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角下中俄能源博弈研究

2018-03-06刘双芹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消极中俄石油

郭 晴,刘双芹

(河海大学 商学院,南京 211100)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简称为“一带一路”[1]。俄罗斯作为“一带一路”与欧洲的主要连接点,加强和俄罗斯各领域的合作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国际形势的变化影响着中国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两国的广泛合作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中能源合作应成为广泛合作的主要内容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经济基础[2]。中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是长期的、全面的和战略性的,两国在地缘、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3]。

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是中国将来促成油气进口多元化和保障能源运输安全的重要战略区域[4]。由表1可知,俄罗斯无论在石油还是天然气的探明储备和产量上都有绝对优势,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俄罗斯作为中国的邻国,与中国有4300多公里的边境线,加强两国的合作,不仅对双方的经济有推动作用,也能实现两国的优势互补,构建更好的地缘政治关系。

表1 中俄能源一览表

中俄的能源合作已有数十年之久。21世纪以来,两国的能源合作不断加强。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7年1—9月中国进口原油累计为3.18亿吨,同比增幅达到12.2%。中国原油进口达到每日855万桶,并在9月创历史新高,超过美国变成全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同时,2014年以来,中国对俄罗斯的原油进口大幅增加,在2015年5月俄罗斯首次取代沙特,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中国从俄罗斯的原油进口增长了近43%[5]。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对原油的进口需求以及俄罗斯对中国原油的供给在不断地增加,如何在“一带一路”政策下促进和提升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值得深入研究。

一、文献综述

现有研究多从静态角度分析了中俄之间的能源博弈。郝宇彪等就中俄能源发展的历程及态势分析了造成中俄能源博弈的动因及其影响[6]。张莹就国际能源新形势下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俄罗斯能源战略的核心是国家利益第一且禁止外资涉及能源领域,并提出了中俄应建立特定的协作伙伴关系来促进和规范能源合作[7]。朱光强从博弈论的角度,对输油管线之争及石油定价机制谈判等方面对中俄能源合作进行了分析,系统地阐述了竞争背后的合作因素,并指出中俄的能源合作动态仍是“博弈—困境—协调”模式[8]。冯连勇等用囚徒困境支付矩阵的方法阐述了中俄油管线与能源合作的博弈分析,认为中俄合作在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但俄罗斯多元化的利益主体给能源合作带来了挑战[9]。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可知,运用动态博弈的演化模型对中俄能源合作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因此,本文借鉴中俄能源的动态博弈以及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能源合作的未来趋势,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中俄能源合作进行研究。

二、中俄能源博弈演化模型分析

(一)模型的适用性

演化博弈没有给定博弈结构与环境,参与人的理性随着博弈局势的改变而不断进化,并在进化过程中被表征[10]。有限理性意味着策略均衡的状态通常是学习调整的结果而不是一次性选择的结果,且即便达到均衡也可能再次偏离[11]。演化博弈模型以参与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动态的演化过程,解释群体为何达到及如何达到这一状态,群体的演化既有选择过程也有突变过程,经群体选择下来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惯性[12]。复制动态方程能够确保演化稳定策略为演化均衡。

在大国博弈的过程中,参与博弈的国家或多或少都受到有限理性以及不完全信息的干扰,演化模型是很有用的分析工具。基于此,本文对中俄能源的合作关系的变化以及在一带一路下未来走向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模型描述

1.博弈中的参加者:中国与俄罗斯,分别记作:c和r。

2.每个国家的策略分别为积极合作和消极合作(不包括不合作)。分别记中国采取积极合作和消极合作策略为A和B,记俄罗斯采取积极合作和消极合作策略为E和F。

表2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博弈

3.假设中国对俄罗斯采取积极合作策略的概率为x(0≤x≤1),选择消极合作的概略为1-x。俄罗斯对中国采取积极合作策略的概率是y(0≤y≤1),选择消极合作策略的概率为1-y。

4.中俄双方的能源合作一直存在,只是双方在合作方面的态度影响了合作的规模力度。因此当一方消极合作时,积极合作的一方在得到基本收益的情况下还要付出积极合作的成本,选择消极合作的一方则获得正常收益(正常收益是纯收益)。当双方都消极合作时,则无额外收益。反之,双方都选择积极合作则能获得额外收益以及将支出成本。假设中俄进行能源合作,对于中国的得益是πc,对俄罗斯的得益是πr,双方选择积极合作得到的额外收益分别为βc和βr,合作成本为分别为αc和αr。如果双方选择消极合作则只能获得正常的收益(αc≥βc,αr≥βr)。

(三)模型分析

表3 中俄能源合作博弈的得益矩阵

在以上的假设基础上,应用双种群演化博弈论方法来分析中国和俄罗斯的演化稳定性。假设中俄可以随机地选择合作的策略。根据复制动态方程可以得到演化博弈的演化路径以及稳定策略。

