的选穴处方具有多样性,而在具体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自身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以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百会穴具有明确的治疗癫痫的作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在治疗方法上多采用艾灸疗法且以单穴治疗为主。本次研究仅局限于《中华医典》,只检索了古代文献中百会穴治疗癫痫的相关条文。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将现代文献中使用百会穴治疗癫痫的文献也予以统计,古今对比以期探索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对百会穴的临床应用起到更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1] 周宝艳,田新成,葛宝和. 百会穴临床应用及研究概要[J]. 甘肃中医,2009,22(2):74-76.
[2] 裴沛然.中华医典[CD].长沙: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
[3] 刘征,邹文静,安洋,等.癫痫源流考[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4):360-362.
[4] 黄思琴,田小平,黄英华. 古代文献中百会穴的记载[J]. 吉林中医药,2006(1):61-62.
[5] 刘海辞. 针灸治疗痫证的古代文献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6] 卓缘圆,皮敏. 电针督脉和膀胱经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及海马NSE表达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4):833-835.
[7] 郭振宇,孙红梅,高誉珊,等. 电针督脉对癫痫后脑损伤大鼠脑胆固醇代谢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2):3794-3797.
[8] 寇任重,陈鸿,蒋钰,等. 针刺治疗脑病的主穴规律分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3):547-551.
[9] 洪金标,彭宏,易受乡. 艾灸对机体产生的多重效应及其机理探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2):277-281.
[10] 武凤琴,陈庆伟,王茎. 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4):454-456.
[11] 张全爱,林咸明,孙晓慧,等. 艾灸百会穴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区CaMKⅡ mRNA表达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5):86-88.
[12] 颜纯淳.古代文献中百会穴疗法概述[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6):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