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剖性肝切除术对晚期肝癌患者肝功能及预后的分析

2018-03-06毛炜吴伟顶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原发性肝功能肝癌

毛炜 吴伟顶

我国是肝病大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1]。肝癌起病隐匿,缺乏明显的早期症状,但发病后进展迅速,在短时间内即进展为晚期,发病后3~6个月内病死率极高[2]。肝脏手术的基础为肝脏解剖学,根除性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目前常用的有解剖性肝切除术(anatomical hepatectomy,AH)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Non-anatomical hepatectomy,NAH)两种手术方式[3-4]。有关两种手术方式争议较多,国内外学者多从手术有效性与安全性展开研究,本文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8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肝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女39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7.32±5.54)岁。肿瘤直径4~13cm;平均直径(8.35±1.06)cm;Child-Pugh分 级:A级 39例、B级47例;TNM分期:Ⅱ期38例、Ⅲ期38例。本项目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Child-Pugh分级、TNM分期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 版)[5]中相关标准,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和术后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即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件:(有HBV或HCV感染证据;AFP≥ 200μg/L持 续 >60d,AFP≥ 400μg持续>30d;影像学检查:①MRI或CT检查有一项满足肝脏占位直径≥2cm,即可确诊。②肝脏点位直径1~2cm,则需MRI和CT检查共同满足上述特征。(2)均为首诊患者,术前未实行TACE、全身化疗、靶向治疗或手术治疗等。(3)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B级患者,TNM分期为Ⅱ期、Ⅲ期。排除标准:(1)排除肝癌无法切除、全身广泛转移等缺乏肝切除术手术指征的患者。(2)严重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难以耐受手术者,或其他因素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者。

1.3 手术方法 (1)观察组:患者实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常规术前准备,消毒,铺巾,沿右侧肋弓下作人字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打开腹膜,游离肝周围韧带,暴露病灶,根据病灶的部位和大小选择肝切除的范围。解剖病灶周围组织,确定第一肝门部位,沿血管走形的方向,阻断血流。继续解剖肝实质,当遭遇门静脉分支癌栓时,切除整个分支及癌栓。解剖分离及切除完成后,在肝脏切断面不进行缝合,留置引流管,逐层关闭腹膜及皮肤组织。(2)对照组:实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同样的方式进行术前准备、切口选择、进腹及暴露病灶。采用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8号电刀做出切除线,用电凝、血管钳钳夹及刮吸法快速离断预备切除的肝组织,包括肿瘤和门静脉癌栓。清理手术野,缝合切断面,留置引流管,同样方式关腹。两组患者术后常规给予抗炎、护肝、输入白蛋白治疗,预防肝衰竭。

1.4 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2)肝功能:术前、术后1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4ml,3000r/min离心10min(离心3cm)取血清,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含量。(3)术后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腹水、胸腔积液、胆汁漏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4)预后情况:统计两组复发与死亡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肝功能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x±s)

2.2 肝功能 术后1周,两组ALT等含量均明显升高,观察组血清ALT、AST、TBIL、DBIL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ALT等肝功能指标比较(x±s)

2.3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发生胸腔积液4例,肺炎3例,胆瘘、切口感染各1例,术后并发症27.91%明显低于对照组48.84%(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2.4 远期预后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脱落、失访病例,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12±2.34)个月,观察组发生肝内复发8例,肝外转移7例,死亡6例,复发率、转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肝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因复杂,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胆道疾病、化学毒素刺激等均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发生[6]。早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轻度胃肠道不适和血清AFP升高,晚期肝癌患者腹部肿块明显,多伴明显的黄疸和肝功能损害,预后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肝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虽然晚期肝癌患者已经发生远处转移,但原发灶的切除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延长寿命有较大作用[7]。解剖性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均较为广泛。既往研究认为,解剖性肝切除术手术相对复杂,手术创伤较大[8]。根据Couinaud现代肝脏解剖学概念,肝脏每段均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解剖和功能结构单元,解剖性肝切除术可以实现更小范围内的肝切除,离断肝实质时基本上通过无血管界面,不会破坏大血管与胆管[9],术中出血量更少,这也可以从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中得到证实。

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比较,解剖性肝切除术并非对肝叶进行简单的切除,而是根据病灶的大小、部位以及弥漫和引流情况,选择更加精细的切除方式[10]。根据血管、肝管的走形,寻找细微的癌栓,并将其彻底清除。因此解剖性肝切除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癌灶的清除也更为彻底[11]。由于手术过程更为精细,对肝脏血管的保护较好,可完整保留健侧肝组织血供,同时解剖性切除术正常情况下无须阻断肝门,不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本资料中,观察组血清ALT、AST、TBIL、DBIL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陈超波等[12]也有类似的文献报道,提示解剖性肝切除术有助于减轻围术期肝功能损害。

解剖性肝切除术的操作部位距离肝脏大血管、大肝管、胆管较近,有业内人士因此担心腹水、胆汁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会升高。但术中在手术过程中的仔细解剖,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本资料中,观察组胸腔积液、肺炎3例、胆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伍贵祥等[13]研究基本相似。同时解剖性肝切除术不仅切除肉眼可见的大病灶,且在精细解剖过程中,切除亚临床微小转移灶,保证充分的手术切缘,有效减少术后的复发和转移[14]。本资料结果表明,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熟悉肝脏解剖结构的前提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减轻围术期肝功能损害,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

[1] 孙燕,屠红,陆培新,等.肝癌家族史与肝癌关系的20年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10):752-756.

[2] 钟文洲,陈正义,王齐全.原发性肝癌发病危险的病例对照分析.安徽医药,2014, 18(2): 275-277.

[3] Sato S, Tanaka K, Nojiri K, et al. Hepatic Resec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Elderly: Selecting Hepatectomy Procedures Based on Patient Age. Anticancer Res, 2015, 35(12):6855-6860.

[4] 彭奋.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晚期肝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对比观察.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6,10(03):238-24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办医政改(2011)121号]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摘要.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

[6] 左玲,孟岩.吉西他滨化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VEFG的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7):2029-2031.

[7] Cai LX, Wei FQ, Yu YC, et al. Can retrohepatic tunnel be quickly and easily established for laparoscopic liver hanging maneuver by Goldfinger dissector in laparoscopic right hepatectomy. J Zhejiang Univ Sci, 2016, 17(9): 712-721.

[8] Yamamoto T, Yagi S, Kita R,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anatomical subsegmentectomy and nonanatomical partial resec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ocated within a single subsegment: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5,62(138): 363-367.

[9] Kim YK, Han HS, Yoon YS, et al. Total anatomical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of segment 4(S4), extended S4, and subsegments S4a and S4b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 2015, 25(5): 375-379.

[10] 范应方,向飞,蔡伟,等.三维腹腔镜Glisson鞘内血管离断法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分析.中华外科杂志,2016,54(03):191-195.

[11] 彭奋.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晚期肝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对比观察.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6,10(3):238-240.

[12] 陈超波,周铁,仇毓东,等.精准理念指导下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肝癌.国际外科学杂志,2014,41(8):516-521.

[13] 伍贵祥,杨建全.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晚期肝癌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对比观察.肝脏,2016,6,21(6):482-484.

[14] Lau B, Franken C, Lee D, et al. Short-term 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Formal Anatomical Hepatectomy: A Case Matched Control Study. Am Surg, 2015, 81(10): 1097-1100

猜你喜欢

原发性肝功能肝癌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