1.中国采取不同策略时的期望、平均期望和复制动态方程

其采取积极合作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演化稳定策略要求F('x)<0,那么当 αc<βc,即 βc>1时,αc yαc-βc<0,则x=0是演化稳定策略;(略)。当 αc>βc时,F('x)=(1-2x)(yαc-β)c,若yαc-βc>0,x=1满足F('x)<0,x=0满足F('x)>0,在此情况下 x=1 符合要求,是平衡点。若 yαc-βc<0,x=1 满足F('x)>0,x=0满足F('x)<0,在此情况下x=0符合要求,是平衡点。

2.俄罗斯采取不同策略时的期望、平均期望和复制动态方程

其采取积极合作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演化稳定策略要求F('y)<0,那么当 αr<βr,即时,xαr-βr<0,则y=0是演化稳定策略;(略)。当 αr>βr时,F('y)=(1-2y)(xαr-β)r,若xαr-βr>0,y-1满足F('y)<0,y=0满足F('y)>0;在此情况下 y=1 符合要求,是平衡点。若 xαr-βr<0,y-1 满足F('y)>0,y=0满足F('y)<0,在此情况下y=0符合要求,是平衡点。综上所述,该演化博弈的平衡点有(0,0),(0,1),(1,0),(1,1),(x0,y0)。由雅克比矩阵可求得稳定策略点。根据中国和俄罗斯的复制动态方程,分别对x和y求偏导,得出雅克

由表4可知,均衡点中符合ESS的有两个,即(0,0)和(1,1)。将以上结论用坐标平面表示(如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轨迹的收敛方式。当初始状态落在区域③的时候,该博弈收敛于稳定均衡策略点(0,0),即(消极合作,消极合作)是中俄博弈的必然选择。落在区域①时,博弈将收敛于稳定均衡策略点(1,1),即(积极合作,积极合作)是博弈的必然选择。当初始状态落在区域②的时候,该博弈将收敛于平衡点(1,0);当初始状态落在④区域时,该博弈将收敛于平衡点(0,1)。

表4 中俄能源演化博弈的均衡点

图1 中俄能源演化博弈轨迹示意图

由于受经济、政治和其他国家的博弈等因素的影响,中俄之间能源的合作并不总是倾向于积极合作。因此,该模型的演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定时间内两国仍可能处于积极合作与消极合作并存的状态,但长期则趋向于博弈均衡状态,即都采取积极合作或都采取消极合作的策略[13]。

三、模型运用:以中国与俄罗斯的石油合作为例

(一)初步阶段:1992—2002年上半年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衰退,需通过能源出口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发生经济危机,生产大幅下滑,且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下跌,石油出口国竞相寻找市场[14]。中国在1993年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必须通过进口石油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在1994年,俄罗斯向中方提议修建从西比利亚到中国东北的石油管道,而中方则出于保住大庆石油资源型城市的考虑,提出了从满洲里绕道贝加尔湖的“安大线”方案,两国就此展开了谈判。2001年9月,中俄双方决定修建安大线,计划从2005年开始每年向中国输油2000万吨[15]。

在此阶段,中俄的博弈应该落在第①区域,都积极合作。俄罗斯由于国内经济衰退,急需以能源出口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因此俄方积极地寻求与中方合作的契机。中国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内需供给不足,也需通过石油的进口来满足自身需要。中国和俄罗斯的特殊地缘关系导致修建管道的成本跟收益相比微不足道,因此中国从中东或俄罗斯进口石油的成本几乎没差别,但从俄罗斯进口更加安全稳定。

(二)瓶颈阶段:2002年下半年至2007年

2002年日本介入中俄石油管道的建设,向俄罗斯提出修建从安加尔斯克到太平洋港口纳霍德卡的石油管道(即安纳线)的建议,于是俄罗斯放弃安大线转修安纳线。2003年日俄签署《日俄能源合作计划》,日本向俄罗斯提供50亿美元贷款。同年,俄罗斯否决了修建“安纳线”的决定,并于2004年提出了修建从西伯利亚的泰舍特通往俄罗斯的远东港口纳霍德卡的管道(即泰纳线,此管道可通中国大庆),2006年夏季正式动工兴建。

在此期间,中俄的能源合作落在第③区域,都消极合作。对中方而言,由于安大线的搁置,中俄的石油管道建设止步不前,在能源合作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中国渐渐将合作转向中亚地区,中哈原油管道等的建设缓解了能源进口问题,因此中国对俄罗斯石油管道的建设并不十分热切。对俄罗斯而言,修建安大线的成本比安纳线的成本高很多。安大线只针对中国市场,且大部分管道在中国境内,项目成本太高。日本又提供了50亿美元的资助来修建安纳线,协助俄罗斯开发油田及石油管道的建设,安纳线更具优势。但俄罗斯考虑到中国广大的市场,后来提出的泰纳线针对亚太地区,以求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俄罗斯也处于消极合作的状态。

(三)合作阶段:2008—2012年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国际油价暴跌,俄罗斯的经济受到重创。在此背景下,中国于2009年和俄罗斯签署了250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的项目,缓解了俄罗斯的经济危机,泰纳线中国支线得以正式修建,中俄走出囚徒困境,开始积极地合作,俄罗斯对中国的原油输出不断扩大。这个贷款项目是中方推进合作的一项可信的承诺,在提高俄罗斯收益的同时增加了自身成本,如果后期中方消极合作则成本会加深。2009年4月,两国签署了《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6月签署了《关于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俄能源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标志着在能源领域进入长期战略合作的新阶段。2011年,泰纳线中国支线正式通油。

在此阶段,中俄能源合作落在第①区域,即都趋向于积极合作。国际油价下跌使中俄的石油贸易价格比之前的议价低。修建泰纳线的成本比安大线的成本低,且泰纳线全部在俄罗斯的境内,不只针对中国市场,还可以面向中日韩几个国家进行能源合作。中国提出的“贷款换石油”的项目大大减少了俄罗斯的成本,使得俄罗斯方面的收益增加。

(四)深化合作阶段:2013年至今

2013年的乌克兰危机导致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进口减少,加之当时卢布贬值、通货膨胀以及国际油价的下跌,俄罗斯的经济再次受到重创,急于寻找新的能源合作伙伴来摆脱困境,因此,中俄的能源合作在2013年后有明显加深的趋势。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被提出,俄罗斯作为北线的重要枢纽,意义重大。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能源出口大国(俄罗斯、哈萨克、土库曼等)与能源需求大国(中国、印度等)有很高的市场契合度[16]。由此可知,一带一路为中俄的能源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契机。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中俄签署了多项合作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和油田合作等一大批项目合作深入进行。2015年,中俄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声明》。俄罗斯在《2030年前能源战略中》中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加大与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的能源合作。

在此阶段,中俄能源合作落在第①区域,都积极合作。从2013年起,中俄的能源合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为中俄的能源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机制保障,进一步促进了中俄之间的合作。中国对俄罗斯的能源进口是“一带一路”中的重要合作项目,对于双方来说合作得到的收益较大。

结语

从中俄能源合作的趋势来看,两国已经打破了双方消极合作这一囚徒困境,逐渐倾向于积极合作。中俄间能源合作将是一个长期博弈的过程,需要在重复博弈的过程中达成积极合作,寻求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今后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双方互信互利机制的建设,处理好其他国家在中俄能源合作中的插足问题,建立防范预警机制,对于今后中俄能源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坦诚对话、务实协商,按市场经济运作规律和法律等渠道公平合理地处理,力争做到互利双赢,保证合作项目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17],促进中俄能源贸易的稳定长期合作。

中俄能源合作是一项互利共赢的项目,对两国的发展都有裨益。双方在经济上的互补性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的地缘因素和长期的政治因素进一步促使中俄之间加强合作。因此,从长期来看,通过重复博弈,中俄之间能源的合作最终会趋向于两国积极合作的状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若能更好地利用合作机会,对两国经济的发展意义更大。

[1]杨晨曦.“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J].新视野,2014,(4):124-128.

[2]李福川.从地缘政治看中俄能源合作[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9):33-35.

[3]魏蔚.俄罗斯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与中俄合作可能性[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5,(2):239-241.

[4]杨宇,刘毅,金凤君.能源地缘政治视角下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国际能源合作模式[J].地理研究,2015,34(2):213-224.

[5]付碧莲.中国原油进口图谱:俄罗斯取代沙特成为中国最大进口国[EB/OL].[2015-06-16].http://energy.people.com.cn.

[6]郝宇彪,田春生.中俄能源合作:进展、动因及影响[J].东北亚论坛,2014,23(5):71-82.

[7]张莹.国际能源新形势下的中俄能源合作问题分析[J].学术交流,2012,(11):129-132.

[8]朱光强.困境与协调:探析中俄能源合作的博弈——以俄远东输油项目为例[J].俄罗斯研究,2009,(4):107-120.

[9]冯连勇,郑宇.中俄油管线与能源合作问题的博弈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4):38-41.

[10]王先甲,全吉,刘伟兵.有限理性下的演化博弈与合作机制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S1):82-93.

[11]谢识予.有限理性条件下的进化博弈理论[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5):3-9.

[12]易余胤,刘汉民.经济研究中的演化博弈理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8):8-13.

[13]张恒龙,秦鹏亮.中俄能源合作博弈及其地缘政治经济影响[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1):32-44.

[14]徐斌,黄少卿.从双边博弈到多边合作——中日俄石油管线争端的案例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3):141-154.

[15]王郦久.俄罗斯东方能源外交与中俄能源合作[J].现代国际关系,2006,(8):8-13.

[16]杨凌.APEC北京峰会后中俄油气合作新趋势[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2):77-80.

[17]孙永祥.解读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前景[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4):1-11.

猜你喜欢

消极中俄石油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石油PK太阳能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
假如地狱里发现了石油